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中青报:我看到农村老人在无奈中苦熬残年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4月05日 16:48 来源:人民网

  这项针对全国10401名60岁以上农村老人的调查显示,45.3%的人与儿女分居,5%的人三餐不保,93%的人一年添不上一件新衣,67%的人吃不起药,86%的人得了大病住不起医院。这些老人的平均年收入为650元,85%的人自己干农活,97%的人自己做家务,8%的人精神状态良好,52%的儿女对父母“感情麻木”。

  在上个月召开的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省人大代表翟玉和郑重地将自费调查的农村养老问题报告提交大会议案组,呼吁要重视农村养老问题。

  翟玉和是黑龙江省鸡西市一家民营公司的董事长。从2005年11月初至12月底,他出资10万元组织了3个小分队,用了50天时间对中国农村的养老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

  调查起因——“在中国农村,孝道出了问题”

  “作为一名农民出身的民营企业家,我对农村和农民问题有种本能的关注。”提起组织这次调查的动因,翟玉和告诉记者:“我到山东、江苏等地农村探亲时发现,那里的老人在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后,因儿女的嫌弃和拒绝被迫独居的比例很高,缺衣少食,贫病交加,在无奈中苦熬残年。当今中青年农民对父母知恩、感恩、报恩情感的淡化和淡漠可见一斑。”

  在翟玉和看来,“老来福”才是人这一辈子最大的幸福。可他看到的一些事实是,不少老人到了风烛残年,晚景凄凉,令人心酸。

  “大量的事例让我强烈地感到,在中国,特别是农村,孝道出了问题。”翟玉和说。

  调查结果——子女认为尽孝就是父母没饿着

  这次调查共分成三个组。7名调查员的年龄都在53岁以上,是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离退休教师、记者和机关干部。

  调查通过问卷、个别访谈、开小型座谈会和进户实地察看等方式,对全国31个省份的46个县(市、区)72个村的10401名6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问卷内容涉及自然情况、居住、饮食、衣着、生活设施、医疗、经济收入、劳动和生活自理、儿女尽孝、精神状态和娱乐等10大项55个小项的内容。

  调查显示,45.3%的老人与儿女分居,其中三餐不保的占5%,93%的老人一年添不上一件新衣,69%的人无替换衣服,67%的人小病吃不起药,86%的人得了大病住不起医院。

  这些老人的人均年收入(含粮、菜)为650元,85%的人要自己干农活,97%的人自己做家务。调查员还发现,在这些60岁以上的老人中,只有8%的人精神状态良好,22%的人精神文化生活仅限于看电视或者聊天。

  与之相对的是,儿女的生活水平要高于父母几倍乃至更多。很多子女认为,父母没冻着、没饿着,就是自己尽孝的最高标准了。

  一个更令人担忧的现象是,调查发现,52%的儿女对父母“感情麻木”。有的人虽然与父母住在一起,但一年也说不上一句话;有的儿女一年才去父母家看望一次,留下5元钱,其他的就不管不问了。

  在农村,调查员看到的普遍情况是,吃的最差的是老人,穿的最破的是老人,小、矮、偏、旧房里住的是老人,在地里干活、照看孙辈的也多是老人。这些老人不是村里的“五保户”,也不是民政救济对象,只是因为儿女不尽孝,他们才成了“三不管”,其生活境况甚至不如那些无儿无女的老人。

  调查感受——“人和人的关系生分了”

  “现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生分了,真诚淡了,信任少了,距离远了。除了金钱,什么都不值钱了。”一位接受调查的老人这样说。

  翟玉和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农民身上那种朴素的亲情关系已经被利益、金钱冲垮了。中青年人急切地盼望发家致富,年迈而又需要赡养的父母反而成了他们眼中的负担。

  农村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对其他乡邻来说是一个强烈的刺激。很多渴望致富的中青年农民甚至觉得,自己家之所以穷到现在,是因为父母的无能。

  在为财富而奔波的路上,很多中青年人已经无心、无暇顾及自己的父母了。有老人伤心地说:“能干,是儿女的劳力;干不动了,就成了人家的累赘了。”

  一名调查员讲了这样一件事:

  陕西省永寿县马坊镇郭家村、来家村、门家村、耿家村的20多对老夫妇一直住在果树园中只有六七平方米的马架子房里。问他们原因,这些老人说,他们原来住的房子给儿子娶媳妇用了。有的老人被迫从祖屋里搬出去时哭着说:“养了你们18年,你们养我8年还不行吗?”

  翟玉和说,现在农村进入养老年龄的老人多数都有三四个子女。有的儿女埋怨父母偏疼偏爱,有的人责怪父母在兄弟姐妹结婚时厚此薄彼,有的人挑剔父母在照顾孙辈上没尽力。于是,心存不满的儿女在父母年老后拒绝尽孝,而那些似乎得到父母“偏爱”的儿女又觉得自己尽孝是吃了亏。到最后,他们年迈的父母就真的没人照顾了。

  调查结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是关键

  很多农村干部认为,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最可行的办法,就是抓好孝道教育。

  翟玉和也非常同意重塑“孝道”观念。他进一步建议说,要以法律的强制性去规范和约束公民的孝道行为,对现有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作适当修订,把尽孝摆上更重要的位置。

  对于农村的养老问题,翟玉和认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家庭养老已经不再是农民养老的惟一模式了。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加强农村托老机构的建设,探索农村的社会化养老之路。他建议,可以尝试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地区,由政府、集体组织或者民间出资,建立专门的托老机构,为农村老人提供更多安度晚年的场所。另外,可以借鉴城市居民养老保障机制,在一部分农村进行社会化养老的试点,最终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编:肖阔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