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第一财经日报:建设新农村要防止五种误读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4月05日 16:35 来源:人民网

  

 

  “新农村建设中要防止这五种偏差”,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一一列举出了五种对新农村建设的误读。他认为,因地制宜,农民群众参与、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才能真正搞好新农村建设。

  ■■《第一财经日报》:您怎么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刘坚:温家宝总理在多次会议上讲,新农村的建设一定要全面理解其含义,特别是农民身边要办的难事和实事,切忌搞形式主义、政绩工程,这个非常正确。

  我觉得新农村建设中要注意这么五个方面,防止这五种偏差:

  一是有的同志一听到新农村马上想到大城市郊区、沿海发达地区,其实新农村是对全国农村提出来的任务和要求,不仅仅是对大城市郊区、沿海发达地区农村提出的要求,同样是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对贫困地区农村提出的要求,它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二是一提新农村建设马上想到新房、新路、电气化、机械化,把新农村建设完全变成新村建设。实际新农村建设有更深刻更全面的内涵,首先是要发展。

  三是一提新农村,大家更多的想到的是物质方面,其实新农村建设中很重要一点是要建设新型的农民,要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要提高农民的素质,转变农民的观念。我觉得这一条也是很重要的,新农村建设从某种程度来讲,建设新型的农民难度更大。

  四是有人一想到新农村建设,马上就会想什么时候能完成。其实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是对我们整个农村工作的基本要求。

  五是一提新农村建设马上就想到要达标,甚至有人在研究新农村的标准是什么,仍然带着一种传统的思维。我觉得有三个原则很重要:第一是要因地制宜;第二是要农民群众参与;第三一定要实事求是,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办力所不及的事,特别要注意不要形成新的举债,不要模仿,比如中西部的到东南沿海参观回来马上就要按照后者的标准搞,这样不是负债就是增加农民的负担。

  ■■《第一财经日报》: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是不是应该有所不同?

  ■刘坚:内容不一样,发达地区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向农业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中西部地区首先要改变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没通电的要通电,没通水的要通水,没通路的要通路,不通水不通电就要一步跨到搞农业现代化建设那是不切实际的。

  结合我们扶贫工作来讲,新农村建设中要更加重视,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公共财政要向贫困地区倾斜,办雪中送炭的事情。

  我们一些扶贫部门的同志还有些担心,现在大家都在讲新农村,会不会把扶贫工作丢了。其实贫困地区是新农村建设的难点,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消除贫困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扶贫开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防止在新农村建设中把扶贫工作边缘化。

  ■■《第一财经日报》:那么如何把扶贫工作和新农村建设更好地结合起来?

  ■刘坚:我觉得一个村一个村地制定建设新农村规划,这是一个最有效的方式。

  新农村建设也是个好的平台,要集中各方面的资金。现在大家都在呼吁支农资金分散,探讨怎么掌控。如果这个部门说整合到我这来,那个部门说整合到我这来,那也不行。我们采取的办法叫“统一规划、集中使用、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我是不赞成把一项资金统统归到某一个部门去的,(新农村建设)这个事比较难,要调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

  ■■《第一财经日报》:会不会出现一个集中的部门来负责新农村建设,来协调各个部门?

  ■刘坚:有人在提这个事,我觉得现在各地都有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是可以负起这个责任的,我不赞成新成立这样一个部门。

责编:肖阔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