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博客 论坛 播客 社区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手机MP4
主持人频道首页
柴静首页
个人简历
相关文章
  永远的柴静
  柴静随笔(一)将生命带去很远
  用我一辈子去忘记(一)
  用我一辈子去忘记(二)
  用我一辈子去忘记(三)
  用我一辈子去忘记(四)
  用我一辈子去忘记(五)
照片集
互动区
主持栏目
  新闻调查
网友评论

相关文章

柴静随笔(一)将生命带去很远  

  程萌的照片不是我喜欢那类。不够刺激性——看了不会令人“哗”一声,也不会从杂志上撕下来贴在墙上。我匆匆翻过他拍小孩子那本书,只有两张记得住,一张是个嬉笑的小女孩,不知从哪儿捡的口红,画了一脸,小小面孔滑稽有趣。另一张也是小女孩,在病床上,细弱的手掌握在妈妈手里,脸埋在汗湿的软发里恸哭,那悲伤……怎么说呢?那悲伤。

  “她是在说‘我好辛苦啊!妈妈也好辛苦啊!我连累了妈妈’。”程萌用广东话轻声说给我听。“这个失明的孩子得的是脑瘤,两个月之后死的。”

  他合上这页书。下午三点半的三联书店咖啡厅。冷气很足,略有寒意。桌上鲜蓝的扎染布上镶着大朵辣黄的葵花。镂空的织金垫子。两杯石榴红茶。

  我打量他,与一般摄影记者无异,穿canon的摄影背心,随身带着他的“炮”。可是明明走了那么多地方的人,身上一点征尘气也无。一张皙清的脸,因为瘦,骨骼分明。他的眼睛……眼睛几乎脱离了他的面孔,有自己的生命。

  很难想象他做过职业的电台和电视主持人。

  “但是做电台主持人对人的心灵影响巨大,好象是一个寻找回声的过程。一些诗意的瞬间。89年,有一次病了,来了很多信,有个女孩子,叫黄玲,信上说‘在病中别有一种处境,应该学会放松。有空应该去看看沙漠,看看大海。’就是她这么一句话,给了我很瑰丽的想象。人应该去往尽量远的地方。”

  “1990年夏天,在湘西猛洞河漂流的时候,一个10岁的男孩为我们把皮筏子撑过浅滩。那孩子光着身子,只穿一条已经湿透的小裤衩,我问他为什么不上学,他说,这样每天可以赚上一块多钱,他辍学已一年多了。我拿起相机,拍下他在正午的阳光下微皱眉头,用力撑着船的样子,我知道自已要做什么了。”

  接下来的十年,他走了很多地方,西藏,苏南,澳门,上海……拍那里的小孩子——失聪的,被铁链锁起来的,在地里插秧的,坐在晚风中的躺椅上赖着不肯走的……然后是拍老人。

  “有一年冬天我去临终关怀医院,当时他们正在吃晚饭,崭新的日历底下。有个坐在轮椅里的老人忽然哭了起来。我心里‘咯噔’一下。护士说他的生命已经很脆弱。可能没有多久的时间了。就在那个崭新的日历底下……你明白吗?”

  “你好象很容易被人的脆弱性打动?”

  “我们这代人可能临终的时候也会在这样的地方,”他停下来看看我的表情“我可能不会要孩子,因为没有力量让他生活在一个更好一点的世界里……但生命会留下来的。”他的声音忽然很温柔,“我开始拍女性的时候,当中有个深圳大学的女孩子叫向春梅,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之后,立下遗嘱愿意捐献眼角膜,当时这件事是瞒着她的老母亲的。向春梅去世后,她母亲终于知道了,老母亲要从深圳回湖北老家的时候,左眼接受向春梅捐献的角膜而复明的秦惠芬也去火车站送别。临上车时,老人家盯着秦惠芬的左眼看了很久很久,她轻轻地说——”

  他低下头,下颏轻轻抖动。我移开眼睛,咖啡厅里的人声忽然象海水一样卷过来。

  “她说,春梅还活着。”

  是的程萌,生命的回声可以传到很远很远。  

  “我作为一个摄影师,无非就是给时间作一点小的切片。这个瞬间,如果你此刻没有纪录下来,以后就永远没有了。”他翻开书,“你看我们小时候,现在的孩子们没有这个了,他们不大可能再跟泥土,跳房子,玻璃球在一起。”

  “你对逝去的东西有一种迷恋?”

  他转动手中的杯子,色泽流丽之极。“在深圳,我们经常给灾区捐衣服,我爱人就把一些旧衣服整理出来要捐了。有几件她的,是她刚认识我的时候常穿的,挺可爱的,我觉得它纪录了我们相互生命中的一些信息。我跟她说这个衣服不能捐,哪怕我们买几件新衣服捐出去……我对旧的东西特别迷恋。也许这衣服也有某一种视觉呢,或者,是听觉?”

  我跟他讲朱天心有篇小说写“我”与陌路男子用香茅油,水晶碗里的夜来香,一颗青榛子……通过嗅觉勾连起地老天荒的回忆。

  “呀……”他双眼闪动,“真的……我小时候住苏州,我家对面有一条巷,叫做“佛来弄”,有很大的一个院子。很神秘。有一次我们就进去了,我印象中那个院子非常高,很斑驳的墙,有一些夏末初秋植物的气味……就是这样一条巷子,一些支离破碎的影像,好象就把整个童年的记忆浓缩在里面了。所以我在大了以后,不断在摄影中追寻生活体验。你就可以感知更多的东西。可以生活得更丰富一些,有了这些影像,你在看它的时候,仿佛就能感受已在那里生活了许久。”

  “但是你知道这些东西会长存下去。而肉身会消失,让人哀伤……是不是?”

  “嗯……有次在希腊,7点清场。哨子拼命吹。我坐在一块有2500年历史的残垣断壁之上,夕阳在我身后照过来,把我的影子投在巴特农神庙和大地之间。我静静看着它,它已存在数千年,还会存在下去,但我会慢慢老掉。”

  他眼中惆怅之意一闪而过。“可是不怕。现在哪怕在生命的任何一个点结束,也行。我已经享受到有意思的过程。”

  “象在香港的新机场。嗯……”他从口袋里翻出一个本子,带点羞赧的神色,“我喜欢在走来走去的时候,这样随手记点东西……这里,‘看到一个穿皮衣的中年人,有点象《廊桥遗梦》里的金。旅行中最有意思的就是过程本身,我注视着他,我到了五六十岁的时候,还会有健康的身体走遍世界吗?’”

  所以他去年要开始“休息一下”,去拍时装。他去了西欧,今年8月份要去纽约的时装周,10月份有时间要去埃及,以色列,约旦,土耳其。

  哗。

  “这是我的环球时装之旅,”他脸上有小孩子天真的得意表情。“拍每个地方T型台上的时装,也拍那里街头的衣着,女人的,小孩的……这是一个6年的计划。也是一次耗资巨大的旅程,在经济上没有回报,都是纯粹个人的行为。但是有什么关系呢?德国的黄昏,下班的时间,一群一群的人坐在莱茵河畔的酒吧喝酒。还有很多人在骑自行车,慢跑。人要的是惬意的生活。”

  他对自己的话肯定地点点头,“对世界看的越多。心越来越平静。有车的人很多,但是可以做环球时装之旅的人不会很多。我越来越认定自己生活的位置了。”

  我看看他,难怪他在国外经常被误认是日本或是台湾的摄影师,他身上有那种温文的东西。一个披着灵魂行路的人,居然在这个粗糙的时代里没有磨损。多少有点罕见。

  “很多瞬间是镜头不能记录下来的,要用眼睛,灵魂,你看……这些人多么可爱,”他指指楼梯上坐满的看书的人。“北京才会有这种气氛。昨天我从天安门回人大,经过一条巷子,绿荫下面,一个男孩子,骑单车,带着一个女孩,穿着短裤,腿很长,挺漂亮的,很幸福的样子。一下子就过去了。这个瞬间触动我。因为在深圳是看不到的。那里的漂亮女孩不会坐在自行车后面,而且那么幸福。”

  “北京是一个有人气的城市,这里的人有活色生香的生活,所以,”他双手飞舞,“一定要,我要在巴黎,开罗,北京,上海,还有北美的一个城市,生活几年的时间,在那里走来走去。”

  脚步的回声传来也许在很久很久以后,很远很远的地方。     

  回到深圳,他发给我e-mail,信的末尾说:

  “在从雅典飞回巴黎的途中,凝望着弦窗下的地中海,我忽然想起了希腊诗人奥迪塞乌斯·埃利蒂斯的诗句:‘我将我的生命带到这么远……’

  “埃利蒂斯是197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一直在‘为光明和清澈发言’。多年以来,我就一直很喜欢读他的诗,当我真正踏上希腊这片土地后,我发现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他的诗句。

  “是啊,我也正在不断把自己带到这么远的地方。”

  附:程萌主要经历

  四、程萌创作年表

  1981年

  考入北京国际政治学院新闻系国际新闻专业。

  1984年

  在《光明日报》文艺部实习,发表了一万多字的通讯和内参等作品。

  1985年

  这年毕业,被分配在湖南省公安厅。业余从事诗歌创作,曾获全国诗歌奖。

  1988年

  任湖南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和编导,所主持的《欢乐星期天》特别节目在青年一代中产生广泛的影响。

  1988年12月31日

  《新闻出版报》在头版头条位置报道《欢乐星期天》特别节目突破程式化编排模式,适应多层次听众需要的节目新走向,并援引听众给主持人程萌的“快乐王子”的称呼。

  1989年

  开始在湖南电视台策划、制作和主持一些节目。

  1990年

  开始“访问童年”计划,运用调查式新闻的方式,对当代儿童进行全景式记录。

  1990年《快乐多重奏》荣获全国优秀广播电视节目一等奖。

  1991年

  赴敦煌、嘉峪关进行风光摄影创作。

  1992年5月

  赴西藏拍摄儿童。

  1992年7月

  摄影作品《青春·青苹果》获中国青年摄影大奖赛大奖,并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

  1993年

  发表报告文学《中国的豪华空间现象》,获全国报告文学奖。

  1994年

  二赴西藏完成巅峰之旅。

  1994年6月

  赴江西电视台组建新闻评论栏目。

  1995年

  任《南方日报》记者,开始对南方都市儿童生活现状进行新闻调查。

  1996年

  任《南方都市报》记者

  1996年2月

  在《都市人》杂志开辟图文报告文学专栏,发表有《艾滋病,离我们有多远?》、《能不能不“劈开”华南植物园?》等作品。

  1996年6月

  三赴西藏。

  1996年

  全面拍摄并报道了北京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海首届国际内衣展、大连时装节、北欧世家皮草等时装盛会,在时尚报道领域独树一帜。

  1997年

  任《深圳特区报》记者。重返江南,完成《家住周庄》、《古老说唱艺术的女性传人》。

  1997年,在《深圳画报》开辟“时空视野”专栏,为期一年。发表有摄影专题《大连女骑警》、《广州:九十年代的影像》、《南中国海上的眺望》等大型报道。

  1998年

  《阳光下的临终关怀》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

  1998年《中国体操学校》获国际摄影联合会(FIAP)大奖。

  1998年12月13日

  《南方都市报》以两个整版的篇幅刊登《程萌纪实摄影作品》。

  1999年2月

  赴澳门拍摄回归前的最后一个春节。

  1999年6月

  在《女友》豪华版开辟专栏“女性观察”和“名家手记”。

  1999年7、8月间

  应邀出访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希腊。拍摄全球最大的时装博览会,并完成摄影日记《程萌·欧洲》,发表在《新周刊》上。

  1999年9月

  《访问童年--中国儿童新观察》作为《程萌双世纪观察》系列摄影随笔丛书的开篇之作,以中、英文对照本出版发行,获知识界好评。

  2000年3月

  《访问童年--中国儿童新观察》在上海获中国图书奖。

  2000年3月赴法国拍摄时装。

  2000年4月

  就中国儿童的现状与发展走向等问题,接受多家电视台采访。

  2000年5月

  对时装大书《俏丽新世纪:西欧时装之旅》(2册)作最后的审阅和修改。这将是我国第一部原创性世界时装丛书。

  2000年5月摄影专题作品《感人的捐献》,经国内17位摄影界评委评审并以全票通过,被评为第十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作品复评暨1999年度全国新闻摄影年赛金奖。这也是他在3年之内,第二次获得中国新闻奖这一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