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之旅
央视国际 2004年10月21日 15:11
雅克·兰,法国前文化部长
田中友幸,电台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
卡罗·斯塔纳兹,达·芬奇研究专家,古生物学者
亚历山德罗·维泽斯,莱奥纳尔多·达·芬奇博物馆(MUSEO IDEALE)馆长
让·马尔加, “蒙娜·丽莎之友协会”主席
塞西尔·斯卡勒瑞斯,卢浮宫博物馆绘画部管理员
约瑟夫·哈里斯,美国记者
凯罗西安,画家
若昂·卡塞拉斯,行为艺术家
蒙娜·丽莎之旅
1911年8月,雾汽迷蒙的巴黎之夜,探戈舞步中一派歌舞升平。
8月21日,星期一。上午,卢浮宫管理员们惊呆了:蒙娜·丽莎不见了!这个消息立刻传遍了世界。
谁“绑架”了蒙娜·丽莎?是喜欢她的人吗?是蒙马特尔的那些放荡不羁的艺术家吗?
诗人阿波里耐和他的朋友毕加索是最大的嫌疑人。
公众议论纷纷,瞎猜一起:蒙娜·丽莎一去永不回来了,此刻正在对等待她回来的傻瓜做轻蔑性的手势。就连音乐厅的明星们也向她表示敬意。
解说:
1913年11月29日,弗罗伦萨的一位古董商收到一封署名“莱奥纳尔多”的来信,信中称蒙娜·丽莎和他在一起,他们是出于爱情和爱国之情一起从卢浮宫逃出来的。那些夜晚是令人难忘的。不过,在信的最后他终于说出了自己丑恶的目的:他要求用50万里拉交换《蒙娜·丽莎》。古董商人闪电般迅速地与乌菲齐美术馆取得了联系。
与此同时,蒙娜·丽莎正在一间孤立的供膳食的寄宿舍里休息。她当年离开弗罗伦萨时只有16岁,此时已经400岁了。
警察终于弄清,那位化名“莱奥纳尔多”的人名叫温琴佐·佩鲁贾,原来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油漆匠,留着一副假胡子。蒙娜·丽莎不会原谅他。绝不可能。佩鲁贾必须进监狱,而蒙娜·丽莎则继续其意大利之旅。
1913年新年前夕,米兰到巴黎的特快列车鸣响胜利的汽笛驶进了奥利火车站。蒙娜·丽莎就在这辆列车上。她的失踪和寻找把她变成了一位超级明星。
她被大肆渲染,并被拍成电影。但这并没有让她感到幸福,相反,在那座巨大的城堡里,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佩鲁贾并不是第一个对她有如此行为的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对蒙娜·丽莎的这种可望不可及的爱从未间断过。
解说:
1516年秋在卢瓦尔河谷,法国国王的行宫移到了昂布瓦斯城堡,国王弗兰西斯一世邀请到弗罗伦萨的艺术家兼科学家莱奥纳尔多·达·芬奇前来做客,陪同达·芬奇一同前来的还有一位聪明漂亮总是带着神秘微笑的年轻女性,她的名字叫丽莎。
杰克·朗:
弗兰西斯一世的意大利之梦,从某方面来说是让法国意大利化:包括建筑,绘画,雕塑和艺术。所以,他下令把许多意大利艺术家请到法国,其中重要的一位就是达·芬奇。国王在昂布瓦斯热情接待了达·芬奇。
从某些方面来说,我认为达·芬奇在意大利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承认和爱戴,所以,法国国王邀请他前往那里让他感到受宠若惊。
维泽斯:
我认为达·芬奇离开罗马到法国不是流亡。他的朋友兼赞助人朱利亚诺·德梅齐去世后,他发现弗兰西斯一世国王能够赏识他,而昂布瓦斯是他的理想之地。
解说:
丽莎和达·芬奇在离城堡不远处安了家。这是一处十分漂亮的建筑,但需要做一些改动。
改建工作很快就完成了。旧塔变成了一个绝佳的观景点,蒙娜·丽莎在这里可以看到周围的乡村景色和托雷纳的夜晚灯光,这令她想起了家乡托斯卡纳。
平常的日子总是忙碌。国王弗兰西斯一世常常不期而至,和达·芬奇长谈数小时。达·芬奇用最新的科技为国王设计了新的城堡。王室的规模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过,他有时也会有空打理一下自己的事情。在学生的帮助下,达·芬奇完成了他从罗马带来的那些未完的画作。
解说:
这种快乐的日子仅仅持续了3年。1519年5月2日,蒙娜·丽莎坐在自己的朋友和导师达·芬奇的床腿旁,这时的达·芬奇已经76岁,生命垂危。过去16年来他一直是在旅行、工作和变动中度过:有成功也有失败,有赞赏也有忽视。人们传说,达·芬奇临终前国王在他身边。事实并非如此,但国王为他的去世流下了眼泪。
达·芬奇在遗嘱里给他的学生弗兰西斯科·梅尔齐留下了素描、速写和笔记;他把仍在他主人手里的那些大幅画作留给自己深爱着的、精明过人的萨莱。
塞西尔·斯卡勒瑞斯:
我们都知道达·芬奇爱萨莱,非常爱他。我们知道达·芬奇对萨莱很有好感,有些纵容。这可能是达·芬奇把自己的画作留给萨莱的唯一原因。萨莱一直很聪明,一定清楚地意识到,弗兰西斯一世国王已经认为这些画会归自己,在这里,他起了一个中间人的作用,让达·芬奇把这些画送给他,然后由他卖给国王。
导游: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皇家城堡的台阶,这座城堡曾经是弗兰西斯一世国王的王宫。当时达·芬奇与国王关系密切,甚至帮助他组织大型皇家舞会。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达·芬奇希望自己埋葬在圣弗罗伦萨大教堂。现在这里只有一座达·芬奇的半身像,因为教堂于19世纪初被毁,他的骨灰也被移走了,移到了圣休伯特教堂,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
我们现在是在圣休伯特教堂,它建于15世纪,是华丽的哥特风格,属于文艺复兴之前的晚期哥特风格。但这座教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藏有达·芬奇的骨灰。
解说:
达·芬奇平静地去世了,在萨莱的野心和达·芬奇的激情与软弱之间不知所措的蒙娜·丽莎此时成了法国国王的财产。蒙娜·丽莎的母亲曾经对她说过:男人,无论是国王还是智者,都是不可信任的。
解说:
我是谁?蒙娜·丽莎自问道。
哈里斯:
首先,她引起了吉奥尔吉奥·瓦萨里的注意。瓦萨里是16世纪的一位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画家。他告诉我们说,弗朗西斯科·德尔·吉奥孔多是一位35岁的弗罗伦萨政府官员,和16岁的弗罗伦萨姑娘丽莎·杰拉尔迪尼结了婚,并且请达·芬奇为丽莎画像。
斯卡勒瑞斯:
这一记载是可信的。我认为,丽莎·杰拉尔迪尼是弗朗西斯科·德尔·吉奥孔多的妻子。还有一个例证,就是:她的微笑也证实了这一点。在意大利语中,“吉奥孔多”的意思是幸福,快乐,这个词来自拉丁语的JUCUNDUS。这是一种像征手法,是用名字做的一种文字游戏。
杰克·朗:
归根结底,这一切并不重要,她是不是真有其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让我们激动,让我们兴奋,让我们动情。这才是最重要的。
1695年,吉奥孔多的这位寡妇已经与法国国王们一起度过了200年。现在是威严的太阳王路易14在位,他希望蒙娜·丽莎呆在他的身边。
这位奢华的国王深受他的第二位妻子、虔诚的曼特农侯爵夫人的影响。
舞会和狂放不羁的生活结束了。蒙娜·丽莎必须过上严肃的生活,终日处于曼特农侯爵夫人严厉的目光之下。
国王死后,蒙娜·丽莎返回巴黎,处于哀伤之中。
解说:
国王路易十五的新宠是高雅而又明丽动人的蓬皮杜侯爵夫人。此时回到宫中的蒙娜·丽莎是侯爵夫人的朋友和知己。但是,她们必须谨慎行事,因为阴谋是法国宫廷中司空见惯的事情。
解说:
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喜欢舞会和所有最新发明。
1783年9月19日,在凡尔赛宫,人类历史上第一只载有生物的热气球升空。蒙娜·丽莎目睹了这一历史事件。热气球升到近500米的高空,热气球上有3名成员:一只母鸡,一只鸭子和一头羊。不幸的是,热气球着地的时候,弄断了母鸡的脖子。
解说:
10年后,在革命广场,也就是今天的协和广场,路易十六在一场革命风暴中得到了和这只母鸡一样的结局。
蒙娜·丽莎是群众中的一员,她伪装成激进共和主义分子。这一事件让她深感震惊。此时她是一位法国公民,住在“中央艺术博物馆”,也就是卢浮宫里。
解说:
革命的过程没有持续太久,其结果既不是国王获胜,也不是共和国获胜,而是拿破仑。据说拿破仑爱蒙娜·丽莎爱得神魂颠倒,他把她锁在杜伊勒利宫一间密室里,这场恋爱持续了4年。
1804年12月2日,在一场盛大的仪式中,拿破仑加冕为皇帝,并且娶约瑟芬为妻子。
皇后不愿意自己有一个竞争对手,蒙娜·丽莎将回到卢浮宫。
不过,拿破仑送给她一份临别礼物:为她建造了一座豪华的房间——大画廊。在这里她不乏性倒错崇拜者,而且是这方面的精英。
哈里斯:
作家萨德发现,蒙娜·丽莎身上洋溢着温柔,是女性的代表。这样的评论源于萨德之口令人感到有些奇怪。不过,显然这幅画深深打动了他。
蒙娜·丽莎又一次打起行囊,因为普鲁士军队已经兵临巴黎城下。
1870年9月1日,下达了强行疏散的命令,蒙娜·丽莎登上了前往布雷斯特的列车。
就在街头肉搏战激战正酣之时,威尔地正在创作歌剧《阿依达》的最后部分,埃塞俄比亚国王美丽的女儿是埃及的囚徒。但蒙娜·丽莎不能落入敌人之手。
解说:
浪漫主义时期是一个崇尚多情善感的时代,诗人们把蒙娜·丽莎当成了一个像征,当成了他们心目中理想女性的代表。
哈里斯:
关于蒙娜·丽莎的评论出现于19世纪。沃尔特·帕特认为,《蒙娜·丽莎》是有史以来最完美的作品,但他把蒙娜·丽莎成看是一个荡妇形像,这一看法持续了大约100年,人们认为,蒙娜·丽莎是一个危险的荡妇。
解说:
此时的蒙娜·丽莎成了一个性感迷人而又危险的女人,是黑夜和灯红酒绿的化身。
奥斯卡·王尔德说得十分准确。他说:“她的微笑预示着‘世界末日即将来临’,而且她的眼皮上有一丝倦意。”
这样,她由一位女神变成了一位病人。弗洛伊德从一位精神病医生的角度分析说,蒙娜·丽莎的微笑表达的是达·芬奇对他母亲的性的欲望。天呀!
弗洛伊德如此分析之后,卢浮宫的管理人员对她进行了矫正治疗:他们制作了更具有约束性的画框和更封闭的玻璃。
解说:
佩鲁贾,达·芬奇,热爱艺术的国王,太阳王,情夫国王,被送上断头台的国王,拿破仑皇帝,性虐待狂,诗人,还有她自己的精神分析家。这确实是一段漫长的旅程。但她还是回到了卢浮宫的大画廊。
解说:
欧洲爆发了战争。蒙娜·丽莎想到战壕中去作战,但他们不允许。法国南部一个安全的避难地在等着她。
快乐的20世纪20年代,蒙娜·丽莎又回到了和平的卢浮宫,但和平并没有持续多久。
哈里斯:
达达主义开始于1919年,他们认为,蒙娜·丽莎是他们运动的一个理想的对像,始作俑者是马塞尔·杜尚。这位法国画家认为,拿一张在巴黎街头到处都可以买到的明信片,给蒙娜·丽莎加上小胡子和山羊胡子一定非常有意思。
解说:
达达主义拿蒙娜·丽莎开玩笑,而超现实主义者,如达利,把她看成是一个年轻的女人;费尔南·莱热则想把她变成金属的,变得坚硬。其结果是:蒙娜·丽莎变得可以吃,可以弄碎,可以咀嚼。
若昂·卡塞拉斯:
我们看到蒙娜·丽莎,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既是杜尚的作品,同时也是达·芬奇的原作。
在我看来,杜尚讽刺性地给她添上小胡子和山羊胡子是对作品的一种重新阐释,是一种解构,是对分析性思维,对笛卡尔式思维的一种讽刺,因为他经常对他所分析的东西加以摧毁,所以咀嚼它就会同时联想到:我所做的可能就是摧毁它。
解说:
回到原画本身。战时总动员。对于蒙娜·丽莎来说,等待她的是在法国的城堡、宫殿和地下室里东躲西藏。
解说:
蒙娜·丽莎虽然在法国辗转数百公里,但毕竟没有离开法国,而达利则是在美国度过战争年代。超现实主义者们戏称他是阿维达·多拉斯,意思是“美元渴望者”,事实证明他们是正确的。达利把美元画成蒙娜·丽莎的形像,摄影家菲利佩·霍斯曼把这一时刻永远记录了下来。
让·马尔加:
照片出来之后,美国政府不准发表,因为印刷钞票图样是非法的。照片中的钞票是真实的,也就是说,霍斯曼拍摄第二张时,达利已经离开了,所以那不是他的手,而是摄影家拿着美元硬币的手。
总统肯尼迪:
“我们选择……我们选择前往月球……不是因为它太容易……而是因为它不容易。”
解说:
虽然“骨盆埃尔维斯”(译注:即“猫王”)扭动的臀部不止一次让人晕倒,但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500年来一直引起历史学家、艺术品管理人、记者、作家、哲学家以及艺术家等的关注:他们对这幅画各有自己的解读。
杰克·朗:
她的微笑充满神秘感,满足感,既是高尚的,又是肉欲的。事实上它是矛盾统一的,是一种
纯洁的肉欲,可以说是一种肉欲的满足感。
维泽西:
医生们对这一切进行了分析,例如,他们认为,这种微笑是一种迷人的矛盾混合体。诗人们甚至更进一步。如邓南遮在他的诗《带着嘴唇的灵魂》中说:“你永远不知道她为什么微笑。”
塞西尔·斯卡勒瑞斯:
她身上有一种非常特殊的东西让达·芬奇着迷。他想画出肉眼看不到的,不可见的东西,她的举止,她转瞬即逝的短暂一刻所表达出来的东西,她的微笑所表达出来的所有微妙之处,因为一个微笑可以做一千种解释,正是这一点让他感兴趣。
解说:
渲染层次手法的运用对这种不可言传的微笑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维泽西:
达·芬奇使用的渲染层次画法,他用两套系统来完成这种画法。首先是用沾满油的指尖来轻抚画面,这样他就留下了指纹,我们或许可以找到它的皮膜残留物,有朝一日我们或许可以重组达·芬奇的DNA。第二套系统是均匀地上半透明色,它在画面上留下了淡淡的色彩,从而将一种形状与另一种形状的轮廓结合到一起。这主要是达·芬奇采用来表现无限的画法。
解说:
到目前为止最具学术意味的最认真的研究对这种诱惑性的微笑也有不同的解释。
——蒙娜·丽莎是不是患有梅毒?
——她是不是半身不遂?
——蒙娜·丽莎的嘴唇是达·芬奇的一位情人裸露的躯体吗?
——这是一位年轻男子的伪装?
——她是否就是达·芬奇的自画像?
解说:
再见,巴黎,美国在等着我!
自从上次悄然前往弗罗伦萨,已经50年过去了,50年来蒙娜·丽莎从来没有离开过法国。现在她准备首次跨越大西洋。
警车开道,将她送往勒阿弗尔港。护照,行李,一切井然有序。船只、豪华舱,55名特工人员护送她。她有资格享受这样的待遇。此行的目的地:纽约和华盛顿。
蒙娜·丽莎十分兴奋。美国总统肯尼迪和夫人杰奎琳邀请她到华盛顿的国家美术馆共进晚餐。与她同行的是法国文化部长安德鲁·马尔罗。可怜的马尔罗,此行真是令他大伤脑筋。
安德鲁·马尔罗讲话:
“尽管有些可怜的人对让蒙娜·丽莎来美国一事提起诉讼,但我告诉他们: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你们这样欢迎她。”
美国总统肯尼迪:
“我们欢迎这幅画和它所代表的一切,特别是我们感谢法国政府,不仅给我们送来了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而且送来了一位最珍贵的法国公民。”
杰克·朗:
今天再不会发生这样的争议了。我认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安德鲁·马尔罗那样当家。时代变了,没有一位法国部长或总统可以让蒙娜·丽莎前往任何国家。
今天,卢浮宫要想把这幅画运到任何国家展览,所有人,还有新闻界都会极力反对。
塞西尔·斯卡勒瑞斯:
这幅画对于任何湿度和温度变化都非常敏感,加之可能出现的巨大风险,今天,没有任何人敢于把它弄到大西洋的另一岸去。
资料片断:美国电视播音员:
(播音员1): “蒙娜·丽莎在国家美术馆展出已经一个月。她从画框里高高在上地看着参观者。共有518,535位观众参观过她。这相当于该艺术馆平时6个月的参观人数。有时人数太多,平均每人只能在画前站8秒钟。这是巨大的成功,有人发现,有时他们不但看到了蒙娜·丽莎,而且看到了更换军事保卫人员……我是杰克……”
(播音员2) “下午,蒙娜·丽莎到达了378公里之外的纽约。卡车在第五大道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对面停留了一会儿,等待巡逻队到来。此行过程中,蒙娜·丽莎比司机更轻松,后者在任务完成之后才大松了一口气。画作被直接运往博物馆的安全室。博物馆馆长詹姆斯·罗雷默先生发现,画作处于良好的状态,只是有一点小小的灰尘,专家将负责清除它……晚安,我是杰克……”
解说:
就在蒙娜·丽莎在纽约受到人们的崇拜之时,在法国,出现了一位竞争者。此画拥有者是一位著名的收藏家,名叫赫金。他声称,他收藏的《蒙娜·丽莎》才是真品,她没有渡过大西洋。
塞西尔·斯卡勒瑞斯:
今天我们用不屑的眼光来看待它的复制品,我们并不看重它。但当时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由一位与原作画家关系十分密切的画家复制的艺术作品,有时甚至是当着原作画家的面复制的艺术品,当时也是很珍贵的……
解说:
经过两个月的美国之行后,蒙娜·丽莎回到了巴黎,回到了家里,与她一起回来的还有她在美国拍摄的电视片。
解说:
第一次登月发现的是一个无生命的乏味的世界,充满了神秘。蒙娜·丽莎背后的风景是单调的,只有岩石和水,但和人们想像的一样真实,一样虚幻。
卡罗·斯塔拉兹:
世界最著名画作《蒙娜·丽莎》的背景并不是达·芬奇想像出的风景,而是真实的风景,是上阿尔诺河谷一处具体的地理景观。
塞西尔·斯卡勒瑞斯:
它是一处风景,和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样神秘。
它不是一处具体的风景,不是真正的风景,它是由水和岩石组成的,是由……它有一座桥,有小路,还有树。
卡罗·斯塔拉兹:
从空中透视和鸟瞰的角度看,它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风景画家的想像组合体,技巧非常高超,是一位科学家和一位画家从高处想像到的风景。
塞西尔·斯卡勒瑞斯:
你必须从很高的高处,并且从远处去看。这是很难想像到的全景,我认为它不是一处具体的风景,它是完美的景观,就像它的人物的表情一样。
卡罗·斯塔拉兹:
我相信,我的观点完全符合实际,而且令人信服,因为1502年达·芬奇在阿雷佐,在凯撒·博尔基亚手下担任军事工程师,绘制了基安纳河谷的地形图。在这幅地图上,有阿尔诺河和布里安诺桥,两者很可能叠加在《蒙娜·丽莎》这幅画的地形和水形背景中。
田中:
在没有出唱片之前我就想到“美丽”这个标题,一开始……作为美丽的像征,我想到,莱奥纳尔多·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作为CD封面将非常合适。
不过,最后我没有把它作为封面,但我想到把蒙娜·丽莎作为一个关键词,所以我写了一首歌名为《上帝拯救蒙娜·丽莎》。
田中的歌(字幕):
“上帝拯救蒙娜·丽莎
我读得尽可能快,因为我想发现
我真的在飞翔
突然,你进入了我的头脑,故事收场。
我陷入了爱,就是这样。”
解说:
再见巴黎。充满争议和趣闻的美国之旅10年后,蒙娜·丽莎将作第一次跨越大陆之旅,前往东京和莫斯科。
田中:
1973年蒙娜·丽莎来到了日本……嗯……这是一件重大新闻,当时掀起一股巨大的蒙娜·丽莎热,电视、报纸和杂志上天天充斥着每天有多少人前去参观的新闻。那是一股巨大的热潮。对我们这一代人,或者说对于当时的日本人来说,蒙娜·丽莎和重新发现蒙娜·丽莎是令人最为高兴的事。
解说:
美国的参观者是200万,日本的参观者是150万。莫斯科会是多少?蒙娜·丽莎现在成了一位外交使者,在弥合着互不信任、互相威胁的两个世界。这是一个充满困难的挑战。
维泽西:
20世纪后半叶,蒙娜·丽莎到了世界其它一些地方:美国、日本和苏联,但却从来没有重回意大利。
杰克·朗:
这是诞生于意大利的作品。如果没有风险,蒙娜·丽莎应该向意大利人民或意大利致意,那是她的出生地。
意大利的普通观众:
资料1:多漂亮!
资料2:她是意大利绘画艺术的真正代表!
资料3:今天再也找不到她这样的女性了。
资料4:她并不是位杰出的女性,但这是一幅杰出的绘画。
资料5:我相信这是了解意大利艺术的最好方式。
马尔加:
这是我最漂亮的收藏品之一,是出自伊朗大不里士的波斯地毯,可能是50年代的作品,我不能确切断定。但顶上有阿拉伯字母的签字。它是我的收藏品中十分漂亮的一件。
解说:
让·马尔加是全世界“蒙娜·丽莎热爱者协会”的创建者和主席。
马尔加:
这是用越南珍珠制作的窗帘,也非常漂亮,我很高兴能得到它。巴黎还有两件类似的,但我想拥有这种艺术品的人不多。它是人工制作的,每件都有一点儿不一样。越南的手工艺人制作出了蒙娜·丽莎的这些面部,它当然有两个面部,我们能从中穿过。像现在这样放着你就不能从中穿过。这是一个你能“跨越”的蒙娜·丽莎。它是非同寻常的。
我还有一些小玩意儿。这是一个小雕像,一个大理石的蒙娜·丽莎雕像,由几块大理石雕成的。是一种非常古典的作品,不是典型的“蒙娜·丽莎式”作品,而是杰出“蒙娜·丽莎作品”,是对蒙娜·丽莎崇拜的产物。
解说:
让·马尔加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蒙娜·丽莎主题的收藏家,而且是一门奇怪的学科“蒙娜·丽莎爱好者学”最著名的专家。他甚至收藏着进入卢浮宫正门的门票。
马尔加:
我认为,不能表达多种意义的画作是简单的画作,正如保罗·瓦莱里所说的那样:“蒙娜·丽莎的微笑不是出于某一种原因,所以可以作各种解释。它不是趣闻逸事性的:它是一种形像,现在成了全世界的仿制对像。”
解说:
全世界有500多家商业公司在不受限制地仿制:明信片,卡通画,游戏,T恤衫,钥匙圈等等。它成了一个庸俗艺术品中的人物,大众文化的图标,有时是低俗品味的典范。
塞西尔·斯卡勒瑞斯:
这幅作品高度大众化的特点对于卢浮宫既有帮助又有阻碍。任何事情不可能只有好的一面。显然,从经济角度来说,它给卢浮宫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来源,但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它是一件很难展出的作品,所以给博物馆带来了难题。
凯罗西安:
我小时候觉得她挺可怕,又老又丑,并不漂亮。当我决定以蒙娜·丽莎为研究对像的时候,我对这幅画给予极大的关注,经常去卢浮宫参观它,后来认识到,它是一幅神秘的画作。
起初我以为人人都知道蒙娜·丽莎,但事实不是这样。有的小孩子不知道蒙娜·丽莎,这很正常,因为他们需要学习,但竟然有成人也不知道蒙娜·丽莎,这让我感到非常奇怪。
解说:
贵妇,高级妓女,情妇,艺术女神,神经病患者,无礼者,裸露症患者,大众化,到处可见,喜欢玩笑,冷漠,难以捉摸。这一切都属于蒙娜·丽莎。
斯塔拉兹:
你必须从挑衅性的,文化的角度去看待蒙娜·丽莎,把她看成一位引起人们兴趣的女性。
马尔加:
大家都可以使用她,这一点让我很喜欢,因为她十分开放,有很大的适应性,是一种空框,你想怎么用它就怎么用。
维泽西:
除了说我们喜不喜欢她之外,我想,我们还必须而且能够说清楚为什么她让我们着迷,让我们激动,兴奋;为什么她在我们对它的意义无休止的探寻中给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塞西尔·斯卡勒瑞斯:
我有幸在她非常好的状态下看到她,并不是人人都有这种机会。它确实非常了不起。
杰克·朗:
因此,蒙娜·丽莎的命运就是留在巴黎,留在皇家宫殿卢浮宫里,接待来自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参观者。
(译注:这篇文字中的蒙娜·丽莎本来都应当写成《蒙娜·丽莎》,指的是达·芬奇的那幅画。但是由于作者采取了拟人化的手法,所以在译文中没有加引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