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博客 论坛 播客 社区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手机MP4
主持人频道首页
刘芳菲首页
个人简历
相关文章
  在线精选(一)
  在线精选(二)
  我的博客
照片集
互动区
主持栏目
  国际艺苑
  影视俱乐部
  经典
网友评论

相关文章

刘芳菲:自由与无限的可能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10日 18:09

  和刘芳菲聊天是一种享受,这个谈吐不俗的女孩总会冷不丁地给对话者带来一丝惊喜。刚刚从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回来的她有点风尘仆仆,带着异国音乐圣地给予的感触,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都好像跳跃着的音符,带着点难以抑制的兴奋和节奏感般的欢快。听她谈音乐、谈维也纳、谈与大师们相遇,发现那些冗长的音乐名词在她嘴中如此地深入浅出,信手拈来,于是信了:有一种女子真的可以美貌与智慧兼得。

  良好的家庭出身、美丽的外表、优秀的学习和工作成绩……似乎人们所希望的所有美好愿望都在她身上实现了,笑厣灿烂刘芳菲好像一枚有着众多闪光切面的宝石,从哪边看去都分外耀眼,不禁又有点疑惑,这是命运的格外垂青吗?如今,听她轻数二十多年的人生之路,再看过她主持的《经典》和《影视俱乐部》栏目,于是理解了,这决不是一种简单的幸运,“人生无碍,一路芳菲”的美好背后一定有着曾经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跋涉,即使它们藏在了岁月的深处,但是它们一定那么真实地存在过。

  那时,过着“苦行僧”样的生活

  “我从小就是好学生,对自己非常严格,过着好像苦行僧一般的生活。”刘芳菲的自述让闻者吃惊,怎么也无法把眼前柔柔弱弱的她和“苦”字相联系。“光小学我就上过四所。”原来出身于传统书香门第的刘芳菲和所有的中国孩子一样,是父母的眼中宝、手中金。从事教育工作的父母为了让她得到最好的学习机会,可谓煞费苦心。哪个小学一年级最好,哪个小学的三年级教学最成功,哪个小学六年级的升学率最高,刘芳菲就会被转到那所新学校。结束了六年的“颠簸转战”,她考人了长春外国语学校,开始了六年封闭式日语学习。

  “学习,比赛,再学习,再比赛”刘芳菲从中学到大学毕业十年间,除了学习日语就是投入日语比赛,此为她往昔生活的总概括。“在吉林大学理化楼的第一阶梯教室里,有一个我的‘专座’。”刘芳菲说,那是她大学四年晚自习的“专利座位”,一千多个夜晚,每天雷打不动地在那里自习。“一屁股坐下就是三个半小时,没有任何事情能中断它。”这种毅力让人暗暗称叹,难怪她大学每个学期的考试都是第一;难怪她的日语如此出色;难怪她被称为获奖专业户;难怪她的大照片在学校光荣榜上一贴就是四年……太多的难怪此时都有了原因。一分付出,一分收获,她从小就知道了坚持不懈的辛苦,也知道了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开出最美丽的花。

  如今,世界如此宽广和自由

  “以前在学习的时候我好像是把自己固定在一个套子里,只知道不断地努力,再努力,而现在,我正在发现自己的世界真的如此宽广和自由。”对于自己的主持人工作和所主持的栏目,刘芳菲说她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谈起这次《经典》栏目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之行,她的所见所闻所感让即使听者也分外羡慕。“看到马泽尔的时候,我忽然觉得他决不是那个75岁的老人,只要音乐一响起,他的手臂就那么轻盈地挥动开了,那个场景触动了我,忽然觉得那不是马泽尔在指挥,而就是约翰·施特劳斯……”拍摄空闲,芳菲忍不住去参观了己过世的音乐大师们的墓地,行走在那些刻着众多著名名字的墓碑中,体会到了一种彻骨的安静,想起那一首首数千年、数百年来打动无数人心的乐章,她忽然感觉到了它们不仅回响在自己的耳中,也回响在自己的灵魂中。当见到莫扎特的故居时,她恍惚觉得这位音乐大师正在洒满阳光的小楼中上上下下,那把被拉奏了无数次的小提琴也不再是一件陈旧的纪念物,而充满了一种鼓胀胀的生命之力,似乎随时可以响起绝妙的琴声。

  “你说这样的过程仅仅是工作吗?”刘芳菲的思绪显然还倘佯在刚刚逝去的那几天中,“这是一种享受啊。”从小就对艺术极其敏感和迷恋的她此时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宝藏,深深地沉迷在每期节目的录制中。“现在很多朋友祝贺我,找到真正的自己,还有真正符合自己的节目。”观众来信告诉她,晚上看完《新闻联播》就会马上换到音乐频道,充满期待地等着她主持的《经典》,“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同时每天还有人等待,这种感觉真好。”瞬间,她的脸上笑意荡漾。

  无从定义中的定义

  采访中,刘芳菲随身小包里掉出一包感冒冲剂,以为她往返奔搜身体不适,但她眨眨眼:“我总是随身带着一两包,因为我知道自己要是倒下了节目会搁浅,所以绝对不允许自己感冒。”这敬业的认真劲头真是和她当年坐在大学教室中上自习时一模一样。“我相信人和人之间的真诚。”这是刘芳菲自认的处事准则,她说人和人开始面对时就好像两个封闭得紧紧的盒子,她习惯把自己打开,让对方看到盒子中的每个角落,对方就一定会以同样的方式敞开回报。

  一时间找不到一个固定的词来定义刘芳菲,她“知性”,因为她对语言、对艺术、对哲学等各方各面都那么热情高涨,她“理性”,因为一般女孩子不擅长的逻辑辩论却是她的拿手好戏;她“感性”,因为她很容易被一首乐曲或一幅油画触动内心的柔软之处……忽然忆起《经典》栏目的推介词“自由与无限的可能”,倏然触摸到一种分外相似之感,发现她也如此话语一般,正自由地绽放在无限的可能之中,于是芳菲遍地。(中国电视报记者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