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6日那天,济南动物园的一只母象生下一只雄性小象,引起很多市民极大的兴趣和关注。
大象生宝宝可不是件容易事儿,一只母象要四五年的时间才能生育一次,每次怀孕一年半到两年,才能生下小象,太不容易了。
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自然要多费些时间长大。据说,一头亚洲大象足有一台“解放牌”汽车那么重呢!
这你可说得不准确,世界的大象分两种,一种叫亚洲大象,一种叫非洲大象。非洲大象才是世界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比亚洲象还要大。
我们国家的大象数量并不多。小时候大象是我们首先认识的动物之一,但是只能在动物园偶尔见到。
现在大象不多见,不过在遥远的古代,大象曾经遍布于我国黄河流域。大象被人们看做是瑞兽,喻意“太平景象”、“喜象升平”。
好运气也带给了北京动物园,7月16号凌晨,怀孕22个月的亚洲象阿拉利亚,顺利地生下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母子平安。这是北京动物园23年来亚洲象家庭首次添丁。象妈妈一时还不适应“母亲”的角色,不愿照顾儿子,饲养员只好挤象奶来喂“象宝宝”。
大象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动物,特征鲜明,个头很大。它们胃口极好,而且食欲总是那么旺盛,每天可以吃很多东西,喝很多水。但是它们却是典型的素食动物,主要的食物是草、树叶、嫩芽还有果子。都是些不容易结饱的东西,难怪它们每天吃个不停。大象喜欢水,遇到有水的地方大象就会跳进去玩耍。
可是你对大象的历史又了解多少呢。
在新生代中期和晚期,长鼻类动物主要沿着两条进化路线发展成为世界性分布的、曾经显赫一时的大家族。其中一条是进化主线,是经由古乳齿象进化出现在的象类,另一条则进化小分支,演化成恐象类,但早已经灭绝了。
从远古时代,分化出很多类型的象。始祖象,和猪一般大小,没有长鼻子和长牙。后来渐渐出现了乳齿象、铲齿象、恐象,到了中新世时已经发展得十分繁盛,种类很多。
乳齿象中有一类非常奇特的种属,下象牙变得很宽,像一把巨大的铲子。
刚开始我们发现铲齿象的时候 也觉得很纳闷 门齿像个铲子似的 有什么用途呢? 它也不像我们拿铲子来播土 它也不吃土 觉得那个铲子有什么作用呢 经研究 他们觉得 象本身是在湖边地区 伴随浅水的湖边地区生活得比较多 它吃水草的时候 像个铲子似的 先把铲齿伸过去 之后用鼻子一卷 这种解释可能更为合理一些
历史车轮一下子就转到了第四纪时期,在此之前的象类很快绝灭了,与此同时,又出现了新的种类的象。剑齿象、古菱齿象和猛犸象是象类大家族中的典型代表。
象类在快进入近代以前 史前时候 分三个占山为王 剑齿象占领南方和热带地区 古菱齿象在华北地区 占领亚热带 亚热带 温带地区 再往北冰天雪地的地方 它的霸主还是猛犸象 猛犸象占领寒冷地区 象本身生活环境的不同 就显示气候环境的不同
1973年,我国甘肃省合水县发现出土了一具世界上个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剑齿象化石骨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将它发掘出来,并修理装架起来。它肩部的高度有4米,身长有8米,一对长而微微弯曲的大象牙像两把利剑。它死去260万年了,却依然保持着一种不可侵犯的威严。因为它的出土地合水县地处黄河之滨,因此这头巨象被命名为黄河剑齿象,俗称黄河象。它的故事已经写进了我们国家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本里。
现在甘肃那一带地区比较干旱 但是古代在黄河象生存的时候 水草丰美 是比较湿润 非常好的地方 这个象的发现可以了解大地产生的变化 对探讨古气候 古环境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材料 给我们提供了这方面很丰富的信息
以前,全世界也曾发现很多象的骨骼化石,但都是单个的象牙,很零星的,但是黄河象的化石,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具备了,这就为科学家们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除了剑齿象,有着又长又直大象牙的古菱齿象也是盛极一时。
北京地区 尤其是一些平原地区 不容易发现 这几年北京迎接奥运会 到处修路 到处盖房子 挖地基 发现很多这些象的化石 (送过来鉴定,是古菱齿象,生活在亚热带、温带,甚至北京地区能生存) 所以对北京市民来说 在北京城内 城的中心发现象的化石 还是很稀奇的
不过如今,生存下来的只有亚洲象和非洲象,而且大多在热带、亚热带草原中繁衍生息。
大象以家族为单位,成群地生活在一起,有时几个家族在一起,达到上百只大象,它们总是能和睦相处。
大象是互相帮助有重感情的动物,在大象王国中,母象是家庭的首领。不管象群走到哪里,或是遇到多么强大的敌人,都不会发生母象放弃小象自己逃命的事情。
面对生病的小象,母象们都会表现出无限怜惜之情,用长鼻子轻轻抚摸小象的脊背,使小象感到慈爱和安全。当象群中有一头象生病或者受伤,其他的象都会围过来,用鼻子帮助它不让它倒下
我看过一个关于大象的片子,有一只小象因为贪玩陷入了沼泽,整个象群的母象都跑来帮忙救它,有的母象竟然跪在地上用鼻子拉小象,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小象被沼泽吞噬,只要有一线希望,它们都会尽力,那个场面非常感人。
是啊,说了这么多大象间的感情交流,您注意没有,大象的鼻子不光可以用来吃东西,感情也是相当丰富的。
大象是群居性动物,性情温和,彼此间很会表达感情,长鼻子就是它们传达感情的重要工具。
象的长鼻子是由上唇和鼻子合并向前伸长而形成的,是一条由肌肉组成的、能够灵活运动的管子。大象有了长鼻子,就能弥补身体笨重的缺陷,不用低头猫腰就能吃到身体四周的植物。象鼻子神通广大,就像人类的胳膊和手,可以把水和食物送到口中,甚至连细小的针也能捡起来。而且象鼻子力气很大,有的大象能拔起10米高的大树。大象还用大鼻子来淋浴,来驱赶蚊虫,哎呀,真是太好用了!
大象静静地站着不动或是四处溜达的时候,总爱晃动它们的长鼻子,这可不是游戏,它们这是在通过嗅觉捕捉周围的信息:有什么可以吃的东西、我的同伴在什么位置、附近有没有危险,当遇到危险时,象鼻是大象攻击其他动物和保护自己的绝好武器,您看!
同样是大象武器的还有它们特化了的两颗门齿,长长的象牙随着大象年龄的增长而生长,打斗的时候又把它们的长牙磨砺一番,使象牙长得更快更坚固。象的其他牙齿,被后面新长出来的臼齿挤压,前面的臼齿从前往后逐年脱落,到它们60岁时停止牙齿生长,只剩下脱落,最后大象因为无法进食而死。
大象水性极好,能涉水渡过又宽又深的河和湖泊,而且能进行马拉松式的游泳,一口气就可以游上十几个小时呢。这时候,象鼻子又成了它呼吸的管道,它们就可以自由自在地潜入水中。
大象的样子长得很怪,看似笨拙,可是浑身的这些零件都是宝,各有各的妙用,大象运用自如。它们的嗅觉和听觉发达,视觉较差。巨大的耳廓不仅帮助谛听,也起着散热的作用。大象耳朵上面布满密密麻麻的血管,当身体温度过高时,耳朵上的血管就都会充血,把热都集中在耳廓表面,帮助全身散热。亚洲象和非洲象都长期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环境干燥炎热,大象光靠耳朵散热还不够,它的皮肤也是一个很好的隔热层,同时皮肤上密布的皱褶,增加了皮肤的表面积,体内的热量散发得更快了。它们非常喜欢把泥水喷到身上,有个小水洼,它们就忙起来了,用粗壮的脚把泥土弄松软,和好了,贴在皮肤上,好凉快阿!同时泥土填充了皮肤的皱褶,小蚊虫就不容易钻进去叮咬大象了。怎么样,大象的确是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吧。
大象身体太大了,行动缓慢,不过它们的身体比我们想象的要灵活,跑起来比现在的短跑健将还有快,有时可达每小时40千米。古生物学家研究了大象的骨骼,发现大象脚上的骨头只长在脚掌的部位。你会问了,这样的骨骼结构怎么能支撑它们那么重的身体,而且可以跑步前进呢?其实它的脚后跟儿虽没有骨头,却是由很厚的海绵组织构成的,弹力很好,这就能支撑它的身体啦,走起路来多优雅。
非洲象通常干燥期生活在森林中,到雨季时则迁移到大草原。它们嗅觉相当敏锐,甚至在干旱时期能测知地下水所在的位置。幼象常被狮子或鬣狗捕食,对成年的大象来说,几乎找不到天敌。
顾:生物的演化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不知道你注意过没有。在很久以前的地球上,曾经生存着很多体型巨大的动物,但是这些庞然大物的祖先往往是不起眼的小动物。
古脊椎动物大多是这样。一个家族的进化史,通常都会经历一个由小变大的过程。大象的祖先体型就和猪差不多大。
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很多种象出现了却又很快消亡了,猛犸象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
猛犸象曾经遍布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寒带和寒温带地区,一直是人类祖先的猎物之一,再加上环境的变暖,在距今一万年前在地球上灭绝了。
猛犸象的灭绝一直是个谜,科学家们也一直在研究,为什么繁盛一时的庞然大物,就这样销声弥迹了。
尤其在北方地区 在我国的黑龙江省 还有在苏联的远东地区 以前发现很多的猛犸象 甚至是带皮毛的 冻土带里面也都发现了猛犸象 这么多的数量 在远古 史前人类还用象骨骼来盖房子 这个说明当时的猛犸象是非常多的 它为什么突然在1万多年前就消失了呢 现在有两种说法 一个是气候突然转暖 它适应不了环境 它就灭种了 这是一种假说 还有一种假说 就是这些聪明的人类进入这些北方地区以后 捕杀这些动物 史前人类把猛犸象都消灭掉了 也很可能是两种因素促进猛犸象的绝种
象的祖先都是从热带草原起源的,不同种类适应不同环境,有的在亚热带,有的在温带地区生活,有一个种类的象,慢慢适应干燥寒冷的气候,在进化过程中,它们身上披上了很厚的棕红色毛,它们就是猛犸象,是寒冷干燥地区很典型的一种象。
象的发展过程中 一部分是原原本本地固守老家的热带象 还有一种不怕艰辛 它就在比较寒冷的艰苦的地方适应环境 生存在那里 所以当时在北极 还有很寒冷的地带生活着猛犸象 在南方一般是现在的亚洲象或非洲象 它们还是故土难离 还是在热带地区生活 它们走向两个极端的生活环境 所以我们往往在发现猛犸象本身 就可以知道当时的气候环境是什么样的环境 确实每次我们发现猛犸象的时候 都能联想起北国冰天雪地的原野 所以猛犸象的发现对气候的探讨是非常好的见证材料。
曾经生活在更新世后期的猛犸象,它们的遗骸总是发现在寒冷的大北方,冰层下甚至保存了完整的猛犸象遗体。猛犸象的化石骨骼保存得比较好,科学家很容易就能重建猛犸象的模样。猛犸象骨骼之间的柔软组织不会形成化石,所以要用金属棒或钢丝把骨骼接起来,之后,用坚固的支架把沉重的骨架支撑起来,减轻重量,保护珍贵的化石。
通过科学家研究化石,我们能了解一些大象祖先和前辈的样子,还有一些生活习惯,但是信息非常有限。
用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话说,借助化石所能了解的史前世界十分有限,因为很多动物身体是柔软的,无法形成化石;有些动物死亡时所处的环境适合了,某些部分才可能形成化石。
形成化石和研究化石的过程非常复杂,也未必能真正了解曾经生存过的这些动物。与其这么辛苦猜测,不如保护现在还活着的动物。
现在地球上只剩下非洲象和亚洲象这两种靠鼻子吃饭的大家伙了,真心希望大家能把猎杀大象和雕刻象牙的热情,用到保护野生动物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