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博客 论坛 播客 社区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手机MP4
主持人频道首页
和晶首页
个人简历
相关文章
  和晶在线:面对压力举重若轻
照片集
互动区
主持栏目
  实话实说
网友评论
  你说我说:和晶与《实话实说》
  我很喜欢你!
  我眼中的和晶
  和晶的节目
  很有个性的和晶

相关文章

和晶:把名字放在<<实话实说>>后面  

   孙小梅:很多观众说以前看《实话实说》是看小崔,现在是看选题,你认同吗?

   和晶:这是一类观众的想法,但是我觉得这恰恰是我们也想转过来的一个趋势。我们想在现在的《实话实说》里让大家更多关注话题、嘉宾、所谈事件的真相或者有没有实话实说。

   孙小梅:和晶版的《实话实说》和崔永元版的《实话实说》最大的区别在哪儿?

   和晶:在崔永元那个时代,崔永元大于《实话实说》,他成为了一个符号。但是,在我们新的这一批创作队伍中,我们想把《实话实说》这四个字放在前面,把和晶这两个字放在后面。

   孙小梅:为什么?

   和晶:这个变化给了我们一个思考,就是说你是不是想让一个栏目长久地生存下去,而一个栏目长久生存下去的因素有很多,主持人是个重要的因素,但是它还有别的因素,比如说选题、审美、价值观、看问题的视角。你是不是有《实话实说》独特的视角,如果这个问题被突显了,可能主持人的因素相对就会淡化一些。

   孙小梅:一直到现在,《实话实说》仍然有小崔的影子,你认为他的这种影响力是不是恒久不变呢?

   和晶:应该是的,因为他做了6年,在这6年多的时间里他几乎影响了一代人。当初我也提过这样一个建议,我说既然小崔走了,这个栏目就应该停掉或者不要用这个名字。现在《实话实说》创作队伍的真实情况,加上我可能只有两个“老人”在,如果我还算“老人”的话。

   孙小梅:都是“新鲜血液”?

   和晶:对,大换血。这点很重要,今天做《实话实说》的人已经不是原来的创作队伍了,我们所能接手的是《实话实说》的品牌,我们接手的是6年来《实话实说》带给大家的一种价值观,但是我们面临的基础是全新的。

   孙小梅:作为一名女性节目主持人,你觉得是不是有时在把握幽默的分寸上难度比较大?

   和晶:我有一个想法好象跟很多人都不太一样,我有时候觉得女性把握这个分寸反而更容易,因为女性敏感,特别知道这个话说出来以后会对别人什么程度的影响。我记得小崔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困惑,经常会有人说他跟嘉宾谈的很多话不太客气,或者说幽默的程度过重,但是我想,如果一个女性主持人在生活中就是一个思维灵敏的人,那么她在节目现场不会缺乏幽默。

   孙小梅:你认为是不是只有幽默的人才能做出幽默的节目?

   和晶:当然是,一个幽默的人做幽默的节目是锦上添花。但是我觉得一个认真的人也能做出幽默的节目,因为对于这个认真的人来说,幽默是他的表达方式之一,可能他还有别的表达,比如一些理智的表达、一些思考的表达、一些深情的表达。我们做过一个节目叫《谁是好孩子》,我们选择的那些孩子或者说那些孩子吸引我们的是他们的幽默表达,但是主持人不一定幽默。

  其实仔细想一想崔永元那个时候做《实话实说》,幽默真的只是他们的表达方式,在幽默的背后他们要表达的不是幽默,他们用幽默不是来表达幽默的,用幽默来表达的我觉得更多是促进你思考,让你反省,让你看这个世界更加真实和清醒,是这样的一种追求。现在我觉得我们也在秉承这样的追求,但是幽默可能不是我们的唯一手段了,还有别的。

   孙小梅:可以说《实话实说》栏目开创了中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一个先河,你认为它现在仍然是第一吗?

   和晶:要看这个第一从哪方面来说。我觉得在7年前《实话实说》这个样式的确是第一的,而且节目的结构方式在7年以后的今天有很多谈话节目都有了类似的元素,比如主持人和嘉宾一对一的访谈,不带观众的、带观众的,有各种各样的分类。我想我们一直追求的是《实话实说》这个品牌的第一、节目质量的第一,所以我觉得要看从哪方面来进行类比。可是收视率对我们是一个压力,或者说收视率是我们需要去调查的一个方向,因为只有看到这个东西我们才知道在同类节目的对比中,我们是不是还是第一。

   孙小梅:现在《实话实说》在选题上针对哪一些观众群?

   和晶:有了新闻频道之后,我们把第一热点的新闻话题放在了范围之外,选题范围是第二落点,或者说在新闻背后的一些事情,或者说预见未来可能发生的一种新闻,类似于这样的选题。比如最近我们做的选题里面有“野生动物能不能吃”这个话题,其实是个老话题了。因为有了“非典”这个大背景,所以我们在这个大背景之后的一至两个月再说这个话题的时候,就不是第一热点新闻了,就放在了第二落点上,同时又关注到我们人本身的行为,所以可能从这些选题的转换来讲,我们关注更多的是个人的困境,这些事件发生之后我们应有的反思、反省,或者说是我们将来遇到类似事情的一种预测。

   孙小梅:人们都说常变常新。

   和晶:我觉得常变常新这个想法就是不对的。因为一个栏目的改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很被动的,比如说节目资源被分享、节目类型被复制、节目所需求的市场被细分,所以它必须得变,而这个变是不是就出新呢?我有的时候觉得恰恰是一种迂回战术,有的时候恰恰为了回避类似,回避相同的嘉宾、回避类似的话题。我挺怕这样一个判断的,就是变就一定新,变就一定好,有的时候真的不一定是这样。我很羡慕一些栏目能够在品牌的经营和设计上有个持续性,比如说一个栏目的诞生,它的红火、它的生命力应该朝着10年、20年的设计去做。(来自《小梅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