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高  考

做“黑马”有技巧 上届高考生谈临考状态调整

央视国际 2003年04月04日 11:21

  模拟考试失败并不意味着什么

  上海财经大学 叶瑾

  高三的“四月揭锅”是个时髦词儿,也就是说你的被誉为“高考前奏”的“市模”考试成绩将检验你多年寒窗苦读的成效,老师们也经常会拿着这个分数来激励大家。去年考完,分数很快就出来了,大家议论着,估算着未来的高考分。很不幸,我考得一塌糊涂,随着一年来成绩逐渐提高而建立起来的信心几近崩溃,我逃离人群,大哭了一场,那一刻我真的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我跑到网吧,把自己绝望的心情发给了我在国防科技大学的一个网友,发给了我校一位心理辅导老师,后来,我得到了心理老师的一个回复:

  ——如此糟糕的成绩是很可怕,但可贵的是它发生在你走进高考考场之前。

  ——对照考试大纲把考点一一梳理,当你发现大部分的考点你已经掌握时,就会很有信心了……

  虽然老师的话不多,但接下来我的心情似乎也平静了。我不再想“市模”和高考的联系,而是把目前的复习进度和考试大纲联系在了一起,随着各个难点被攻破,我的心情越发明快。7月,我迈着轻松的步伐进了考场,以较好的成绩结束了中学学业,来到了我向往的上海的大学。

  “市模”之后,命运仍在你手中,关键看你怎样把握!

  提前教你一句大学里的流行语吧:“follow me,let us go!”愿你勇往直前!

  复读提升了我

  北京大学2002级 唐慧:

  我曾是一名理科生。前年7月24日———分数揭晓的日子,也是我的命运发生转折的日子。我一直很成功,可是在最后关头,我失败了。在父母的东奔西走下,我开始了复读生涯。

  我一下子从一名理科生转成了文科生。当时,文科方面的内容早在会考之后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但是为了再战高考,我重新找出了历史、地理、政治课本。看着周围的同学驾轻就熟,我的心里充满了挫败感,尤其是经过精心的准备和复习后,仍然不能获得满意的分数。此时我意识到调整心态比学习本身更重要,我不断以“理科综合”的优势鼓励着自己,将焦虑转化成为动力,终于在复读的第一学期末,政治、历史的成绩达到了优秀线。

  头一年我的理想是复旦,复读后的一年我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实力。因为已经经历过高考,少了许多陌生造成的紧张感,结果我幸运地进入了燕园———这个充满自由和谐气氛的校园。

  一直觉得自己是乐观的,可以笑着迎接第二次高考;一直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可以走进北大;一直觉得高考失利是一次不错的人生体验,所以我希望能与你分享那份紧张而又自信的心情!

  全是自负惹的祸

  南开大学历史系 王浩:

  那个黑色的七月不堪回首,向来高傲自信的我遭受了一个无情打击——“大学梦”被击碎,寒窗苦读的日子要重来。痛苦的经历使我开始反思复习当中的不足,实际上,我的失利在于过于自负。

  我输在心态上。同学们都说我是个开朗、自信的人,在学习方面,我可能有点自负了。容易陶醉于老师的表扬和优秀的成绩中,没有注意发现学习中的漏洞。即使有时意识到存在某些不足,又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优势,也就回避了这些问题。现在想来,那时的我是多么可笑。别的同学都在拼命地弥补自己的弱点,而我却在回避。

  在细化知识点这个关键环节上,我出现了一些失误。我的记忆力不错,自信有过目不忘之才,所以在阅读教材时粗枝大叶。比如历史,大事和线索记得比较牢固,但对于细节重视不够,考试时我才发现,那些具体时间、地点我全忘了。

  最后就是考试时的心理调适问题。从那次失利的经验看,如果考前就处于兴奋状态,反而不利于考试时水平的发挥。做题时不经过冷静的思考和深入的分析,很容易判断失误。

  考前应尽量放松自己的心情,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在考试时逐步进入状态,先易后难,各个击破。考试后的心态也很重要,没必要急于核对正确答案,和其他同学对题,将拿不准的题抛开,全力投入下一科的备战。

  我的真实感受也许比起成功的经验之谈更能触动大家,自信不等于自负,有天分更需要勤奋。

  考得好还要输得起

  北京大学2002级 纪华菁:

  一年前的此刻,一想到高考便会顿时惴惴不安,诚惶诚恐,于是想要逃避,不去想它。尽管自己一直名列前茅,但毕竟肩负了太多的有声与无声的期望:老师、家长、同学……尤其是自己,更是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特别是连续两次“月考”将第一的宝座丢了之后,我处于忧郁与怀疑之中,我怀疑自己没有实力了。这样的精神状态使我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效率低下。幸运的是,就在这个时候,老师、家长都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与支持,他们信任的目光让我重新燃起了希望。

  我强迫自己冷静、清醒地思考,是啊,越是成绩好的同学往往就越放不下包袱,把一个又一个“第一”看得太重。其实,即使每次考试都是冠军,而偏偏高考就考到了你的漏洞,那你怎么办?

  所以,成绩好的同学还要输得起,重要的不是模拟考试你得了第几名,而是你弥补了多少知识上的缺陷。这个时候你不要期望自己有什么质的飞跃,将知识体系梳理一下,尽量多补漏就是你该做的。所以在努力的基础上,给自己一份轻松的心情,所谓“尽人事,听天命”。

  做“黑马”有技巧

  北京大学2002级 崔剑:

  高考过后大家都叫我“黑马”。的确,从平时的全年级一百多名到最后冲进全校前三名,这种飞跃令人刮目相看。但我一路走来,觉得这些成绩是情理之中的,因为我冲刺的脚步迈得很踏实,同时保持了平和的心态。

  刚上高三时,我的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分析了我的“状态”。以我平时的成绩,有望冲刺重点大学。基于这种考虑,我的目标大致定在“北外”和“上海财经”之类的大学上。于是,我开始了一年的冲刺。

  由于我所在的省份去年是“大综合”,对我这样基础不很牢固的学生十分不利。时间有限,漏洞不少,如果一点点补救,恐怕会事倍功半。我在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充分交流后决定,采取抓住重点,兼顾其他的策略。“3+X”重点要在“3”上下功夫。在“语数外”三门中,其中语文重积累,不是花一两天就能学好的,除了看基础知识,我选读了一些思想性、文学性较高的课外书,保持思维敏捷、培养灵感;对英语,我从高二起就看几百页的原版《The moon dramond》,使我能够从题海中跳出来,站在一个更新的角度学习英语,于是我就接着读;数学才是我下功夫最多的地方,没什么好说的,两个字:做题。题型见多了,手熟了,考试准行。“X”代表的六门综合关键在于抓紧课堂学习。老师上课时梳理的复习体系比你课下自己摸索的要完备得多,只要45分钟有效率,下课不需要多少时间就可以充分掌握,每个人基本都可以做到。另外,多翻课本,争取每看一遍都有收获。我就这样走进考场,相信只求过程,不注重结果……最终,我以总分650分的成绩名列全校第三。我没有狂喜的感觉,只觉得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我感谢老师和家长,同时也更加相信自己会在北大校园的路上走得更远。

(编辑:英子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