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稻鱼鸭”共生?侗乡人极致的土地利用智慧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一套 | 2024年05月24日 15:37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一套 | 2024年05月24日 15:37
原标题:
正在加载

贵州省从江县

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

苗岭山脉在这里向广西山地丘陵过渡

横峰侧岭、层峦叠嶂

1615座大小山峰间

聚居着苗族、侗族、壮族

汉族、瑶族、水族等多个民族

山多田少、地块散碎、田亩荫蔽

为了将稀缺的土地资源用到极致

先民们向山林问道

从动植物习性中获取灵感

在同一块土地上

种一季稻

放一批鱼

养一群鸭

养活了一方百姓

形成了独特的稻鱼鸭共生系统

在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中

占据最重要的位置

糯稻采收在当地有个诗意的名字

“摘禾”

一根竹柄上横嵌一片弯月形刀槽

长不过3厘米的刀片镶嵌其中

这样一把摘禾刀

是侗乡人采收糯稻的唯一工具

侗乡的田鱼

人放天养,在水田中自由觅食

人们在养殖田鱼上花的心思

都在鱼苗繁育期

山林中自在生长的石松

被赋予孕育水中生命的重任

这是一场妙趣横生的水陆奇遇

小香鸭几乎是为稻田而生的

小巧的它们能在水稻间自由穿行

鸭群通过高频的跑动、啄食

能够破坏水稻植株上萌发的菌丝

大部分易腐烂叶鞘也是它们喜爱的食物

这些活泼的田间小猎手

增加了稻田的通风透光性

即使加以驯化

动物的天性 在生存面前也不会泯灭

在同一空间

稻、鱼、鸭本是生来相克

对鱼和鸭来说,稻谷是上等美味

对鱼来说,鸟、禽是天敌

侗乡人又是如何让三者

由相克转为相生的呢?

他们在稻鱼鸭共生的空间里

打起了时间差

秧苗下田之时,鱼苗才开始孵化

稻田中初放鱼苗的时节

小香鸭又处在孵化期

待到田鱼长到一定大小

水稻也开始抽穗拔高

这时候,雏鸭才会被放入稻田

随着鱼和鸭在长大

水稻也茁壮成长

够不到稻穗的田鱼和小香鸭

只能在水里找食物

它们以虫害、杂草为食

减少了稻谷生长过程中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

它们来回游动翻搅起浅层田泥

又为稻田松了土

它们的粪便更是稻谷上好的有机肥

而稻香引来的各种昆虫

也为鱼和鸭提供了丰富食物

三者构成了一个生生不息

自我完善的食物链模式

空间上

节约了土地和水资源

生态效益显著

时间上

不干预动植物自然生长

几乎无肥无药

土地得到了最好的保护

造物者鬼斧神工

幻化出一方逶迤叠嶂

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从江

珍稀的土地资源被利用到了极致

稻鱼鸭共生、鱼米鸭同收的

生态复合系统

哺育了这一方天地的和谐共生

周一到周五

CCTV-1 18:20档

《农耕探文明》持续播出

让我们跟随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探寻生生不息的中华农耕文明

编辑:谢博韬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正在阅读:如何实现“稻鱼鸭”共生?侗乡人极致的土地利用智慧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