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带给我们的启示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4月20日 19:55 来源:中国文化报

  


激动人心的圣母玛丽亚 (木板蛋彩画)马萨乔

  “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以“人的形象”为主题,通过80件(组)绘画、雕塑和工艺品,展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及其前后艺术的辉煌成就。展览自开幕以来,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兴趣。尽管20多年改革开放使得许多中国人有机会亲临意大利、法国、英国观看世界文明史中的艺术创造,毕竟,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坐在自己的家里观看来自意大利的珍品,这种独特的审美经验就是一次值得回味的艺术享受。

  仔细欣赏着一件件展品,从意大利13至19世纪的80余件作品,以时间为序,涵盖了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人物,勾勒出艺术流变的基本脉络,仿佛让人徜徉在历史的长河当中。如果说,经历了中世纪近千年宗教对人的完全禁锢之后,发轫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于其高扬人文主义的旗帜,将人性从宗教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人不再是神的奴隶,人可以享受现世的幸福与欢乐,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意识到,作为个体的人的自由发挥到极致,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人的贪婪掠夺造成人与自然日趋严重的对立,个人私欲的无限膨胀使得贫富差距不可抑制地扩大,怀疑、冲突、冷漠与极端个人主义,理想失落,信任危机,人类正在面临着物质与精神的断裂,曾经担负过重要社会责任的艺术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于是,我们掉头回来再来看看文艺复兴,才更为深刻地体会到,文艺复兴艺术正是因为人性与神性的完美结合,才造就了它在世界艺术史上成为一个不可超越的高峰,并在数百年后的今天,还在给予我们新的启示。

  文艺复兴的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意指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在西方文明的童年时期,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说出“人是万物的尺度”,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自信!在古希腊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而城邦国家的奴隶主民主政体要求公民既要有健壮的体格又要有完美的心灵。由此才有了希腊艺术中的理想形象:典雅宁静的气质与运动员一样的体魄。宁静、和谐、静穆、伟大,成为古希腊罗马艺术的最高标准。随着基督教从中东传入并在欧洲确立其统治地位,艺术逐渐成为基督教向大众传递教义的工具,艺术家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各种视觉形式来叙述宗教的故事,使教义变得形象可感。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教会支配下为神效力的工具。人的渺小短暂,根本不配进入艺术的殿堂,艺术只能用来歌颂永恒伟大的上帝。这是一个长达千年的漫长历程!直到14世纪的意大利,商业的发达与城市的发展,使得新兴资产阶级找到古希腊罗马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他们要求从宗教控制当中摆脱出来,反对人的生活受神的支配,他们敢于承认人的短暂与脆弱,他们需要寻找现世的欢乐与幸福。这股思潮,并不是以完全对抗的形式出现,新旧传统在长时期内和谐共处。尽管神的永恒、完美是人永远不可企及的,但是,人原本是上帝的创造物,在人的身上理应有自己的崇高、伟大、力量、尊严、理想、奉献,所有这些人性中最完美的表达就是神性,神性是人性的提升;人承认自己的短暂、脆弱,但正是在渺小而短暂的人身上,才最能体现出神性的崇高与伟大,并反射出神性的永恒光辉!人性与神性不再是对立的存在,而是和谐地统一。

  在早期文艺复兴大师的笔下,人性还只是在神性的枷锁中挣扎着流露出来。从画面营造的总体氛围,到人物的具体刻画,都鲜明地体现出宗教的庄严肃穆,使得画面人物仍属于不同于人的另一个世界。神性与人性,仿佛如同造型艺术的两翼,在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那儿达到了完美结合的顶峰,每一幅作品都力图将神性提升人性,从人性发掘神性,从而也将文艺复兴推向了鼎盛。达?芬奇为圣玛丽亚修道院所作的《最后的晚餐》,还有《岩下圣母》、《圣母、圣婴和圣安妮》,米开朗基罗为西斯庭教堂所作的不朽名作《创世纪》和受教皇委托创作的《最后的审判》,以及他为尤里乌斯二世所建造的40件真人大小的雕塑《摩西》;拉斐尔更是以圣母像闻名于世,至今无人超越。他的《草地上的圣母》、《椅中圣母》、《西斯庭圣母》,每一幅作品都是一曲优美的颂歌。仔细看看他们创造的那一个个永恒的艺术形象吧!达?芬奇的《圣母、圣婴和圣安妮》流露出的亲情融融,让人胸中涌动着爱的暖流,这是天堂之爱,也是人间之爱;拉斐尔的《草地上的圣母》,她身上穿着当时流行的漂亮衣裙,对孩子满含爱意,就像邻家的少妇,而那端庄、优雅、高贵,又岂是人间所有?《创世纪》中上帝将生命赐予亚当的那一刹那,将人性与神性同时赋予给他,你似乎能听到亚当的呼吸,看到随之起伏的胸脯。那正是亚当的血肉之躯,又分明有着无比的力量与激情!而《大卫》是人、是神?4米多高的大理石刻画的这位牧童英雄,成为一个无畏的、像神一样的角力者!而《蒙娜丽莎》原本是委托人订购的肖像,但她温柔的眼神,无法言说的微笑,给人无限的亲近感,却又情不自禁地感受到了“神性”――完美,永恒,博大,像圣母一样不能亵渎!

  也许再没有哪一个时期比文艺复兴时期那样注重艺术的内在精神内涵,将技艺与精神结合得如此完美!在此后的历史发展当中,因为时代的不同,社会、政治、经济的巨大变革,艺术越来越转向人的现世生活,人更多地被现实所困扰,神性一点点地退出了艺术的形象当中。再想想尼采“上帝死了”的宣言,人的自由向另一个极端发展,资产阶级不仅取得了胜利,而且转而成为压倒一切的力量,制定并完善了服务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艺术的发展先是从风格、技法上企图不断超越,风格主义、巴洛克,到19世纪法国的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再到印象派、后印象派,直到现代派的产生和发展,艺术的潮流从精神的追求转而成为发泄、猎奇、反叛、破坏、虚无,艺术与非艺术没有了界线,艺术的存在价值令人质疑――如果艺术只不过是形式的花样翻新而无精神的内涵;如果艺术不能发现与阐释美的价值,反而夸大和制造丑恶;如果艺术不仅不能抚慰人的心灵,反而加剧了人的精神分裂?艺术,呼唤神性,正是呼唤人性中的美好希望!

  正如著名美术理论家、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主要策展人之一邵大箴先生所说:(意大利文艺复兴)“不仅奠定了欧洲现实主义艺术的基础,而且还以其深厚的精神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不断召唤迈着现代主义步伐的人们,返回古典的境界,返回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世界。也许那理想中有许多虚无飘渺的成分,但现代人们的心灵需要有理想,需要有崇高精神的寄托。”只有神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才是艺术的理想境界,才是人类心灵的永久慰藉。当代艺术正需要深刻反思。

  

  

责编:雍莉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