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ctv.com/')">
>> 篆刻列表页

赵之谦篆刻艺术

央视国际 2004年09月15日 13:10


  赵之谦(1829-1884),字撝叔、益甫,号悲盦、无闷、冷君、憨寮,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咸丰年间举人,曾做过江西鄱阳、奉新、南城等县知县。他在晚清艺坛上,是一位诗,书,画,印,堪称四绝的多面手,一位极具革新精神的闯将。

  他的篆刻开始学浙派,后来又学邓石如一派,由于写得一手好篆书,又擅长绘画,在北京又致力于文字训诂和金石书画考证,所见极广,篆刻突飞猛进,创造了自己的风格。

  他在我国篆刻艺术发展史上,贡献很大,一是开辟了新的摹汉印道路。以汉印作为学习目标,是明清以来篆刻家所走的道路。但是,很多作品一味追求汉印的斑驳以及文字的花俏,而失之于怪诞和丑恶。赵之谦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悟出了“汉印之妙,不在斑驳,而在于浑厚”的道理,从而开创了他独特的自我风格。他在“浑厚”二字上下功夫,不求“斑驳”,而取光洁,突出个性,这种创作理念深刻影响了后世的一批篆刻家,如晚清另一位篆刻大师——黄牧甫就对赵之谦甚为服膺,他利用光洁的冲刀效果来表现一种高古的姿态,从而开创了著名的“黟山派”。


  赵之谦的贡献之二,就是拓展了印章文字的广阔前景,他对众多文字形式入印的尝试是前无古人的,堪称“印外求印”的典范与集大成者。仅印章中使用的文字就有泉币、碑刻、诏版等数十种之多。在“印外求印”的过程中,赵之谦绝不只是拿来套用,而是在再现其固有形态的同时,将其神髓有机地融汇到具体的作品之中。可以说,赵之谦的篆刻创作模式以及他“求古于拙、拙而不野”的篆刻,打破了先前浙、皖两派二分印坛的局面,使近现代篆刻走上了一条充满生机的全新道路。三是大胆探索印文边栏的变化。元代印论家吾丘衍在《三十五举》中提到:“白文印,必逼于边,不可有空,空便不古。”这条经验的总结几乎成了之后篆刻家创作的一个定律。赵之谦反其道行之,他在有些白文印的四周留出出较宽的地位,在印文方面则增加并笔,以增斑驳之味,由此突出了朱白对比,又是一种风味;朱文印的边栏或破或曲,或一边无栏,形式不一。

  赵之谦的边款艺术也是极其丰富的。历史上,印章的边款在早期常用双刀反复刻成,后来开始用单刀刻就,但是形式比较单一,多为楷书,且是阴文。赵之谦的边款,有他风格独特的魏楷,还有行书、篆书等多种形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阳文边款,或是工稳的魏碑,或是古朴的造像,大大扩展了印章边款的表现空间,使得边款不再仅仅是作者署名,也成为独特的印面装饰。


  赵之谦对近现代篆刻家的启迪作用是巨大的。如黄士陵、齐白石等均受其影响。除此以外,走赵之谦较为成熟的清雅古秀印风的著名篆刻家有赵时纲(1874--1945)、王福厂(1880--1960)、陈巨来(1904--1984)等,他们的篆刻,或取赵之谦的静穆稳俊而自出机杼,或清秀而见骨力,或富贵而有高韵,不一而足。

(编辑:张远晴 来源:)
鍏充簬CCTV | CCTV.com浠嬬粛 | 澶浜哄姏璧勬簮鍌ㄥ搴� | 鐗堟潈澹版槑 | 娉曞緥椤鹃棶锛氬渤鎴愬緥甯堜簨鍔℃墍 | 鑱旂郴鎴戜滑 | 骞垮憡鏈嶅姟 | 鍙嬫儏閾炬帴
 涓浗涓ぎ鐢佃鍙� 鐗堟潈鎵€鏈�
浜琁CP璇�060535鍙�  缃戜笂浼犳挱瑙嗗惉鑺傜洰璁稿彲璇佸彿 0102004
缃戦〉璁捐锛�涓娌冲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