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频道 > 中华大地 > 正文

『春节风俗谈』——春联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18日 16:55)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春联。每当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己的大门或楹柱上贴上一副春联,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

  一新,渲染了喜庆气氛,这个古老的风俗一直延续自今。

  春联又名“对联”、“门对”、“对子”等,是由上联、下联和横披组成。

  它起源于“桃符”。所谓的桃符,就是指用桃木刻画出“神荼”、“郁垒”两尊神像。再将它们挂在大门上,用来镇妖避邪。东汉应劭的《风俗

  通》 中引《黄帝书》中记载:相传古代东海中有一座大山,名叫度朔山。山上有一棵巨大无比的桃树,树枝向周围伸展,足足有三千里方圆。树顶有

  一只金鸡,日出报晓。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根拱形枝干,树梢一直歪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度朔山上住着各种各样的妖邪鬼怪,它们出

  入都得经过这扇门,因此称作鬼门。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去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鬼门,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个神一个手拿苇索,一

  个身牵猛虎,形象丑恶凶狠,既能捉鬼,又能吃鬼,若有恶鬼溜出鬼门,就把它抓住,或者吃掉,或者用苇索捆绑起来喂老虎。因此,黄帝就把神荼、郁垒的像刻成桃人,挂在大门门户上,以御凶魅。

  最初,古人用桃木雕刻成神荼、郁垒的神像,挂于大门的两侧。后来大概因雕刻神像太费事,就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像来代替,即所谓“桃符”。再往后,觉得画画还是很麻烦干脆就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两个神名,往门上一钉就完事。春节挂“桃符”驱邪的风俗一直从战国延续到唐代。到了五代,桃符仁才出现联语,代替原来的神荼”、“郁垒”的字样。

  桃符转化成春联据说是缘于五代后蜀之主孟昶,在《蜀[木寿]杌》记载,五代后蜀的君主孟昶在新年之际命令翰林们作门联,自己也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据说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对春联。

  纸制的春联到了明、清时代才真正兴盛起来。春联的开始兴盛与明朝朱元璋有关。据清朝人陈尚古《簪去楼杂说》记载起于明朝初年,当时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今南京市)后,除夕传旨公卿士庶,家家门上须贴春联一副,一律用红纸书写。朱元璋在微服出行,一路观赏,以为乐事。由于明朝

  历代大力提倡,使春联盛行了起来,至今不衰。据《列朝诗集》说,当时最有名的一副春联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给翰林院学士陶安的,内容为:“国朝谋

  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

责编:肖阔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
闂佺ǹ绻愰崢鏍姳閻濈眴TV | CCTV.com婵炲濮撮鍥╁垝閿燂拷 | 婵犮垽顤傞崰娑綖鐎n偆顩查柛婵嗗椤棃鎮硅鐎氼厾鑺遍鈧畷鎺楀Ω閵夘喗校闁硅壈鎻幏锟� | 闂佺粯顨呴悧濠傖缚閸喓鐝堕柣妤€鐗婇~锟� | 濠电偛顦板ú鏍閵夛负浜滃Δ锝呭暞閿涙牠鏌ㄥ☉娆掑婵炴挶鍊濋獮瀣箛椤掑倷绱i柣銏╁灠閻楀懐鑺遍妸鈺佺闁斥晛鍟。锟� |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绠i柟瀛樼矋缁拷 | 濡ょ姷鍋涢悘婵嬪箟閿熺姴瀚夌€广儱鎳庨~锟� | 闂佸憡鐟ラ鍡涘磿韫囨稒鐓i柣鎰靛墮婢讹拷
 婵炴垶鎼╅崢鐓幟瑰Δ浣衡枖妞ゆ挾鍋戞禍鐑芥煟椤厾绁锋い顐㈩儔瀹曪綁鏁撻敓锟� 闂佺粯顨呴悧濠傖缚閸儱绠ラ柍褜鍓熷鐢告晸閿燂拷
婵炲瓨绮庨幃渚癙闁荤姴娴勯幏锟�060535闂佸憡鐟遍幏锟�  缂傚倸鍟崹宕囩箔閸屾稑顕遍柣妯挎珪鐏忥繝鎮峰▎蹇旑棞闁诡垰顦甸幊鐐哄磼濠婂嫮鐛ラ柣鐘辫兌鏋憸鎷屽皺閹风姵鎷呯粙鍨枏 0102004
缂傚倸鍟崹鍧楀Υ婢跺本濯奸柟瑙勫姦閸氣偓闂佹寧鍐婚幏锟�婵炴垶鎼╅崣鈧い顐㈩儏閳讳粙宕橀崣澶岊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