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文章
|
鲁健:一个人的战争
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CCTV—4以前所未有的直播方式对战事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速度之快,信息之全面,加上《中国新闻》所有主持人轮番上阵,一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而年轻的主持人鲁健在直播中表现出的冷静、客观、谦虚,使之成为焦点之中的一个亮点。
夜晚的梅地亚中心从来都是灯火辉煌,来来往往的俊男靓女流淌着满屋的风情。坐在大堂里,莫名其妙地有种气定神闲的感觉。不时溜几眼身边流动的风景,衣香鬓影,很是宜人。电话里鲁健的声音温和亲切,淡定得很。等候的时候心里也就不可免俗地在想象那个天天在电视里从容、冷静的他走出直播间会是什么样子。
忽然觉得像是场精彩的演出,我们摒住呼吸,关注主角的出场。关注他会有几个动作,有什么表情,会有什么卓尔不群的地方……好象还没有来得及想出几个版本,九点整,鲁健出现。
很整齐的西服衬衫,应该是很正式的衣服。不知为什么走过来的时候,他的笑容给人邻家大男孩的感觉,什么从容、冷静、理性、客观都被他很阳光的笑容撇得远远的,成为遥远的背景。
坐下来,就着清淡的菊花茶,他开始评价他自己。
我是一个喜新厌旧的人
喜新厌旧本来不是个褒义词,可是那些不安分的事情发生在鲁健身上,结果总是出人意料的好。
大学的时候他念的是师范。本来是百分之百要去学校当老师的,结果快毕业的时候,他一不安分,跑去参加了一个朗诵比赛。凭着大学在校园广播电台播音的基础,他居然拿了第一名。这个第一名,改变了他人生的方向,他被直接分到了银川电视台。别人都说性格决定命运,鲁健说,兴趣决定命运。
那个时候,他无比兴奋,在电视台播新闻播得特别带劲儿,一切都是那么新鲜。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子像流水一样慢慢过去。一成不变的生活让鲁健开始厌倦,他厌倦了自己生活里的平淡无奇,厌倦了日子被自己播出的一条一条新闻所覆盖。他需要有变化,他需要他的生活有新鲜感。
权衡再三,他离开了银川,来到北京。
经过在北京一年艰苦的补习,他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的研究生。在播音系念得好好的,他又突发奇想,跑去学习电视系的课程。结果,他在学校里品学兼优,带着优异的成绩和一大堆获奖证书来到了中央电视台。
在国际频道播新闻,他是出错率最少的主持人,领导对这个年轻人很是放心。台里各种比赛,各种活动他也忙得不可开交。对于他来说,生活里那么多新鲜的东西扑面而来,他足可以慢慢喜欢一阵子的。没过几天,他喜新厌旧的毛病又开始犯痒痒了。他开始研究,新闻节目怎么样才能出新,才能更加精彩。他觉得,新闻应该是鲜活生动的,他希望他的节目能够还给新闻一张生动的脸,而不只是一本正经的做一个讯息传声筒。
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了《中国新闻》周末版改版计划书,和同事一起促成了《中国新闻》元旦特别节目。当他一直像个跃跃欲试的孩子那样试图对自己的节目有所改变的时候,机会来了。
伊拉克战争爆发了,《中国新闻》以直播的形式对战事进行全方位的播报。这在新闻节目里是前所未有的,鲁健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了夜以继日的工作。
虽然在战事爆发之前,电视台已经安排了有关知识的培训,虽然在那样的培训中鲁健把自己训练到客串专家都能以假乱真的地步,但战争真的一爆发,直播窗口真的一打开,鲁健所面临的挑战还是外人难以想象的。
战事不断在变化,主持人必须随着战事的不断变化而变化。没有人能够预计到下一步会是什么,常常是头一天晚上准备了大量的提纲、问题,到了第二天,一条都不能用。现在回忆起来,鲁健还是抑制不住心里的兴奋,那样充实而紧张的日子让他终生难忘。第一天8个小时的直播,他居然一点都不觉得累,唯一的感觉就是过瘾。形势随时在变,连军事专家们都不能正确判断所谓的“战争迷雾”。在那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没有过硬的应变能力,根本就无从承担这样的重担。
鲁健凭着自己的一股锐气,凭着平时积累加战前恶补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凭着自己过硬的综合素质,在“迷雾”中一路穿行。不仅完成了直播的任务,而且以他的简洁流利、客观理性给大家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在评价自己的表现的时候,他诚恳地说,这档节目见证了我的成长。伊拉克战事报道,给了我很多犯错的机会,给了我很多幼稚的机会。这样的经历,让我成熟和丰富起来。
如果节目可以再来一次,我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我不要做偶像
小的时候,鲁健的理想有两个,一个是当干部,一个是做演员。他想当干部是因为他觉得当干部会生活得很舒服;想当演员,是因为会有好多人羡慕。
虽然他现在既不是演员,也不是干部,一不留神,鲁健火了,他成偶像了。
越来越多的观众关注起鲁健来,鲁健在主持人队伍中居然有了“大众情人”的称号。这个时候,鲁健最想说的一句话是——我不要做偶像!
不肯做偶像,他有他的理由。他觉得,作为主持人,外表如何,是否英俊,是否漂亮,这不是最重要的。那些外表的感官的东西不会长久,而且会有一些误导,长得帅有时候并不是优势,他举了一个例子——ABC的主持人彼得·詹宁斯,就是因为长得太帅,开始不被观众认可,所以先当了很长时间的战地记者,然后回过头来做主播,现在是世界有名的金牌主持人之一。
鲁健说他自己是没有偶像的,也并不愿意去做一个偶像型的主持人。他觉得偶像是最容易破碎的,他希望他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做新闻的人。通过他做的节目,他表达给观众的内容,他的主持风格以及内在素质让大家认识他、了解他、认可他。
他对自己有极其清醒的认识。他分析说,观众对一个主持人的欣赏和喜欢会有一个时间。随着时间的变化,这样的喜欢会慢慢淡化。对主持人的喜欢和执著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档节目始终能给他新鲜感,始终能激发他的共鸣。这个主持人必须不断的有更新,不断的有变化,否则,长得再帅也没有用。
通过对伊拉克战事的报道,鲁健清晰了自己的定位。在节目中的出色表现,让观众把他定位到一个新闻节目主持人。 鲁健自己也希望从一个新闻主持人慢慢有机会转型到一个新闻主播的角色,可以有分析、评述的能力,有足够的空间给自己驾驭,体现主播在新闻节目中的主导思想。
他还给记者讲了一个关于他自己的小故事:
当初进了电视台,他有很长一段时间默默无闻,心里特别在意。这个时候,有人给他算卦来了,说他这个名字是秋草逢霜,怀才不遇,必须把名字改改,事业上才会有成就,于是,鲁健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音同字不同的“鲁谏”,觉得大有希望。结果,新的名字很多人不认识,就差点叫他“鲁肃”了。万般无奈,他只好又把名字改回来,改回来以后,一切反而很顺利了。鲁健开始明白,无论什么时候,自己的实力最重要!
所以鲁健说,我不要做偶像。
我的愿望,是有一天能够成为一个特别棒的谈话节目的资深主持人。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高大帅气、温文尔雅的鲁健总容易让人以为他是南方人。事实上,他是地地道道的西北汉子。由于父亲是治沙专家,所以全家人随着他走遍内蒙西部的沙漠,那样游牧一样的生活给予鲁健生命最本质的淳朴。他的骨子里流淌着西北人的豪情,喜欢交朋友,喜欢酒过三巡之后的称兄道弟,喜欢哥儿们之间的推心置腹、肝胆相照。
鲁健说他自己喜欢繁华,喜欢热闹,喜欢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但大都市的绚丽永远挡不住他心里对故乡的眷恋。
在他的心里,最亲切的永远是内蒙,是草原。
说起内蒙,他有着无限的深情。他的车里,没有别的音乐,永远是德德玛浑厚的声音。他告诉我,那样的声音里有蓝天,有蓝天下面云朵般的羊群,那样的声音常常让他回到少年时代,那么清澈的年华,让他的心情无比舒展。
在内蒙的时候,并不曾有多少机会骑马,到了北京,他却寻找一切机会去郊外骑马。特别是心里不快乐的时候,一个人到郊外,骑上马,听马蹄声声,再多的烦恼也都烟消云散。
他说,他真的感谢西北的土地给予他的东西。他觉得一个人,要有知识,要有阅历,但最重要的是真实。对于一个主持人来说,质朴是最有生命力的,别人是学不来的。这么多年,自己口音变了,模样变了,甚至处事的方式变了,但心里对这个世界最纯粹的感受没有改变。哪怕肤浅,哪怕幼稚,但都是真实的,这才是最可贵的。
关于自己的生活,鲁健觉得他自己是幸福的,他的口号是享受每一天。
爸爸妈妈都在身边,而远在意大利工作的姐姐,虽然不能够常常相聚,但通过海外中心的节目,轻而易举地就可以每天看到每天播新闻的弟弟,心里很为他骄傲。鲁健还成为意大利华人圈很有名气的人物呢!
至于鲁健的女朋友,虽然不是什么神秘人物,倒也让我们费了半天思量。她在新闻频道做主持人,和鲁健同一年进入中央电视台。就在新员工下基层锻炼的那半年里,鲁健以大哥哥对小妹妹的关照,天长日久,获得芳心。
至于是谁,大家猜喽!
一个人的战争
我问鲁健,最艰难,最苦闷的时候是什么,我以为他会对我说起成长过程中的冷暖辛酸。毕竟每个人再怎样的一帆风顺,也都有别人看不见的汗水和泪滴。
没想到他会对我说,最艰难的时候,最苦闷的居然是现在,是眼下。
他很坦率地告诉我,其实他特别怕采访的时候问伊拉克的问题。他说,我不想永远停留在伊拉克的问题上,我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渴望能有一档真正属于自己的节目,可以真正的体现自己的思想和风格的节目。
他了解自己,他知道他真正要面对的正是他自己。
他必须开始一个人的战争,他要超越,超越在伊拉克战事报道中的自己。
每做完一期节目,他都在心里问自己,做得够不够好,值不值得那么多观众喜欢。他不希望,当关注的焦点都集中而来的时候,他没有更多更新的东西呈现给观众。
他仔细地分析了自己的优势:脑子比较灵活,对电视有深入的了解,有不断创新的意识,时时有新的棱角伸出来。现在只是需要寻找属于自己的机会,他不会失去自己的锐气。他说,我不怕竞赛,不怕竞争,我对自己有信心,!
曾经的海湾战争成就了水均益,而在伊拉克战争中间成为亮点的鲁健又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无论如何,我们拭目以待,相信他的人生会越来越精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