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梅:淡极方知始为艳
孙小梅在荧屏上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观众们诧异于她的永远年轻和魅力。孙小梅对此做了巧妙的回答:第一,女同志的年龄最好不要去猜;第二,我的心理永远年轻;第三,我的确年轻。
有一位很富有诗情画意的观众这样形容孙小梅:她是天上的一颗星,不是最亮的那一颗,但却是照耀得最长久的那一颗。她的可爱,不在于闪烁的迷人光彩,而在于安详、宁静和温馨。的确,作为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孙小梅以她清新自然、亲切脱俗、灵活大方的主持风格征服了广大观众,而且多年来一直有非常好的观众缘。
要做就一定要做好
迷信机遇的人也许都认为孙小梅是命运的宠儿。从孙小梅的履历表上看,她无疑是幸运的,16岁上大学,然后顺利进入中央电视台,成为著名节目主持人,仿佛幸运女神偏心于她。同样相信幸运和机遇的孙小梅获取成功的经验却是百倍的付出和努力。“凡事我要么不做,我做了就一定要做好的”是孙小梅的人生信条,这样的人生信条也促使了她的成功。
孙小梅做的节目并不大,好像一直蛰伏在角落里,拳脚不得施展。《节目预告》、《下周屏幕》、《电视你我他》等时间短、结构简单、程式化较强的节目曾经吓跑了很多主持人。但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以固定的开场白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见上一小面的孙小梅却在努力展现自己独特的风格,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节目预告真正做出花样、做出风格、做出收视率来。事实证明她做到了。
天道酬勤,十几年来,孙小梅凭借始终如一的真诚赢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她推崇敬业精神:“做工作就好比喝咖啡,好喝我就喝,不好喝就把它丢在一边。那是不行的。如果你眼前只有一个选择的话,那你一定要想办法把这件工作做到闪光。”她的敬业和认真,她的执著和探求在大学期间就淋漓地显露出来,不是随随便便的机遇和幸运所能够概括的。
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跻身主持人这个行业的她,当初报广院只不过是凑热闹罢了,谁曾想“这个热闹就跟我有了解不开的缘份”。从小就在“这孩子非常聪明”的赞扬声中长大的孙小梅也一直认为自己很聪明,进入大学之后才发现其实聪明的人很多。而这对于争强好胜的她来说更是一个前进的动力。她当时给自己订立了一个目标:我要汲众家之所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就这样,一年四季,岁月悠悠。有夏日的苦长,便有冬日的苦短;有春日的满地泥泞,就有秋日的一览高天。她这大学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10年工作中观众的肯定就是明证。曾给她上过课的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也夸奖说孙小梅“有灵气”,并坦言“给孙小梅他们上课,我感到一种压力。”
美国求学 收获惊喜
尽管做出了很大成绩,但始终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孙小梅越来越感到知识的不足,她觉得要想在节目里有所新的进步和突破,就必须继续充电。她说,自从做节目主持人以来,我很少静下心来学一点东西,这种只出不进的局面如果继续下去,总有一天会入不敷出的。为此,1998年孙小梅去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学习大众传播学。
离开大学10年后又重新回到校园,孙小梅的第二次大学生活既熟悉又陌生。一直自信的她在刚开始写论文的时候,心里却一点儿底都没有。还没有完全融入美国大学的教学环境,写文章时还要考虑有没有语法错误,她的忐忑不无道理。知耻近乎勇,当她徜徉在曲径通幽的校园里默默思索时,当她和同学交流不再有障碍时,当她的执著和认真得到老师的赞许时,她的自信心也在逐渐培养。孙小梅也许永远忘不了自己的第一篇作业。绞尽脑汁、千辛万苦完成之后,她还有一点点的担心:希望取得好成绩却害怕能力不足。老师把这篇作业评为了A,给了“excellent”的批语。她长出一口气,高兴得一晚上没有睡觉,这种兴奋的感觉是她从来没有过的。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她对美国的教学也有了更加理性的理解。她非常佩服美国学校对学生的实际参与能力的培养。在选修电视制作课过程中,她和几个同学做了一部介绍美国爱莫利岛美丽风光和出品辣椒酱品牌Tabascor的麦肯尼家族的历史的纪录片。在该片的拍摄过程中,孙小梅从搬运设备、镜头运用剪接、联系场地,以及买饭、扫地等等,几乎什么都干过,这是她在国内从来没有过的体验。同甘苦共命运的工作使大家紧紧地拧在一起,合作非常愉快,片子拆除得相当成功。这部片子获得美国最佳纪录片大奖,该奖项也是首次被大学生夺得。对于孙小梅来说,也是获此项奖的第一位中国人。
留学期间,孙小梅发现美国记者在采访时一定要和采访对象签合同,这是毫不含糊的。有一次他们去一个离学校非常远的地方拍镜头,开车需要两个多小时。当他们到达目的地时,突然想起来合同没有带,于是急忙又返回去取。这种事情在国内近乎很少发生。
难以割舍的音乐情结
作为主持人,孙小梅无疑是成功的,然而这并不是她的全部。她同时也是一个唱歌的好手,甜美的歌喉,婉转的嗓音总被人怀疑她是不是一个地道的专业歌星。
1994年孙小梅推出了个人演唱专辑《轻轻地问,轻轻地唱》,由她作词的主打歌曲《轻轻地问,轻轻地唱》一度打入歌曲排行榜。凡事认真的孙小梅对于唱歌也是满怀痴情。她说,我绝对不会把唱歌当作一种业余爱好,而是把它当作一种事业。她与音乐的确缘份不浅。从小就喜欢唱歌的孙小梅受过几年专业训练,学过十几年的西洋音乐,还会拉小提琴。她说:“在乐感的把握上、在对艺术的感知上我不比其他音乐人差,只是机遇造就了我今天的选择,使我背离了自己作为一个音乐人的道路。”
《轻轻地问,轻轻地唱》使孙小梅的歌唱有了一个不错的开端,但繁忙的主持工作和留学生活使她不得不遗憾地暂时把歌唱事业放在一边。她说:我肯定还会出自己的第二张专辑,但是我不会为了出唱片而去凑一些歌。等到以后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去做。
真正的朋友装在心里
生活中的孙小梅一如她主持的节目,寡淡、自然,丰厚但不复杂,热情但不做作,朋友们都信任她。而谈起朋友之间的事情孙小梅也显得出奇的兴奋,仿佛迫不及待地等着与你分享她的快乐。毕业10周年纪念日,同学们从四面八方回到了母校。谈起这些孙小梅失去了往日沉稳的气度,眉飞色舞,滔滔不绝:“那天晚上我在台里录节目一直到晚上11:00,所以迟到了很长时间。当时的气氛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我想在这10年中,即使留在北京的同学联系也非常少,这种聚会到底有多少人呢?肯定会稀稀拉拉的。但是,90%的外地同学都回来了,大家都非常开心。10年的沧桑使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大家的心态还是跟十几年前一样,还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大学情结。”
“当时我们住在一家宾馆里,完全按照原来的宿舍排列,很晚了,大家仍聚在一个房间里讲故事、说段子,‘哈哈哈’开心地笑。这是毕业以后从来没有过的。第二天我们回广院看望老师。在学校里,我们细细地走遍了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仿佛每个角落里都盛满了沉甸甸的往日的故事。中午临近吃饭时,安排的午餐给了我们又一个惊喜。我们午餐全部回到了学生食堂里,排队买份饭。然后老师跟我们一起吃,当时还互相占位子,跟大学期间一样。”
“那次活动以后,我体会到,大学四年结成的情谊是无法用某种具体的东西可以代替的。我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只要一做梦,就是在广院的宿舍里,和我的同学在一起。我觉得很奇怪,我从来没有梦见过我美国的同学。可能真是大学四年给我的印象太深了。离开学校之前,我们全体同学还在主楼前齐声清唱校园里有一排年轻的白杨……我曾经参加过《朋友》的节目录制,那个节目里有一句话:可能天天在你眼前的人不一定是你的朋友,但是,只有心里有,他无论在哪里,都是你的朋友。”
现在的孙小梅一如既往地继续着自己的节目主持事业,虽然驾轻就熟,但却屡屡创新。从美国留学回来后感觉做节目更加有底气了。尽管如此她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普通人的位置上:“只是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希望今后的努力能够得到观众的更多认可。”这种再平常不过的想法似乎正应了两句诗:淡极方知始为艳;于无声处听惊雷。 (转自《中华英才》 文/孟祥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