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到“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对“三农”工作念兹在兹、牵挂于心。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合发展中心联合欧拉中心、亚非中心、福建总站部分党员和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员,来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福建省宁德市开展联合党建+业务实践活动。
“闽东精神”是宁德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滴水穿石”即是它的重要内涵之一。党员和青年同志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任职期间的足迹,重温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深切感受总书记真挚深厚的爱民情怀,探寻当地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的发展历程,并以此激发党员青年在新时代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的不竭动力。
在宁德市“摆脱贫困”主题展览馆,党员同志们和青年业务骨干看到了昔日“老、少、边、岛、穷”的闽东地区,在习近平同志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开启了一系列脱贫攻坚工作的思考和实践。“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也鼓舞了在场的每一位党员和青年。德语主播王雅琪表示,要充分学习闽东精神的精髓,久久为功,把中国故事更好地讲给世界听。
宁德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之乡,春日的坦洋村茶园,生机盎然。党员和青年同志们实地参观茶园,现场观摩坦洋工夫茶的非遗制作技艺。身着传统服饰的畲族妇女散落在茶山各处,边哼唱边采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景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所谓“工夫”,是指制作工艺繁复,费时费工,十多道工序,每一道都见“功夫”。虽然工序复杂而且费工费时,但村民们百余年来一直传承着这样的制作技艺,并且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这个古老的产业才历久弥新。
从制茶技艺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在基层一线的生动案例中找到了最鲜活的新闻素材。活动现场,来自总台亚非中心、欧拉中心的外语主播一边现场体验,一边借助直播和短视频的形式,把底蕴深厚、多姿多彩的中国茶文化带到更多海外受众面前,向他们讲述一个古老的山村通过茶产业铺就一条广阔的乡村振兴之路的生动实践,在认真践行“四力”的同时,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自己的力量。波兰语主播刘桐羽表示,坦洋村的产业振兴和非遗传承,为一线工作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发展经验提供了丰富多元的素材,自己也更有信心向国际友人讲述中国式现代化。
宁德三都澳官井洋,是中国唯一的大黄鱼内湾性产卵场。今天,中国人餐桌上的每10条大黄鱼就有8条来自宁德三都澳。这里有将近60万人在从事海上养殖、捕捞和加工销售,渔业已成为这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在三都镇白基湾海域,新型塑胶渔排整齐地排列在近海。这是传统渔业和清洁能源产业的完美结合,集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储能、数字能源管理系统等为一体,实现海上渔排不间断供电,带动养殖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助推水产养殖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党员青年们在这里深度参观体验,为讲好中国故事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素材。
多语种主播们一边体验,一边讲述,截至目前已在海外多语种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制作发布超30条相关视频、直播等节目,总阅读量超300万、互动量3.3万,让世界各国的人们了解宁德的特色产业和乡村振兴故事,了解日新月异的中国。
言之无文,则行而不远。新时代的中国蕴藏着太多乡村振兴激荡人心的故事和成就。通过此次联合党建活动,党员和青年业务骨干们扑下身、沉下心,深挖基层实践源头活水,在践行“四力”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执行总监:陈福生
监 制:刘 斌
主 编:赵东亮
编 辑:时 尚
供 稿:总台融合发展中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机关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