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博客 论坛 播客 社区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手机MP4
>> 往期资料

  ●评委点评●

  漫话广播谈话类节目

  韩 泽

  我想就参评第六届“金话筒”奖的广播谈话类节目谈几点听后感。

  一、漫说本届谈话类代表作

  谈话类节目是主持人节目中的一个大类。本届参评者的代表作,虽然没有出现像前几届中《夜空不寂寞》、《网恋》那样的令人惊喜的上佳之作,但总体水平还是保持了谈话节目的优势。它在6个参评项目中,参评量大,获奖比例也高。从参评的广播节目看,本届参评总数244人,谈话类65人,占26.6%,比6类节目的平均数16.6高出10个百分点。从入选人数看,入选百优以上的122人中,谈话类33人,占27%,高于参评比例。再从入选金话筒提名以上的看,22人中谈话类8人,占36.4%。最后进入金话筒奖的10人中,谈话类占4席,为40%。这个递增的比例说明什么?说明谈话类中优秀作品较多,优秀主持人也较多,在各类主持人节目中比较成熟。其原因之一是历史较长。最早的广播主持人节目《空中之友》,就含有很大的谈话成份,“主持人徐曼以轻、软、甜、美的播音风格,处处为听众着想的服务精神,与朋友谈心的真诚态度,在听众心目中树立起美好的形象。”(《广播电视简明辞典》)。二因它是体现广播优势的三类节目之一。这三类节目便是新闻、音乐和谈话。谈话节目大多是诉说人生与命运,倾诉心声和情感,或是讨论最关切个人的话题。内心的坦露,表述的动情,会让听众受到深深的振荡。做得好的谈话节目是直叩心灵的,是打开人的心扉的。

  谈话节目大多开设在晚间,从城市台参评节目看,占74%。是因为着重谈人生、命运、情感----总之是谈心事因而放在晚上的呢,还是因为晚间播出因而着重于谈心事的呢?不了解,也许互为因果吧,两方面非常契合。深夜,灯下,一个人,一个闲空的时刻,一个私密的空间,面对一台小小的收音机,最适宜敞开心扉来谈话。所以,从好的谈话节目中,你会看到时间、环境和心境的和谐。

  所以谈话节目值得广播电台作为重点之一来办。每个频率不妨办出一两个、两三个极具磁性的谈话节目来。而且办广播谈话节目投资极微,但它又需要一项极重要的投入:即具有感召力的主持人。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的个人魅力特别重要。他的才华,他的识见,他的风度,他的善解人意,最后通过他的语言形成一个巨大的磁场,把听众紧紧吸住。这项投入不是用资金、设备可以堆起来的。有待于主事者的伯乐眼光,有待于有志者的努力。正因为跟资金、设备关系不是很大,拥有这样的主持人,中央台就不一定有特别的优势;相反,省市台因为比较接近基层,因为听众参与方便,倒是更有肥沃的土壤。事实上,省市台已经涌现出了一大批出色的谈话节目主持人。

  二、本届代表作的提示

  办好谈话节目有哪些可以让我们把握的东西?从本届参评者的代表作中,我观察到一些东西可能对我们是有用的,试着谈一谈供各位参考。

  1.内容创新。这是节目受欢迎、评奖也占优势的一个方面。我们的社会在日新月异地变化。新现象、新观念、新人物层出不穷,许多新话题陆续露头,正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谈论。谈话节目应当敏锐观察,及时介入,参加到议论当中去。这样才能同大众融成一片,也才能起到舆论引导的作用。上届评选中,黑龙江台李洋获得金话筒奖,与她抓住了一个新鲜话题“网恋”相关。网恋是前几届评选中未曾见过的题材。李洋在节目中展现了年轻人对网恋的种种看法,展现了网恋者的痴迷、矛盾、喜悦和痛苦,展现了一些人在网恋陷阱中遭到的欺骗。李洋带我们多方位地观察了网恋这个新现象。

  本届辽宁台陶松的代表作是《解读新新人类》。“新新人类”我们常会见到,陶松对他们作了描绘和分析。对“新新人类”,社会上议论很多,有的欣赏,有的不屑一顾,甚至视为堕落。广播不应回避。陶松带我们走近了他们,也听取了社会各方的评说。就“新新人类”来说,听了节目,也许会得到一些启迪:怎样走向成熟;就其他人来说,听后会想到:对他们该怎样理解、宽容并注意适当同他们沟通,帮他们走出困惑。湖北台晓轩的代表作是《访中国网姐宗小楠》,展现了一位新时代新女性的风采。这是武汉大学一位大四学生,一位网络高手,是四个个人主页的版主,参加2001年全国网络小姐大赛夺得季军。节目中,我们听到了这位新女性对媒体,对网络,对生活,对交友,对做人,对网恋,对网姐大赛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从中看到她们确是生活在一个崭新的精神世界里,也看到她们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美好的东西,为什么是好人,怎样做个好学生,回答得都很合理,得体。鞍山台芦锋的节目《今天靠啥赚钱》,赚钱----言利在中国知识界一向认为是不高尚的。建国以来许多观念天翻地覆,但不言利却继承下来。这20年环境宽松,提倡致富,加以市场经济发展,言利也公开化了,广播里也成为话题。经济节目里讲投资理财的很多,但大多是讲方法:投资的渠道、品种、时机等等。芦锋的节目则从伦理上切入:赚钱无须忌讳,如何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要坚守哪些原则……这是一个新视角。爱情是古老的话题。恩爱夫妻坚贞不渝,生死相守,一千年前是美德,一千年后还会被人赞美。这些古老话题贵在常讲常新。大庆台鲁风的节目《生命因你而美丽》,讲一对夫妻,一个双目失明,一个患了癌症,相互搀扶着,体贴着,温暖着。他们彼此觉得:“有你在一起就很快乐”,“有爱的日子,就是最充实的日子”。节目从这里展开的话题是“真爱无价”,从而同如今一种功利的爱情观、婚姻观形成对照,也正是它的新意所在。

  这些新话题、新人物、新视角、新诠释或新的针对性,让我们听后有耳目一新之感,皆属内容创新。它也意味着广播与生活同步共进,意味着广播空间的不断拓展,意味着广播对认知世界的一份新贡献。

  2.形态创新。谈话节目已具多种形态:

  ① 一人主持,不设话题,接听电话,与来电人交谈。

  ② 主持人与嘉宾共同主持,接听电话,共同与来电人交谈。

  ③ 一人主持,接听电话,嘉宾一人或数人在场外的电话那头,随时接受咨询,参与解答。

  ④ 主持人与嘉宾二人交谈,不设热线----多为人物访谈或漫议某一问题。

  ⑤ 主持人与嘉宾二人交谈,不设热线,但中间穿插访谈录音。

  ⑥ 主持人先与嘉宾交谈(讨论某一问题),然后开通热线。

  ⑦ 主持人与一来电人作深入交谈(多为讲对方遭遇),然后众多听众参与发表

  意见。

  以上7种皆属常见。但也出现以下诸形态:

  ⑧ 上届见到厦门音乐台的《有话好好说》,借鉴了大专辩论会的方式加以改

  造。男女主持人分为甲乙二方,来电人赞同谁的观点就归入哪方,接连地辩论下去,不求结论。

  ⑨ 本届则见到黑龙江台洪源的《说长道短》,谈婚前财产公证问题。现场除

  主持人外,台上有数位与话题相关的人士:财产公证的经历者,公证处人员、专家。台下有众多现场观众,他们可以提问和发表意见,台旁有小乐队。此外又开通热线,有场外听众参与。它相似于电视里的《实话实说》,但增加了热线电话。

  ⑩还有一种是早年就有,现在用得很少,似乎被淘汰了的,即一人独白。但这次见到甘肃台晓丹的《人生驿站》有将近一半是主持人独白,包括“晓丹心语”、“晓丹书简”两个小栏目和最后的诗朗诵。这一节目在当地很受欢迎,我觉得也很耐听。成功的关键是独白也有丰富的交流感。

  以上共是10种,也许还有别的形态。总之,谈话节目应不拘一格,不断创造。

  3.要善于驾驭。主持即驾驭。驾驭节目有三个层次:

  ①现场调度----直播间内,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三者间的起承转合。要结构巧妙、节奏流畅,得费些心思。如果策划周密,文本细致,还算容易。在这一层面上,技术因素占的比重较大。

  ②大空间的驾驭----能驾驭住在你节目笼罩之下的广大听众。一个市台可能十几万、几十万,一个省台可能上百万。你看不见他们,但应当如同看见,看见他们的眼神,看见他们的神态,从而知道他们想问什么,想说什么,使得往下进行的节目能与他们的心思丝丝入扣,心心相印。只有笼住了听众才有收听率,才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这一层的驾驭上,技术已居第二;居第一的是了解听众、把握听众心理,善于使话题的延伸同他们的愿望合拍。

  ③第三层次是驾驭话题了。这已从表层驾驭进入了深层的驾驭。谈话节目短的30分钟,长的一小时甚至更多。从进入金话筒提名的8个节目看,文稿平均长约8000字,登上报纸是好大一篇文章。在节目里听起来,行云流水,只是漫谈开去,那是外形,其实是外松内紧。在主持人心中,是有立意,有思路,有结构的。他是在写一篇用声音来表达的文章。节目是否成功,最终看话题驾驭如何。

  这三个层次的驾驭,不是互相隔离的,它们最后都包容在话题的驾驭之中。即是说,主持人驾驭话题不光是为了完成主题,而且要让听众听得满意。我们看本届获金话筒奖的北京台明可的节目:《从慧聪的发展看知识经济时代的用人特色》。这个节目的成功,一因主持人多年担任财经记者,她能驾驭这个题目。主持人从“你不但是一个会赚钱的CEO,而且是一个不被员工炒鱿鱼的老板”谈起,一开头就点中了民营经济的关节点。由此展开,谈到分配结构、人员结构、个人魅力等,都将慧聪特色与民营经济的普遍要害结合得很好。非深究其中者不能,如此娴熟而准确。二因她深知谈话进程的每一分钟都要与听众相伴而行,把他们紧紧拉住。为了做到这一点,主持人先作铺垫,把这个专业话题向听众拉近;然后在对话过程中,在阐述理论、观念的同时,讲了许多实例,使观念获得形象;又在每个段落结束时,把刚才的谈话归纳复述一遍,以加深印象,让听众获得明晰的概念。这样就把一个大的收听空间驾驭住了。

  4.具有亲和力。在城市台评选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广州台招卓宁的《成长的话题》。节目一开头就把评委们一个个引得活跃起来。大家都被广播空间里那种亲和力卷了进去。这是一档青少年节目。主持人分明是青少年非常熟悉和信赖的朋友。来电人一开口就是“招大哥,我叫……”,然后就把自己的心事----他们的迷惘、困惑说出来,没有寒暄,没有迂徊,急切地问“招大哥”怎么办。叙述或者倾吐都很真实。主持人始终抱着理解、爱护的态度,同参与的小弟弟们谈得很融洽,始终很自然地引导着,没有一句说教,没有一句抽象的道德语言,有的只是平实的交流,通过事实的逻辑,让少年得到点拨。特别可贵的是主持人所持的观念:开放、开明而又有分寸。一位中学生极害羞地说出他“做了人生中最大一件错事”----爱上了自己的英语老师。我们来听主持人陆续对他说的话:

  “你别急,慢慢说,你觉得错了吗?你喜欢上她很错吗?”

  (学生说糟糕的是已经对她说出来了。)“哈哈,说你呵,我觉得你很勇敢嘛”。

  (学生说一模二模因此考砸了)“啊呀,这件事才大哩。至于那件事嘛,我觉得不羞,很正常呵。”

  “男生在中学时期喜欢一位女老师是挺正常的现象。不过你要学会分清主次,要赶快收拾心情去面对高考。”

  “这件事做过就告一段落了,不要再困扰自己。再说,老师怎么能和你相爱呢,职业操守也不允许她爱你呀。她做得很好,你应该感谢她。”

  “忘不了就别勉强。这是你成长过程中一段可爱的成长经验,很浪漫,很纯粹,值得你终生记取。但千万不要在这时候流连,你要听我的话,一鼓作气,去完成你的考试。千万记住,那件事并不羞,一点也不羞。”

  换上别人,比如他的父母,很可能把他骂一顿:“这一点大就要谈恋爱了,又在高考前夕,怎么这样不知好歹!” “爱上老师,岂不是胡思乱想!”这样就伤害了孩子。招卓宁的可贵之处是:理解孩子,抓住他现在心情沮丧的要害,反复讲那件事很正常,一点也不羞,甚至说你很勇敢、磊落,都是为的驱散他心上的阴影,爱护一颗稚嫩的心。而他这样讲不仅是合情的,又是科学的。根据弗洛伊德学说,青春期少年,往往爱比他大的女性,因为他脱离母亲的怀抱不久,青春期刚到,自己还没有成为男子汉,会把对母亲的依恋,转移到比他大的女性身上,甚至他讲的这是一段可爱的成长经验……也是过来人的体会。但他并非只是理解、安慰,而是要求他不可流连,要抓紧时间完成考试!我感觉这位少年是走出阴影了。

  从以上片断,我们看到这位“招大哥”为什么在广州成为“广大听众极其信赖的朋友和知心人”,因为他:热情亲切关怀人,真诚开明理解人,并且理性地开导人。这一切形成了亲和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磁场。

  5.人物访谈要有故事。谈话节目中有不少人物访谈。为使节目耐听好听,在节目展开中要有故事有细节。以北京台刘思伽的节目《走近摄影家邓伟》为例:邓正举办个人作品展,他访问过88位世界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他怎样走近这些名人,怎样得到他们的配合,可说每一幅作品后都有一串故事。他给里根总统写信用了8年时间,最后才得到拍摄的机会。他拍基辛格的时候,基辛格事先研究了他,而他也读透了基辛格,双方都很认真而且斗智。临拍的时候,基辛格给他作难,不让在阳光下而在一封闭的隔音间里,他怎样克服了这一难题。他拍德国总理施密特,想请施坐到一个很好的背景面前。施说,我的屁股是不会动地方的。邓灵机一动说,你头顶上那盏灯影响你的脸,请你动动那个灯罩,施腾地起来把灯推上去。邓说,施先生你的屁股现在动了。施哈哈大笑,便很合作地拍成了。给以色列前总理拉宾拍照,拉宾非常配合。他在同美国代表团紧张谈判之后,已经下午四点,还没有吃饭。抽出几分钟来让邓拍照。可他非常疲惫,神态不足。邓伟对他大喝一声:“你在沙漠里作战的那种军人风采上哪去了?”拉宾说:“是呀!”一拍桌子,状态威严,神情十足,被拍下来了。

  刘思伽的这篇访谈,我的听后感是:

  ①这是访问摄影家。他的成就在照片上,但广播里无法欣赏照片。主持人撇开了照片,而让他畅谈照片背后的故事。这就避开了自己的短处,而又补了其他媒体的不足。

  ②人的听觉容易疲劳,需要时不时地刺激,以激发兴奋点。人物访谈中多些故事、情节,容易增添听的兴趣,也容易记住。

  ③不是为故事而故事。这些故事、情节、细节,都是主题的注脚。邓起初提出拍摄世界名人肖像时,连他的同学张艺谋也认为是件难事。他的父亲鼓励了他,并送他“知行勇毅”四个字:知道你计划的意义,就把它落实于行动,凭着你的勇敢和毅力去完成它。“知行勇毅”也就成了这篇访谈的主题。这一串串故事都在说明,邓伟是靠着勇敢、毅力加上智慧,完成了他的梦想。

  三 引起注意的几个问题、希望

  1.金话筒奖是主持人奖。代表作应能代表作者的主持水平。但好些节目却是广播专稿或录音报道。无主持特色,就不合要求了。虽然其中一些采访片断很好,那是记者的功夫;剪辑合成得也天衣无缝,那是编辑的功夫。主持人说了几句开场话,然后就播出一个合成好了的录音报道,看不出主持的作用,更看不出主持的功力。从此次代表作看,约有20%不合主持人节目体裁。

  2.谈话节目自然要有策划,但策划要合情合理,不能强加于生活,强加于当事人。一档节目:夫妻离异,女孩判给丈夫,说好母亲可两周看望一次,后来男方不让看,女孩也不想见妈妈,妈妈到学校去看,孩子躲她,怕同学知道父母离婚。她想抱孩子,孩子坚决不让。明天又到女孩生日,她买了好多东西,想去看又不敢,因而来电哭诉。主持人在节目中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并于第二天陪她去了学校,找老师一道教育孩子:要爱妈妈,要她叫妈妈一声,让妈妈抱抱。孩子大哭,坚决不让,纠缠好久还是抱不成。主持人又带孩子、妈妈和老师来到教室,要全班同学一齐来祝女孩生日快乐,并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然后妈妈在全班同学面前说,妈妈是爱你的,是不会伤害你的,你知不知道。做了这一切之后,主持人问小孩,你想说什么?小孩痛哭,连说三声:“我不想见她”。

  什么问题?

  ①牛不喝水强按头。用这种生硬的强迫的方式能让小孩同妈妈建立感情?只是伤害,把她这个生日搞得极其痛苦,节目后半部一些来电人称:“主持人,我觉得你不该做这档节目,因为她还是个脆弱的孩子。” “这期节目或许是个好的开头,也许是个噩梦的开头”,“我也是父母离异的,我特别能理解这小孩的心情。这件事谁也不愿让别人知道,应该换个方式去面对这件事”。我不知为何这样策划,把一个幼小心灵的一点可怜的隐私,也是她心底的痛,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撕开。

  ②女孩为什么不接受妈妈?是否母亲有什么不对?是否接受了什么片面的灌输产生了隔阂!都未作调查,毫无了解就站到了母亲的一边。应当访问父亲和孩子,才不至于片面。主持人过于感情用事,而缺少理性的驾驭。

  ③主持人太急于见效果了。第二天是女孩生日,大概想来个大团圆吧,但不合情理,只能事与愿违。

  3.要讲逻辑。一个节目从一新闻事件说起。某动物园里6匹狼咬破铁丝网逃脱了。这是不得了的事情。不仅当地居民惶惶不安,这里又是旅游风景区,游人很多。防暴大队开始了猎狼行动,经过5天搜捕,有4匹狼被打死。半个月后,还有两匹未能找到。此时电台做了这档节目,回顾了这件事,之后,把话题引到了保护野生动物上。节目为表述生命平等的主题,对死去的狼表示了很大的同情。访得四狼之死的情形,认为“非常惨”,“让人毛骨悚然”,说一狼解剖后发现因几天未吃东西,肚里没有食物,“突然间感到在人类面前狼其实是弱者”。一猎户吃了狼肉,主持人大惊:“狼肉,你是说打死的狼被你们吃了?”猎户平静地说“是呀”。主持人随即播出一网友发来的信息加以谴责:“剥狼皮,剔狼首,吃狼肉,在狼眼里,人不是很残忍的动物吗?”主持人接着附和一句:“这位网友认为残忍的不是狼而是人了。”节目还请专家谈了人和动物应该平等的意义。讲了狼日见其少,要加以保护,而且狼并没有那么可怕等等。最后主持人说:我们要用一种博大的人文关怀来保护野生动物。

  节目中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许多话都是对的。但从6匹狼跑入人类居住圈因而被追杀引出这个论题就不恰当。如果人类无缘无故到山里去找狼、杀狼,那是不对的。现在是一特殊事件,狼跑到了人群中。此时是保护狼重要还是保护人重要呢?至于说到人文关怀,恐怕更是首先要关怀人吧?所以从这一事件引出这番议论不合逻辑。

  4.注意细节,避免硬伤。举一例吧:一节目谈家庭暴力,父亲暴躁,老打孩子,非常可怕。儿子设法防护,怎么防护?有如下对话:

  来电人:我和我姐姐受害太严重了,我们就去研究《家长心理学》、《成人心理学》,知道大人在晚上七点钟最容易发怒,所以每晚这时候,就格外小心。

  主持人:那时你几岁?

  来电人:五岁。我印象很深刻,我学了两样东西,一是《家长心理学》,一是《儿童心理学》。学了《儿童心理学》,我就不会犯书里指出的那些错误;学了《家长心理学》,我就能掌握大人的心理动态,不至于吃亏。

  五岁的孩子能学、用《家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他讲了两遍,主持人一点不觉奇怪,就认可了,但听众能信?

  以上五点经验,四个要注意的问题,不是全面论述谈话节目,仅仅是从本届参评者的代表作中观察到的,说出来供各位参考。

<<上一页下一页>>
第3页
(编辑:李恩泉来源:节目主持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