作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特别节目部副主任 王立欢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在工作中,“认真”既是每一名党员干好事业的重要原则,也潜移默化地指导着《你好!火星》的创作。
《你好!火星》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家航天局联合制作的大型科学纪录片,属于重点选题项目。该片围绕国家首次火星探测系列重大科技专项任务,采用5G+4K/8K+AI等先进技术,展开全程跟踪报道,以普及航天科学知识,展示我国航天技术成果和航天奋斗精神。
项目的科学先进性,要求纪录片创作者的态度也必须是认真且严谨。我们必须把专业且严肃的科学知识理解透彻,并转化为观众可接受的电视语言。
△总导演王立欢在海南文昌拍摄长征五号火箭。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大家开始了大范围的看书查资料,资料专业又庞杂,包括像深空探测方面的专业期刊,很多是完全看不懂的文章,那也要琢磨研究,要深入思考背后的科学含义。对于既往人类火星探索实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概括,有了大量知识储备之后,我着手制定拍摄大纲,然后把几十个相关话题排列在草稿纸上,自我提问或者站在观众角度发问,再把它进行归纳,然后结构成节目脚本。
△在海南文昌发射场采访专家。
《你好!火星》采访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项目研发人员,总数超过60人。每个采访文字量少的有七八千字,多的有两三万字,整个采访内容超过150万字。我把这150万字进行通读,很多部分反复阅读揣摩,从里面精选出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可能会用的采访;二是解说词里可能会用的环节;三是可行的思路。把它们分别标出来,然后根据脚本结构加进去,再进行修改调整。
为什么这么做呢?就是源于所有的采访内容消化之后,要仔细分析判断,找到最准确、最适合的部分,把它们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现在的整体结构框架。然后再进行语言风格加工,来形成最终的文字。这个过程非常费力劳神,但是必须要做,科学就是要正确,来不得半点偏差和懈怠,别无选择,这一切的法宝就是认真和严苛。
2020年10月14日,火星大冲,这是观测火星的最好时机。为了能获得最佳拍摄效果,我们赶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天文台——位于西藏阿里的国家天文台阿里观测站。这里条件艰苦,空气稀薄,全组同志边工作边吸氧。到了夜里,气温很低,风有八九级,几乎能把人刮走。我和摄像师穿着大衣,流着鼻涕,手套还不敢戴,因为可能按不准快门。我们俩在外边冻了两个多小时,数20下按,再数20下按,轮流按快门,终于拍下了火星升起在空中画出的一条轨迹。
《你好!火星》其中有大量美轮美奂的星空延时镜头,这得益于大家经常望苍穹、拍星空的工作习惯,因为随着季节的不同,星星在夜间所呈现出来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星座也会随着时间和地域而改变,在节目中要对应呈现不同的星空。
△在青海冷湖扫描地面。(摄影:田巍)
节目后期制作中,我们模拟出火星表面的地形地貌,依托的是探测器和火星车拍回来的照片,但只能提供一个大尺度的环境参考,还不足以支撑我们还原它的三维图像,因为电视需要特写镜头,为观众展现细节纹理和表面材质。为此我们多次前往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镇周边的盐碱戈壁地区,这里寸草不生沟壑林立的雅丹地貌被誉为国内最像火星的地方。我们选择若干代表性地貌,进行逐行测量摄影,进行三维扫描,回去建立数据模型,这作为我们还原火星地貌的一些基础数字素材。
节目创作过程中,为了确保所传播的精神内涵看得见、感受得到、让观众满意,要求我们必须思想不能疲、劲头不能松、执行不能软,要求我们必须事事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完美。可以说,“认真”是指导大家顺利完成节目创作的首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