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中央电视台黄金段位招标十年回顾
央视国际 2003年09月24日 12:48
——梁晓涛(中央电视台广告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
2003年,中国经济界、企业界有一个“十周年”现象,很多企业在这一年都迎来了企业创建的十周年,这是因为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后,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一批新兴企业在1993年破壳而出,中国经济也由此开始了十年蓬勃的发展。正是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中央电视台黄金段位广告招标应运而生。这十年,中央电视台参与并记录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央电视台黄金段位广告招标也被誉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缘起:用市场手段解决供需矛盾
1993年前,《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中间没有广告,只有《天气预报》里有一条5秒广告,这个5秒全年卖60万。1993年,由于两家企业同时竞争这个5秒,中央电视台就在天气预报后面加了一条5秒。
1994年有多家企业要求定这个位置的广告。即使5秒广告涨到370万,竞争仍然激烈。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中央电视台就在1994年1月——4月尝试在《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之间增加了30秒的广告,4月1日之后,《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之间的广告又增加到60秒,这一广告形态一直延续到今天。
到了1994年8、9月份的时候,各种关系找到中央电视台广告部,想确定1995年黄金段位的广告。资源紧缺,企业互不相让,中央电视台最后确定用招标的方式解决供需矛盾。
中央电视台黄金段位招标的产生,给了广告公司、企业一个公平、平等的竞争机会,同时,招标也扩大了电视广告的影响,提高了企业的广告意识,让企业认识到广告的作用。实践证明,广告作为特殊的商品,完全可以按市场规律运作。
价值:投身经济主战场,与行业共同发展
自从中央电视台黄金段位广告开始招标,每年的11月8日(2002年为11月18日)都成了业界的一个盛典,因为它不仅反映了电视媒体、广告界的成长情况,也反映了企业对来年行业和经济发展的预期,中央电视台黄金段位广告招标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从中标的企业看,1995年到1998年多集中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企业很少;1999年开始,中标的企业已不限于沿海地区,黑龙江、重庆、内蒙等内陆省份的企业纷纷跻身招标段,反映出我国经济正在向纵深发展;近两年,一些外资企业,如宝洁、立邦漆、日立空调、天津顶益和飞利浦等企业也纷纷前来竞标,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和雄心在招标段亦可见一斑。
从中标行业看,近十年发展最快的热点行业都首先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段位点燃战火,白酒、家电、保健品、保暖内衣、乳业、手机……事实证明,凡是在招标段位进行激烈广告竞争的行业,其发展都是最快的,家电行业的激烈竞争使我国的家电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大加强;乳业广告大战带来了乳品行业的大发展;手机广告大战的结果是国产手机的份额从2001年的19%上升到2003年上半年的51%。招标段广告刺激了市场的消费,做大了整个行业的蛋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而风暴过后,在行业内处于领导地位的品牌,无一例外,都是在招标段持之以恒地振臂高呼的品牌英雄。
2002年以来,在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抓大不放小,不因小而失大”的思路指导下,中央电视台广告部积极进行行业培育和行业开发,酱油、糖果、月饼、保鲜肉、润滑油,这些以前很难与招标段联系起来的小行业,2003年开始,都有品牌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段位开始投放广告。这些新兴行业的发展,标志着中国消费市场正在升级,正在快速进入“品牌消费”的阶段,这正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所在。
变化:顺应市场,日趋完善
央视招标十年历经许多变化:招标的方式,由暗标到明标再到明暗标结合、暗标入围名标竞位;标的物从《新闻联播》后13条5秒,到《天气预报》中、A特段,再到《新闻联播》前、19点报时、A段指定位置和电视剧特约播出;在时间划分上,从按年度招标到以季度为单位,再到以两个月为一个单元;招标配套的资源从单一到自选再到定向套播;招标硬件从最初的小黑板计数到大屏幕,再到电子计数器和计算机软件的运用。
招标方式在十年中不断进行调整,体现了不断顺应市场需求变化的宗旨。细分单元,降低了企业进入的门槛,使更多企业有机会参与;在企业投放操作中,增加了灵活性,使两企业共同拥有一个段位的广告成为可能;招标段加优惠套播,形成了以招标段为主体的通过央视的整合传播。招标方案越来越科学,越来越适应客户的需要。
“十年磨一剑”。历经10年磨练,中央电视台黄金段位广告,已经成为中国顶级品牌的孵化器和助跑器。十年来,众多企业通过中央电视台黄金段位广告的洗礼,迅速成长为中国知名品牌,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娃哈哈、汇源、海尔、步步高、哈药集团、太极集团、光明、伊利、蒙牛、喜之郎、TCL、夏新……,这些不胜枚举的名字是中国产业界的骄傲,也是中央电视台引以为自豪的战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