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约会新7天》。您刚才看到的画面,就是前几天直播“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过程中,新闻频道真实的工作场景。我们的工作人员一直伴随着“神六”,走过了六个既紧张又激动的日日夜夜。
记者:王跃军
我们搞这样的直播,很多东西要了解得非常非常地深入。比如说像七个系统,包括在现场的发射场系统,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要临时把它考虑清楚。走之前,都到书店去买了很多书,买了好几百元钱的书,带到那边去了。我那行李当中,有一半带的是书。到那里的时候,晚上没事的时候,两个人翻那些书,说哪些是关键点,是挺有意思的。然后第二天和这个相应的工作人员去联系,找一些这样的节点,把它表现出来。这是在发射前的8小时,一直这么做,等于就没有闲下来。白天要去和工作人员打交道,晚上大家要坐下来商量,不断修改方案,而且要落实到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就怕直播当中出现疏漏。
]
为了在直播中不出现疏漏,我们的工作人员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思。“疏漏”对于“神六”来说,可能就是致命的,无论是发出的指令还是具体的操作,无论是火箭的制造还是“神六”的组装,都不允许出现丁点儿的疏漏。为此,“神六”的工作人员付出了更多。
记者:王跃军
像飞船和火箭吊装在一起,它的那个接口要非常非常细致,非常非常精确,它那个吊车80多米高,它吊起了几十吨的东西,甚至上百吨,要把它放得非常精确。他们怎么练呢,80多米高的吊车,吊车钩上挂一根筷子,往地上放一个酒瓶,三分钟之内筷子不碰酒瓶要放在酒瓶口里面去,就必须练到这么熟练的程度。而且是盲吊,就是看不到,他根本看不到下面这个瓶子,底下有人用旗,打旗语,或者有手势,就能练到这样的程度,所以说现在看到它的精确,各个环节都没有操作失误,就完完全全千锤百炼出来的,感觉非常非常深刻。
说到酒泉,大家可能会觉得它就是一个火箭发射基地,其实在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系统,那就是它的副着陆场。
记者:王跃军
一旦在内蒙古的主着陆场因为天气不行的话,就要启动这个副着陆场,包括紧急迫降在国内任何一个地点,也都是由副着陆场承担。在后来的工作当中,我们就接触到副着陆场这些人,他们始终处于一种待命状态。副着陆场的准备非常细致,直升机天天停在这儿,而且还有空中的伞降兵。/这个队成立7年了,始终是备而没用。/当得到确切消息的时候,/这个团长哭了,然后给他的几个战士敬个礼,说,对不起,这个任务我们又没有完成到。/从大的方面来讲,这是说我们的航天技术比较精确,可以到主着陆场去,不用启动副着陆场,但是从他们自己的队伍来讲,他(们)觉得非常失落,感觉到挺遗憾。
和这位团长相比,我们的记者冀惠彦可以说很幸运,他连续两次在主着陆场担任电视直播的工作,和搜救部队一起见证了航天员出舱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记者:冀惠彦
当我下了直升机跑到返回舱的时候,内蒙古草原显得特别空旷。有7、8个足球场大的草皮上,返回舱静静地矗立在那里。那种感觉用言语不大好表现。我上去轻轻摸了摸返回舱的舱体,还带着余温,这种温度一下就温暖到自己的心里去了。
两位航天员平安地返回地面,我们悬着的心也终于可以放下了。看着他们微笑地走出返回舱,看着他们站在美丽的花车中频频向战友们挥手的画面,此时,可能很多人最想知道的就是他们太空之旅的感受。于是我们的记者王志走近了他们。
记者:王志
我相信多少媒体想采访他们,多少记者想采访他们,但是这个任务落在我的头上,领导安排。因为当时我还在重庆出差呢,所以我们当天就赶回来了,这也是很光荣的任务。我想领导考虑,“神五”的时候,我们采访过第一批队员,“神六”在他们上天之前我们也是唯一对他们进行专访的队伍,对他们比较熟悉。
到预定的时间以后,看着接聂海胜、费俊龙的同一辆车,大家(从电视上)看到扎着花的那个车。哎,我说这个是不是要把他们拉走了,结果是来接我们的,接我们进去,要用那个车来接我们进去。我看送给他们的鲜花还摆在那个后面他们坐过的座位上。/我们把场地布置好了,大概到(下午)5:40左右他们才进来。首先那个医生进来了,拿着一盒口罩说对不起,我们要公事公办,要例行公事,干什么呢,除了王志以外,所有的人都要戴口罩。我如果带口罩采访可能就不礼貌了,所以他给你特殊。/因为我们也是老朋友,也熟悉,进来以后,我说辛苦了,他们很有力地握手。
在采访的过程中就我的内心很担心,一个方面我要完成任务,另一方面,我又怕打搅他们,影响他们的工作。/但他们很配合,体现出一种职业的素质,军人素质,这也是我非常佩服他们的一点。
“神六”着陆了,航天员回家了,这也意味着所有的测控站都已完成了它们的使命。当北京航天飞控中心的总调度师和各测控站一一告别的时候,我们的主持人张羽差点掉下了眼泪。
记者:张羽
他(总调度师)说:神六测控任务已经圆满完成,我谢谢你们的合作,远望3号再见,知道,远望2号再见、喀什再见、新疆再见……,这个时间持续得非常长,因为我们有十几个测控站,工作点就更多了,搜救3号再见,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这样一个声音,很长时间不断地“再见”的时候,我的眼泪有点抑制不住了。
在5天当中,在跟这些航天人,你跟他们命运与共、共同关注,其实我作为一个新闻人是关注他最关键最辉煌的时刻,但是当胜利到来的时候,你听到一声声再见……,我脑子里就一个画面,就感觉欢呼胜利的时候,一群辛苦、陌生的背影,在慢慢地离我们远走,但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谁。我是工作了5天,对于他们呢?可能是5天、50天、5个月、5年、50年,你脑子里会想到这么一群默默的人。
的确,就是这些默默的工作者,托起了我们的飞天梦想,让世界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其实在“神六”的直播期间,我们的很多工作人员何尝不是在默默地工作呢?
记者:张羽
那里没有手机,不让用手机。所以我们说:带子靠扔,联络靠吼。
它(神舟六号)每经历过一个测控区域,都可以(向地面)返回画面。我们在大厅可以直接看到,观众朋友并不能看到。所有播出的画面是地面接受了以后,我们的编导在允许的范围内截取一些画面,再拿到播出线上播出。
就是为了让观众提前看一眼带子,他从三楼把带子从窗户扔下去,如果他要跑下去再跑上来是要耽误时间的,底下有人专门接这个带子,再跑到播出线上第一时间播出。没有手机,所有的联络全是吼、嚷嚷,最后挺帅的一个小伙,胡子啦碴、挺疲惫的,嗓子也哑了,就是为了抢这一点时间。
我相信,对于“神六”的点火发射、天地对话、穿舱实验、平安回家等这样的精彩瞬间,许多观众都是第一时间通过新闻频道的直播节目看到的,我也相信,这些精彩瞬间会定格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永不磨灭。
责编:李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