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用水技法演变与发展
央视国际 2003年11月12日 19:00
|
|
|
徐悲鸿 《马》 |
中国画自古以来讲究笔法、墨法,其实还有水法,中国画又称水墨画。当然,用“水墨”这个词来概括中国画是不尽完整的。因为中国画还有工笔,没骨等其它形式,而且中国画的原生状态就是工笔重彩,水墨兴盛只是唐代以后的事情,故荆浩说:“水晕墨章,兴我唐代”。何谓“水晕墨章”?即将墨汁溶化在大量水分之中,藉以晕成各种不同的层次,并由之产生美丽而浓淡各异的“文章”,亦即由水墨晕成的斑澜纹样,从而赋予画面以气氛的变化和精神的深趣。在中国画对笔法与墨法,历来论述已不少。早在南北朝时,谢赫于“六法”论中就提到了“骨法用笔”的理论。至五代,荆浩在《笔法记》的“六要”中,不但提出了“笔”,而且提出了“墨”,从此笔、墨并提,画家也以此并重。为当今人们所说的看画,首要看其笔墨功夫的祖论。“水晕墨章”、“要带水使重墨”是画论中首提用水的鼻祖。
|
|
|
张大千 |
事实画家运笔作画,离不开水。实践证明画家自用笔用墨,同时也就有了用水,只是没有把用水,作为绘画技法进行总结,提炼出来作为一种技法,进行推介。
中国画的三要素,笔、墨、纸无不是依赖着水而运作。水是中国画产生的要素之核,水注入画笔,墨则雨润,彩则露鲜,能使画家尽情表达对自然的感受,充分表现春夏秋冬季节之态。中国画,特别是写意花鸟画主要是画在生宣纸上,笔墨中浓淡运行的笔触,痕迹在宣纸上产生的效果都是得用水作媒介才会产生出来。在现代写意花鸟画中,人们为了有效地表达花鸟画的情趣,更好地发挥笔墨韵味,所以注重花鸟画水的运用,刻意将水用足用好用活,变水介质为绘画重要构成因素。《溪山烟雨卷》中说:“作画无水,如舟搁滩,划不得一桨”。《林泉高致》说:“笔迹不混成谓之疏,疏则无真意;墨色不滋润谓之枯,枯则无生意”。石涛曾言“水不变不醒”。可见用水跟用笔,用墨一样重要,是写意画的成败关键,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和思考。
|
|
|
张大千《荷花》 |
中国画对于水之为用有两种情况,一是把水作为工具,犹如颜料、纸张、笔、墨等;二是作为画法,犹如笔法、墨法等。
中国画的创作大多数画家都是在画案上进行的,画案是画家绘画的必备工具,作画时必备一盂水。对于这盂水,不能把它看作是茶水或白开水。画案本身是个特定环境,在这个特定环境里所置的水,在没有作画之前,是清净的,但经过作画之后,通常就可能变为污水、或带墨、或带色。所以我们在讨论绘画中所提到的水,就是指画案中所置的水。画家所备的水,由于各自习惯与作画方法不同,各有各的需求、各有各的用意。如明代董其昌,作画时非常爱干净,只要笔洗水一污,他就换掉,尽量保持盂水清净。而黄宾虹,平时砚中宿墨累累,盂中水色浑浑,他非常喜用笔洗水,进行画面点染。这都是作画习惯不同的然故。可知画家要用什么水,不必强求一致,根据各自习惯和画作的需要,任其表现,自由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