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录制特别节目,邀请龙永图、张维迎、赵本山、潘石屹和他们老家各自的村长一起,探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点子真的不错,撩拨观众的收看欲望。这4个人可都是经济圈、学术圈、演艺圈和财富时尚圈的“红人”,光是他们的农民出身就已够吸引眼球,当然,人们还好奇地想知道:什么样的村子出这等人物?这些村子是否因“出品”杰出而沾光、引领新农村建设?
对广大观众而言,这辑节目还有一个情感触动点:他们是农民的儿子,我们何尝不是?
当经常穿梭在财富访谈、时尚品牌发布会的潘石屹,回忆起上小学时四面透风的土疙瘩教室的情景时,就有观众在抹泪,想起了自己的童年、父亲的老家或者爷爷的私塾。寻根问祖,我们谁不是从农村田垄地头出来的?无论现在是白领、精英还是高级干部,族亲中肯定还有人依然是农民、农民工。于是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牵动了这么多城里人的心事。
如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涵盖了对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新的诠释,还引发了人们重新思考城市和农村的关系,思考农村建设与国家整体发展的关系。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如今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的80%,我们都是农民后裔,从情感血脉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全民的事。
如此,就不难理解我们听到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重大转变”时的欢欣鼓舞———“十一五”时期,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各地方、各部门必须在经济工作思路和重点上有一个大的转变,建设资金要更多地向“三农”倾斜,公共服务要更大范围地覆盖农村,全社会都要大力支持农村发展。
何止支持,农村发展其实也是城里人的份内事。潘石屹说,在他甘肃老家,“我们村子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有许多蒜苔和苹果,以及各种各样的山货,都是绿色食品,但就是卖不出去。我建议他们先学会上网,把这些农副产品放在网上去交易。”惭愧的是,我的老家现在发展怎么样、有什么困难,我却只听说一星半点。我想今年应该随父亲回老家看看,去尽本份了。
责编:肖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