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发生7.3级强烈地震。我厂闻讯即由丁峤同志带队,任福棠、张建华、姜英杰、武保华、刘景义……和我连夜赶往灾区,到达震中隆尧县时天还没亮,当地同志介绍周总理已于一天前来此,曾在县委大院冒着不断的余震,听取汇报、做指示,还到受灾最严重的村子——白家庄察看灾情……我们摄制组听后非常感动,立即分成小组(有的组只一个人)到白家庄、毛几庄、大疙瘩等村落工作。在灾区短短一周左右的时间拍摄了解放军和灾区人民奋起抗震救灾的大量生动感人的珍贵资料,记录下共和国成立后战胜这一重大自然灾害的史实。
就在摄制组即将返回之际,发生了一次6.8级的强烈余震,灾害波及面积较广,最严重的地区在河北宁晋一带,因此摄制组临时决定我留下来立即去宁晋采访。
宁晋县在石家庄东南,隆尧以北,是一座古老的文化名城。我带着摄影机和仅有的两盒16mm胶片(约合35mm胶片1000呎)登上一辆北去的大卡车于上午时分赶到宁晋。到县城时看到主要大街已震得破乱不堪,沿街店铺紧闭,门脸歪歪斜斜,女儿墙一片片倒塌下来,就像经历了一场战争。特别引人瞩目的是街上几座宏大的汉白玉石牌坊,据说此县在封建时代出过几位显赫的大官,牌坊是专为他们修建的。有的已经倒塌,有的七扭八歪悬在街道中央非常危险。当地群众正用绳索拉倒这些危险的建筑物,我把它们一一拍摄下来。
午后我在县文化局干部杜修林同志的陪同下采访了震后的县医院和县粮棉加工厂。县医院有些医疗药品和设备已被埋在瓦砾中,一部分医务人员正忙着在废墟中清理,因为这些对灾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来到粮棉加工厂只见厂房梁架已断,破砖、乱瓦砸在车间里的机器上,工人们正在研究并着手清除杂物,现场拍摄一直干到太阳落山,才与工人们一齐“鸣金收兵”。
夜间回到县委,那只是一个临时搭置在城边荒滩上的小帐篷,县长、书记、科室干部……都在那儿办公,我找了一个角落抱着机器蹲着算是睡觉。大约两点左右得到通知,明一早有中央首长前来视察,我站起来凑近蜡烛擦拭机器、镜头,跑了跑格子,装好剩下的第二盒胶片,凌晨4点多钟和县委领导等挤在一辆吉普车颠颠簸簸地上路了。
东汪公社(那时候的名称)7时左右太阳升起有一竹竿子高,只见一架直升机降落在东汪村边的田野上,螺旋桨还在不停地旋转中就见一位长者身穿着黑呢子大衣走下飞机,原来是周总理,这是周总理第二次来到地震灾区。迎着曙光我看见飞机螺旋桨的光影一闪一闪地落在总理高大的身躯上,表现出总理亲赴地震一线风尘仆仆的英姿,我手持“包莱克斯”摄影机迅速奔上前去,唰唰唰拍下了这一独具风采的镜头。
一个场院里坐在地上满都是人,人群对面早准备下两张并在一起的小学校的课桌,桌子上自然没有麦克风,总理就站在课桌后面深情招手,高声讲话:“灾区父老乡亲们,同志们,你们受苦了,我代表党中央毛主席,代表国务院向你们表示慰问……。”大人、小孩、妇女们伴着轻轻地抽泣声哗哗地鼓掌。总理在这么一个环境里发表讲话非同一般,我开动摄影机,可惜没有同时声,只能保留一个影像。总理在那次讲话中坚定地说:灾害不可怕,我们军民团结起来战胜它!在这次讲话中周总理代表党中央毛主席第一次向灾区人民发出了“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发展生产,重建家园”的号召。这个口号自那以后就成为我国克服一切自然灾害的主要指导思想。
总理讲完话之后穿过场院在县委领导和解放军领导的陪同下,去看望受灾的伤员。在一个军用帆布帐篷里一位受伤的中年妇女,在人们扶持下半坐起来叙述伤情,总理蹲下身子一边安慰她,一边对她说:“不要着急,这里治不好就到县里去,县里治不好还可以去石家庄,你不必担心……”。一边还嘱咐在场医护人员细心照顾……,当时这个帐篷里光线很暗,只有尖顶上一个小窗口透进一缕光。我只有利用这点光,在昏暗中约摸着对了对光圈,还是把这一动人的情景拍摄了下来。
总理从帐篷出来以后就来到东汪村的街上,街道两旁房屋倒塌面目全非,在一堆堆废墟旁挤满了人,有的老乡还跪在地上,哭泣声和“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在一片断垣残壁处总理停下脚步,几位老乡围住总理倾诉他们的感激之情,总理站在他们中间紧握着他们的双手鼓励他们一定要树立信心,要坚定地活下来,党和国家、全国人民都会来支援,还要他们把握春天的时机抓紧春耕……亲切的话语使老乡们和在场的我都热泪盈眶完全进入总理温馨地情意之中。
一转念,倏忽,想到了自己的职责,此刻不拍等待何时,我从容不迫地选择不同角度,站好位置操动机器,进入创作佳境,把这一切都摄入了镜头。周总理在自然灾害的危难时刻和灾区人民一起,同呼吸共命运,此情此景使我终生不忘!
总理离开村子时太阳已经升得挺高了,阳光暖融融地洒在人们的身上,我虽然一宿没有睡觉,但此时身上微微出了点汗,还觉得很轻松,抓紧时间又继续在宁晋采访。
……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拍的这些镜头偶尔出现在某些关于周总理的影片中,当我看到这些往昔的镜头常使我激动不已,感到作为一个新闻纪录电影工作者当年能用自己手中的摄影机有幸记录下总理这么一点珍贵资料,我感到无尚的荣光!
(本文写于1998年 作者为原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影师、编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