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文章
|
陈伟鸿: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大家光临TOM访谈,今天下午咱们聊天室里是人满为患,大家在热烈期待的嘉宾现在已出现在视频镜头里了,就是来自央视《对话》节目的著名主持人陈伟鸿先生。
陈伟鸿: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通过今天的TOM访谈跟大家有一次非常贴心的交流。
主持人:陈先生平时都是在电视上跟各位的商业精英对话,不知道您以往是否有过网上聊天的经历?
陈伟鸿:有过,但设备没有这么齐全,我首次到TOM访谈,发现前面有灯光、视频这些非常专业的设施,和纯粹的网上聊天有一定的区别,交流更立体一些。
主持人:如果你我是网友,可以在这里看到页面,有文字以及视频,如果你我是网友可以在下面直接输入文字,现在有大量的网友正在忙着提问。
陈伟鸿:谢谢,这么多的网友关注我们这次的访谈。
主持人:网上交流挺有趣的,因为网友的地理位置很难说,可能身处大洋彼岸,但通过键盘如同在我们面前一般。陈伟鸿先生做的《对话》一直受到大家热烈的称赞,就在于你无论与什么样的嘉宾对话的时候拿捏很有分寸,而且总能问出很到位的问题。所以在今天也有很多朋友可能希望这样的方式直接跟你“较量”一下。
陈伟鸿:我觉得这是一种享受,因为我很少有机会坐在被访者的位置上,总是扮演着主持人现在扮演的角色。脑子里非常认真地听着嘉宾说什么,整理着你的思路,思考着下一个问题。不过我今天坐在这儿可以等待着大家的提问,我觉得这种感觉也挺好。
主持人:没错。我先替大家提个问题。陈先生,想问一下《对话》节目最近有什么新的话题推出?能不能让我们先听为快?
陈伟鸿:我们昨晚刚刚结束了一期阵容非常庞大的节目,现场有一百位嘉宾,来自全国各地非公经济的人士。他们之所以聚集在北京是因为今天要去领首界优秀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建设者的奖。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民营企业家和其他非国有经济的企业家。
昨天我们做了一期这样的节目,也希望在岁末年初的时候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这一年的历程,同时也展望一下未来。可能通过浩大的嘉宾阵容做出一档这样的节目。
主持人:天呀,上百位嘉宾,主持人只有一个,你怎么对话对得过来呢?
陈伟鸿:昨天确实是眼花缭乱的节目,不似以往的形态一对一,可以随时从台下引入嘉宾的观点。但昨天台上只有我一个人,突然感觉台上好空。
所有的嘉宾都坐在台下,这个时候带来了另外一种感觉,你可以及时地从现场去捕捉一些亮点,可能他说完的话未必其他人会同意,或者谁的观点谁可能会支持。
主持人:太有意思了,这样的一期百位嘉宾的节目年底应该会推出?
陈伟鸿:对。
主持人:我们很期待,想象中像陈伟鸿先生面对百位贵宾级的考官。
网友进朱者赤:主持人说得对,我现在就在海外参加节目。
网友关注对话:陈先生介绍一下您当初怎么到对话节目。
陈伟鸿:我到对话是非常偶然的机会,2000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次全国性的主持人大赛,我是被朋友一路推着去参赛。当时《对话》节目刚开办不久,把搜寻主持人的目标锁定在这些参赛优胜者身上。当时发出了一些试镜邀请。
我在厦门接到邀请,这个试镜跟一些影视节目试镜不太一样,还要现场发挥一下主持。我们当时在现场看了一期完整的对话节目,结束之后制片人、导演以及其他的工作人员假扮谈话中的主人公,你就是此刻的主持人,他们要看你在这样的现场有什么样的发挥。
非常幸运,我第二天坐飞机回厦门,下了飞机就接到《对话》栏目的邀请,我又一次飞到北京进行主持。进入《对话》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没有太多的复杂程序。
主持人:那次的主持人大赛可以说是群星闪耀,其中颇有亮点,我没记错的话沈冰也是那时候跃然出现在央视的荧屏,其中也包括我所喜爱的张蔚。
陈伟鸿:我一定会向张蔚转达你的喜爱。
主持人:为什么其他一些美女主持人没有留在《对话》这个节目中呢?
陈伟鸿:其实一个节目寻找主持人未必是一帆风顺的,尤其像《对话》这样的节目,不仅仅需要主持人在知识层面的积累,也包括了一些所谓的主持技巧和临场感觉。我和沈美女、张美女都曾经有过一段非常愉快的共同奋斗过程。
主持人:真羡慕你。
陈伟鸿:(笑)是是,当时《对话》是攀升过程,我们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但她们现在有各自的发展,沈冰从世界杯、新闻半小时和新闻会客厅还是可以看到她的身影。你喜欢的张美女据我了解在上海东方台有一个栏目。
主持人:而且她还是商界女强人,她的事另说,今天主要是说张先生。您的《对话》集中了全国观众以及商界精英的节目中,什么使你可以在这里可持续发展下来?
陈伟鸿:我是一个很少给自己下定义或做总结的人。《新周刊》发布的2003年电视榜我非常有幸成为全国最佳财经节目主持人,当时他们给了一段评语,其中有一些溢美之词,比如平和也好、谦逊也好、平等也好,让这种财经类的话题能够更多地充满一些交锋的乐趣,也有一些人文的色彩。其实我觉得主持节目跟做其他工作没有任何的区别,就是把你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投入到其中,相信你也会有这样一种感觉。
平时你是什么样的人,可能你在节目当中也会表现出什么样的风格。因为主持节目毕竟不是影视剧的表演要你去创造一个角色。我在生活当中,可能不是一个特别高调、张扬的人,我在节目中可能依然如此。我会很平等地和我的嘉宾进行这样深入的交流。所以他们可能也会感觉比较舒服。
主持人:很重要,你刚才说到一个词汇“平等”,其实人人都希望平等,追求平等、享受平等。但问题是你有点特殊,因为你面对的这些嘉宾经常不太容易让人产生平等的感觉,我们太容易喜欢他们或崇拜他们。
陈伟鸿:因为他们身上有太多的光环。
主持人:对,所以有一位RED提问。
网友RED:面对这么多的精英你是如何保持平和、平等心态的?
陈伟鸿:说实话,平和和平等不是于生俱来的,也需要调整。尤其我刚刚到《对话》这样一个高端节目的时候也有一些不适应。感觉如此伟大的人物,如此耀眼的光环在你面前,你怎么办?后来发现如果你不能平等、平和地看待你的嘉宾你的节目会一塌糊涂。
我有一个喜欢,总喜欢回头看自己主持的节目,再看的时候只有你自己可以清晰地看到你每一个缺点被如此放大,你下次要想办法如何克服缺点。在开始的几期我自己并没有完全放开手脚,实际上心理上有压力,就是这个RED所说的,好象并没有达到平和、平等的状态。但后来你发现跟这样的人接触多了。他们除了令人耀眼的业绩之外,更多的还是普通人。
记得有一次采访新加坡资政李光耀的时候很多人非常紧张,他自己也给我们营造了很多紧张的气氛,比如室温必须保持25度,要有独立的卫生间,桌前要摆一杯水等等一系列的要求,这些都让你觉得这个人是不是非常难接触。但你真正跟他面对面的时候,你发现他就是一位白发苍苍的智慧的长者,跟你平时见的老人没什么区别。
他在新加坡虽然推广中文,但他会讲闽南语,我会讲闽南语,可以跟他进行亲切的沟通,这样隔阂接触了。对每个人都要用最短的时间跟他走近,尽快地走进谈话的主题。
主持人:这么想觉得这些词汇耀眼。你是厦门人,曾经长期在福建生活、学习工作。我们先把激烈的对于《对话》的谈话中止一下,来《对话》之前你在厦门做的是什么工作?
陈伟鸿:其实这个问题以前问我,我回答完大家眼睛都瞪得特别大,我说我曾经在厦门做过一段时间综艺节目,他们都张大嘴说怎么可能?我是其实我所做的综艺节目和现在的综艺节目完全不一样,不是需要你特别亢奋地在台上蹦跳,就是稍稍加一点游戏的色彩。93年我们在厦门跟台湾的一个制作人做了一系列的节目,包括电视机前观众可以赢取大奖中间穿插综艺节目的形态。
在来对话之前我大概已做了十年节目主持人,也做过广播节目主持人,我现在非常怀念在直播间的感觉。
主持人:我们也为我国的综艺节目感到可惜,像伟鸿这样的主持人都被挖到《对话》栏目了,可以想象未来的综艺节目会往哪里去。
网友青莲:伟鸿你好,我现在虽然人不在厦门,但大学时代的中午却是在听着厦广音乐台的《红红工作室》渡过的,当时很关心你,觉得你是非常有潜力的主持人,现在你有这么好的发展,真为你开心,而且要祝福你以后的每一天。
陈伟鸿:谢谢,我觉得在遥远的北京,在比较冷的今天,听到多年前自己主持节目的名字,真的感觉很温暖,谢谢他。
主持人:《红红工作室》大概是什么时候?
陈伟鸿:那大概是94、95年的时候,是我在电台直播的第一档节目,第一档节目是93年的音乐排行榜,之后做了《红红工作室》,我和另外一个你主持名字里都有一个“h o n g ”所以组成了《红红工作室》。
主持人:我们的网友从四面八方汇集,有海外的朋友,有以前的观众,还有你十年前的听众就差你在幼儿园的老师了。干脆你把在厦门的成长经历一口气告诉我。
陈伟鸿:大家很关心我的从前,好,我们来翻一下前传。
其实我在厦门生活工作了很长时间,因为那是我的家乡,每每遇到家乡来的人还是感觉非常亲切。在厦门读了中学,外出上大学工作又回到了厦门,我在厦门做了好几份工作,当时我主要的工作是老师。大学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老师,但是就是难以割舍对广播、电视主持的喜爱,所以我的业余时间全部是拿去做兼职,在电台兼职,在电视台兼职,直至94年我才成为专职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主持人:能详细谈一下做老师的经历吗?
陈伟鸿:那也是我非常留恋的经历,我自己觉得自己还是一个不错的老师。我大学毕业教的第一个班是高一学生。我大学毕业才22岁,高一生跟我当时的年龄相差无几,大家没有太多的代沟,都属于年轻人,爱玩比较活跃。
我跟他们相处得非常愉快。后来我没再教这个班级的时候,他们写了一封信给我,这封信不是交到我手里,而是拿到了当地最大的报纸《厦门日报》发表。标题叫“留住阳光、留住爱”,表达的是他们对我这几年和他们相伴的感激和现在没办法继续相伴的惋惜。
其实那段日子非常留恋,后来我总觉得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主持人:让花季的学生如此留恋你是很大的成就感。
陈伟鸿:应该是,让我刚刚走出校门的第一份工作就让你感觉到原来职业可以给你带来这么多的成就感。
主持人:这样我们也不必要担心面对百位嘉宾了,因为做过老师、班主任。(笑)
陈伟鸿:说到这儿,我想起来昨天的节目我站了三个小时,他们问我你累不累,我觉得还挺累的,他们说你不是当过老师吗?站功应该不错。我说当老师也没一下子站三个小时。
网友阿罗:做教师和主持人有什么区别和相同之处?
陈伟鸿: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在两者上如果要找共同点那就是语言表达。不同的地方你一方面面对的是学生,他们很单纯,总是希望你能告诉他们很多他们未知的东西。主持人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人,如果除掉对话节目,我们还做其他节目的话,你就会接触到企业家,新闻媒体的人员或者演艺明星等等。接触的范围更广。
主持人:好的,现在我们必须把话题转向《对话》。
网友圣诞雪儿:喜欢伟鸿的风格,有向善若水般的从容和睿智,请问做了这么久的对话,你觉得《对话》这个节目在你心中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如果把《对话》形容成一个女子的话,你认为她是需要怎样描述的女子?她是美女吗?
陈伟鸿:《对话》在我心目中的感觉其实是不断变化的。当我第一次走近她的时候,我觉得她是一位很冷艳的美女,不好接触,只可远远观望,而未必会有很多东西打动得了她。但随着多年来跟《对话》一起攀登的过程,我觉得《对话》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已有所改变,她已变得不那么冷,唯一不变的是她的美依旧存在,而更多的一份亲切感。在这种亲切感之下我可以走进她。
我自己感觉现在和《对话》是融在一起的,我从《对话》中得到了需要,当然我也希望自己能为《对话》的发展尽自己的力量。
主持人:相信这是需要你的观众共同的感觉。
网友忍不住:请问伟鸿你做了这么多期的《对话》节目,给你印象最深的有哪一期或那几期?
陈伟鸿:我觉得每一期的节目几乎都能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因为每次录完节目的当晚都是特别难以入眠的,你会不断把每一个细节甚至每一句话不断地在脑子里闪现。因为嘉宾都是大师,他们各自有各自的高招,但在人的接触中有两个人物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个是曾先生,他白手起家,现在是身体状况非常不好的老人,换了肾还要每天透析,他自己非常节俭。对社会公益捐赠非常慷慨。那期节目播出之后出乎意料地收到了那么多的观众来信,这些信不再是单纯说伟鸿你这期做得不错,或者哪里做得不好,信里所有的主人公都是曾先生,大家都表达对他的感动。甚至上海一位观众寄来了照片,他说自己是一位很健康的人,希望把自己的肾捐赠给曾先生。所以财富之外,人的魅力也是特别能打动人。
主持人: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如果作为一个学生能够当面聆听名师的指点这是学生的造化。现在很多人羡慕清华的学生是因为他们有杨振宁这样的大师为大一的学生讲物理。而你面对的这些嘉宾大师,可以当面接受他们的理念,这样下去会不会以后可以也做一个大师?
陈伟鸿:这样下去真不得了,你给我展示的是我一个向往,但不一定是一个可实现的目标。我比很多人幸运很多,因为很多人没办法面对面地跟他们心目中的领袖级精英交流,而我却能,而且可以在节目结束之前可以多问他们一、两句,所以我觉得自己的条件实在是太好了,如果还不成功,实在是愧对大家。
我觉得任何人在自己的位置上都有成功的可能,你现在不必想象自己成为一个商界名人,你现在更应该踏踏实实地把手上的工作做好,这是从他们身上得到的最深的体会。 网友103:每做一期《对话》栏目,很想知道陈先生和你的同事要在台下准备多长时间呢?
陈伟鸿:这个问题勾起了我很痛苦的回忆,每期节目我们都花了很多的时间。我在节目上的表现大家可能未必想得到你在背后做了多少功课。其实在开始的时候我就和导演进入前期的准备,而且每次节目要开三、四次策划会,时间不等,有可能从下午四点开到十二点。
这个过程有时候让你疲惫不堪,可是你一想到摄像机一开,对着你的那刻,无论是导演还是策划,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你一个人身上,从开始准备到上场的那一刻,中间所有的精华都是我们不断探讨,反复推敲过程中看你能吸取多少、展现多少。所以那个时候我还是一有种压力,也就是尽可能地把前期的这些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一些。
因为我觉得当一个主持人在一位嘉宾面前提一个让他觉得很外行或者你的功课没做好,怎么有可能坐在我面前访问我的感觉的问题,我都不能提出来。所以必须强迫自己花很多的时间、很多的精力和工夫做足充分的准备。
主持人:对,这是对新闻人非常重要的建议。我也想提到最近在智利出了一件事,我们的领导人到南美访问,兴冲冲的记者是来自香港的。在智利的记者招待会上提问,智利是否愿意跟中国合作开采石油?智利外长很无奈地说智利主要是产铜,不是差石油。这就是功课没做足。
陈伟鸿:是,我害怕自己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笨鸟先飞,所以很多前期的功课可以弥补一些东西。
网友CHI:伟鸿,这些嘉宾他们的人生都非常丰富,他们的价值观往往也都非常有说服力,那么面对这么强大的人生价值的影响,是否会使你产生某种迷失的感觉?
陈伟鸿:这倒没有,每个人成功都有自己那条路,也有值得你自己借鉴的东西,但你不可能把每个人成功的要素都像调色板一样调在你面前,如果那样你可能迷失,你分辨不出哪种颜色属于你。当你只有属于哪种颜色的时候,你其实可以在他们身上找到一个和你身上融合得更好的色彩元素。
这样的颜色会很漂亮,也不会让你感觉自己迷失了。
网友周末没时间:为什么《对话》一定要安排在周末?这么好的节目安排在平时一定会有更好的收视率。
陈伟鸿:我坚决地站在你的立场上,如果我是台长。这个节目创办之初收视群定位在精英级、白领级人士。
据说在创办之初,我自己的揣摩是像这些精英人物一天到晚忙得不停,也许只有深夜才有自己的一些时间,所以我们最初播出的时间是晚上10:50分,后来向前调整到10:00一直坚持到现在。但是我们也希望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时间,让更多喜欢《对话》的人能够有机会、有时间看到这个节目。
主持人:这么好的节目,是应该想办法让更多人看到。
网友704:《对话》节目很精采,但是我注意到现在有的节目中嘉宾已是老面孔了,还有个别嘉宾水平感觉一般。有没有可能采取更好的招募方式,比如包括在互联网上征询网友意见来获得更好的嘉宾呢?
陈伟鸿:我觉得他的嘉宾非常好,而且对《对话》的关注也特别仔细。《对话》到现在已走过四个年头,的确有很多嘉宾重复走进演播厅。比如前两天我们做的节目,联想购并IBM柳传志先生跟我在演播室里是第四次握手。这样的代表人物未来可能第五次、第六次走进演播厅,之所以反复请是因为这些人不仅只有名,还有其他的东西。我们希望探讨在一定的新闻事件之后他们的所思所想。
四年的时间了,任何节目都会有一个平稳期,不像最初那么火。最初一个嘉宾出来的时候都让人眼睛一亮,现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当这样的人出现在眼前大家不会再感觉眼前一亮,除非你给他做了一个重新的深度的挖掘,让大家看到了他在其他的媒体上看不到的一面。这个建议很好,回去可以给我们的制片提一下。
主持人:这其实是一件好事,这个节目正以其自己的内涵或者伟鸿你自己的魅力来吸引观众。
陈伟鸿:我也希望如此,《对话》刚开始主要是依靠嘉宾的面孔,当嘉宾面孔不再是第一亮点的时候,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创造今天的亮点。
网友伊利牛奶:伟鸿先生做节目认识了这么多老总,那做完节目之后你请他们帮你办点事儿肯定很方便吧?
陈伟鸿:从一般常理理解,肯定如此。而且我相信如果有机会的话应该也能够办得这么顺利。但关键目前我还没有尝试,等我尝试了之后我会把结果原封不动地告诉伊利牛奶。
网友匆匆过客:伟鸿先生当初是在央视主持人大赛脱颖而出,今年央视主持人大赛也看到你主持的身影,但为什么今年的主持人大赛感觉没有你们当年精采也没有出来那么多优秀的主持人?
陈伟鸿: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地看,不能说一代不如一代。可以说我们参加的主持人大赛是革命性的比赛,以前的主持人比赛就是寄带子过来,从来没有把主持人都排成一排站在台上进行现场的测试。所以一方面大家感觉非常新鲜,另外一方面在当时,很多的节目纷纷上马,特别缺主持人。所以很多导演都像星探一样把眼光盯在主持人身上。那次比赛之后有十几个主持人在央视的各个节目出现。
新一届我主持的大赛选手也非常优秀,而且比我们当年放松很多。当年可能是自己身临其境总觉得很紧张,很担心。因为你毕竟原来也做了那么多的主持人,突然有一天站在台上被别人考,心里的紧张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这届主持人比赛中也有很多表现不错的,只是现在大家没有在央视的节目上看到他们而已,现在一些人也在其他电视台主持节目,找到了其他的工作机会。
主持人:要知道以前的少男少女的梦想是做歌星、影星,现在他们有了新的梦想就是主持人。以致于现在很多主持人大赛很火爆。看来大家希望成为伟鸿体这样的人,那么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陈伟鸿:任何人都有权利做自己的梦,但做梦的时候要对自己有一个简单的认识。比如我们拿一个最简单的标准来衡量,你想做主持人,可是你的普通话一点都不标准,有非常浓重的家乡口音,至少在这个层面上你就先不要去做主持人的梦。因为我们知道现在要上岗很难,要普通话一级甲等。做梦是一回事,但同时大家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
另外大家现在不要总盯着主持人,因为已有太多人做主持人了,如果大家发现一个新的行当现在进去也许No.1就是你了。
主持人:对,想办法成为别人模仿的对象。
网友AL:《对话》应该是一个很辛苦的节目,有那么深厚的思想内涵,应该会让你很累,有没有考虑过急流勇退?
陈伟鸿:非常感谢这位网友的体谅,我每次做对话都感觉是一次特别艰难的战斗。我们最近的录制频率非常高,昨天晚上录完那期我们的制片人给我统计了一下,这个月录了十二期节目,加上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录了十三期节目,真是够我熬的。总算熬过去了,今天早上去办公室,他们说你又活过来了,我总是徘徊在死去活来的过程。有时候也想放弃,但《对话》还是有很多让你难以割舍的东西。
主持人:因为我也是做主持人,有时候感觉自己累得像条狗,感觉忍无可忍,那么怎么让自己的状态尽快恢复?
陈伟鸿:我的秘诀就是睡觉,我特别喜欢睡觉,用睡觉放松自己。但最近我发现自己的强项受到了挑战,大概是十三期节目影响的。我前天晚上受到了人生第一次严重失眠,因为我第二天要录两期节目。10点上床,结果2点还没睡着。
网友1904:伟鸿是南方人,现在在北京主持节目是否习惯北京这个城市的生活?
陈伟鸿:算得上习惯,但还不是完全融合进去。很多人说南方人怕冷,我觉得寒冷没什么。主要是饮食方面,倒不是说我接受不了面试,我特别喜欢吃北方的饼,主要我觉得这面的菜实在太油、太咸了。这是至今还没有适应的地方,其他的地方都很好,都没有觉得难以融入的地方。
主持人:这是好事,南方美食比北方多一些,但对北方的不适应,可以使你把精力多投入到对嘉宾的关注上,把嘉宾当做一盘美餐。
网友凤凰:我所喜欢的主持人陈鲁豫近期宣布准备打造全新的访谈节目,而且要成为中国的奥普拉。温弗瑞,很想知道我同音喜欢的伟鸿你想成为谁呢?
陈伟鸿:我的偶像是莱瑞。金,是一个很老的主持人了,但他的节目收视率还是比较高。我们就定一个比较远的目标。
主持人:但莱瑞。金有一个大问题,他比较散漫,没有你那么用功。
陈伟鸿:那可能是他达到了一种境界。
主持人:以你现在的状态很难想象哪天伟鸿不会用功。(笑)
网友志坚小子:陈先生好,我经常看《对话》节目,非常喜欢你的主持风格,我和你的经历有些类似。大学毕业后,我也做过老师,现在有的学生被保送到清华。我看多很多期《对话》节目,甚至模仿你讲话的风格,在一些公共演讲中就派上用场了,同时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可以成熟、自信、富有吸引力地说出话,今天上午我参加了微软中国的工作面试,感觉非常好,而且考官的反馈非常让人兴奋,我要借此机会感谢陈先生。
陈伟鸿:我首先要祝贺他,考官觉得不错,你自己感觉又如此自信,应该差不多了,也许下次聊天他就是微软的员工了。
主持人:伟鸿先生要感谢网友,我自己和网友也要感谢伟鸿先生。
陈伟鸿:特别感谢TOM给了我这个机会,也感谢你面对面地给我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也感谢网友花了宝贵的时间跟我在TOM上进行了这样一场让我感觉非常舒服、即可深刻的访谈。谢谢。
主持人:最后提醒各位继续关注《对话》节目,关注陈伟鸿,也关注他最近一期面对上百位嘉宾的表现。
陈伟鸿:好的,谢谢。希望不会让大家失望。
主持人:谢谢嘉宾,也谢谢各位网友。(来源:TOM.COM 2004年12月27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