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世界名校

《世界著名大学》——北京大学

央视国际 2003年05月04日 11:03

  它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它拥有全国高校中最多的两院院士  

  它的图书馆是亚洲高校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它拥有全国最优秀的学生和最多的高考状元  

  它拥有全国高校中最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

  它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祥地

  鲁迅、胡适、周作人等无数中国文坛巨匠曾在这里任教

  100多个学生社团和每年上千次的各类讲座使它的校园生活极富特色

  世界上第一例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和世界上直径最小的单壁碳纳米管在这里产生

  对于许多游客来说,博雅塔和未名湖即便是初游,也有旧梦重温的味道。因为湖光塔影早已经被归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常用意象,但凡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对近百年中国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心中都会有这一面湖水。它象征着中国近现代文化人无法回避的人文地标——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的建筑群落依照未名湖的气韵敷衍开去,尽显明清皇家园林的风范。但是它北面的圆明园却早已是断壁残垣,而西面的颐和园虽然风韵依旧,不过伴随它婀娜多姿的身影浮出水面的,是当时世界上排名第六的帝国海军的沉没。在当时,谁也没有想到据这两座行苑咫尺之遥的一隅,会在半个世纪后成为中国学术思想的汇聚之地。

  1898年6月11日,27岁的光绪皇帝一纸“明定国是”诏书为维新变法揭开了序幕,作为废八股、兴西学的举措,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开堂授课,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随后而来的一场宫廷政变让这个不满百日的新生儿经受了第一次洗礼。

  京师大学堂在1912年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严复被任命为第一任校长。1917年,蔡元培的接任为北京大学开启了为期十年的黄金时代。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为思想的解放和学术的繁荣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侯仁之说:“真正把北京大学提升为具有国际地位的大学的人是蔡元培先生。1917年年初来到北大,他有一个很重要的教育思想,开展学术研究的前景,就是兼容并包,你只要自成一家,你的学术自成一家,你就可以到北京大学来讲学,所以北京大学的学术思想是极其活跃的。”

  季羡林说:“他一方面请陈独秀,请胡适,请李大钊,另一方面他请辜鸿鸣、请林损,这种空气对学术有好处。”

  那时候,北京大学以它海纳百川的胸襟形成了巨大的精神感召力,在“兼容并包”的旗帜下,不断聚集着一个又一个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再没有哪一个时代和哪一所学校能够同时拥有这么多的大师和巨匠。每一次对北大童年的注视都会让人怦然心动。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深情地说道,“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造天下舆论的《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精神旗舰,它使北京大学校园里的思想异常活跃起来。而不久后的“五·四”运动是北京大学永久性的精神财富,从此以后开天下之风气,创时代之潮流成了北大不变的传统。

  1981年,当中国男排第一次冲出亚洲时,北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1984年国庆游行典礼上,北大学生那句发自内心的朴实问候,却一语道尽了一个时代中国人的情感,成为了承载历史的不朽经典。

  林毅夫说:“北大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当今天下舍我其谁,希望是以天下为己任,然后也确实有这种自信心,是全国最优秀的一群人,对社会有很大的责任,只要自己内心的反省是正确的事情,敢走在时代的前面。”

  承载着百年辉煌和传统的北京大学如今已是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这个占地97万多平方米,有着三万九千多名各类学生的学府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医药科学等多种学科的新型综合性大学。

  早在一百年前,北大的人文学科就已经在中国独树一帜,如今北大依然继承和发扬着这一优势。它的课程设置和对学生的要求总是处在最宽松的状态。教授们并不在意学生上课与否和分数的高下,他们更为看重的是学生的独立性与自由性,他们知道独立思考能力对一个学生究竟意味着什么。

  叶郎说:“北京大学从历史上讲,它有很优良的人文传统。历史上一直到现在,北大拥有一大批人文学科的一些大师,比如像过去的唐荣桐先生、冯友兰先生、翦伯赞先生、朱光潜还有我们现在健在的张岱年先生和季羡林先生,那么这些大师就是构成我们北大的人文氛围,所以很多外面来的学生或者一些老师,一进北大就感到感觉不一样,她有人文的氛围,这个在很多大学没有。”

  北京大学十分看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推行自由选课和学分制,提高了选修课的比例。加强基础,淡化专业,鼓励学生们文理交叉、跨专业选课。北京大学有81个全国重点学科,是全国拥有重点学科最多的大学。因此在北大学习,最大的感觉就是自由,想学什么就可以学什么,只要修满学分就可以毕业。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思考和继续学习能力的人是北大一贯秉承的宗旨。

  为了培养真正具有国际水准的管理人才,北京大学在光华管理学院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开设了MBA和国际MBA课程。它的课程全部采用双语教学,并聘请世界一流大学的教授前来授课,让学生最快、最直接的学习先进的国际资讯。光华管理学院开设的国际MBA课程是世界上第一批同时提供英文和中文课程的项目之一。学生毕业后不仅能运用两种语言,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同时学到东方与西方的商业知识,为最终成为国际商界精英奠定坚实的基础。

  历以宁说:“跟我们合作办MBA的是美国的西北大学的“凯格”学院。今年被评为MBA是排第一位的,我的大学生的一部分其中半年课程是在国外上的,我的教员都有机会都轮流去国外半年或一年。现在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光华管理学院是国内一流的商学院,但我们现在还不够,我们要进入国际知名的商学院行列。”

  为了尽早与世界一流大学齐头并进,北京大学不断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在北大的许多实验室里都拥有全国最先进的设备,“九五”期间还将有5.32亿人民币投入学校的建设,改善学校的各类硬件设施。

  北京大学拥有1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最多的高校。在这里曾经产生过许多深刻影响着中国和世界的科技成果。世界上第一例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我国第一台百万次电子数字计算机的设计、第一个磁光阱的诞生以及成功诱发生长出世界上直径最小的单壁碳纳米管等等,这些成就使北大始终屹立在中国科学技术研究的最前沿。

  纳米研究所主任说:“97年我们成立了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那么实际上这个科学中心是国内第一家专门做纳米科技的交叉学科中心。我们这个科学中心关注比较多的是未来的电子学器件,像微电子器件,进一步发展会遇到一些原理上和技术上的问题。那么就微电子器件以后,会是什么样的器件起主要作用,那么这个实际上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你如果真正追求你的学问没有任何束缚、没有任何限制,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北大的这种自由的学术氛围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也可以说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百年搜求,蔚为大观”八个字是对北京大学图书馆最贴切的评价。现在的北大图书馆面积超过5万1千平方米,阅览座位4千多个,藏书容量可以达到650万册,在规模上雄居亚洲高校之首。馆内采取国际图书馆界流行的模数式设计,通层不加隔断,场地开阔,以方便进行超市式图书开架借阅。

  图书馆馆长说:“也就是说在1898年成立京师大学堂的时候,北京大学就成立了这个藏书楼,1912年国家图书馆成立之前,它是充当了国家图书馆的作用,从1920年代开始,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藏书一直居于中国高校图书馆之首。”

  藏书是一个图书馆的灵魂和核心。北大图书馆现有藏书561万册,并且每年以数十万册的速度递增。尤其让北大人感到自豪的是图书馆拥有150万册线装古籍,其中20万册善本古籍是举世罕见的珍品。许多在国家图书馆都查不到的珍本都能够在这里找到。

  网络时代的到来,加快了北京大学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这一工程将给师生们带来最大的方便与快捷。如今北大图书馆拥有先进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近百台工作站和大型塔式光盘驱动器,收藏近300种学术性光盘和网络数据库。校园网的开通更是使师生们在园内任何地方通过电脑便可调用图书馆的丰富资源。

  北大的学生说:“北大图书馆在学生的心目中我认为是比较神圣的,因为这个图书馆特别大,资料特别丰富,要是到北大感觉要是不到图书馆看一看,是很大的遗憾。”

  从1902年以来,北京大学就是精英云集之地。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们向往着北大,钟情于北大。每年,全国各省有半数以上的高考状元都会选择进入北大。2002年,北大共录取全国各地文理科第一名45人,其中包括全部31名文科状元,各地文理科前10名有70%左右进入北大。单就北京市而言,在前50名文科生中有46人进入北京大学,由此可见北京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的无与伦比的号召力。

  一位学生说:“实际上来北大的人都是很强的人,各地的都是学习的佼佼者,但来这以后,你会发现实际上就是很普通的人,比起很多人来讲你真的没有什么优秀之处,所以你在这个环境中生活,然后你就会觉得我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然后去达到更高的目标。”

  每年新生入校的时候就是北京大学100多个学生社团集体行动的时候,扑天盖地的招新广告和花样翻新的促销手段让每一位新生眼花缭乱,北大人形象地称其为“百团大战”。学生社团是北大校园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社团之多,活动之频繁,品位层次之高,涵盖领域之广,在中国高校内首屈一指。

  在众多社团中,山鹰社最大也最有名。它的训练很艰苦,不仅需要很好的体能,还需要很好的毅力。但是因为每年山鹰社都有一次攀登雪山的活动,并曾成功攀登上世界第6高峰卓奥友峰,因此对许多学生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目前它的注册人员已超过2千人。

  学生们说:“每周都会出去活动,一些老的队员特别照顾新的队员。比如他会帮你背很多东西,他会教你怎么装包,在山上的时候如果你有问题,他们会主动的帮助你,集体的力量,感觉特别强烈。”

  “存鹰之心于高远,取鹰之志而凌云,习鹰之性以涉险,融鹰之神在山巅”。在十年的时间里,山鹰社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团文化。每一个参与者从纵横深广各个方面编织自己全新的知识结构和意志结构。

  与山鹰社风格明显不同的是,自行车协会的训练显得十分热闹和富有观赏性。

  宽容个性是北大的传统。在北大三角地每一个人都可以任意张贴他们想张贴的东西,自由的思想和空气在这里得到最大的张扬。这里是信息最集中的地方,海报的内容五花八门,有社团的招募,有房屋的求租,最多的是各类讲座的通知。

  北大的讲座之多,是国内其他任何一所高校所不能比拟的。每年都会有像哈佛大学、剑桥大学这样的世界名校的校长到访北大。仅在2001年,就有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登上了北大的讲坛。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使得各种学术流派的讲座都可以在北大找到听众。2002年,北大平均一天有3场讲座。听讲座已成了北大学子的精神大餐。有人戏言,在北大课可以不上,但讲座决不能不听。

  有人说,留学生人数和来自的国家数目是一所大学国际化的一个指标,也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国际威望。北京大学从1950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现在有来自近百个国家的1500多名留学生在北大求学,其中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学生占到大多数。学校为留学生制定了灵活的教学安排。每一个留学生在注册日的前两天都可以自由选课,试听两周后还有重新选择的机会。同时还在外国留学生中设立学习优秀奖。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异国学子能够在北大更好的学习和感受中国文化。

  在每次的两院院士评选大会上,北京大学都会成为最受瞩目的大学。目前在北京大学任职的两院院士共有57名,是国内拥有院士最多的高校。而在北大历年的毕业生中共产生了400多名两院院士。北大的辉煌正是这些优秀的人才所构筑的。

  这其中,两院院士王选因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成功而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领导下的北大方正集团成为北大科研成果转化的一面旗帜。

  王选说:“北大传统有两个东西对方正起了很多的作用。一个是一种无拘无束的创新精神,一种就是兼容并需的这种传统。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各个大学人都有,北大一方面要培养基础研究方面能够攀登世界高峰的这种人才,也需要一批有市场头脑的科学家。”

  陈章良说:“一个大学应该要帮助我们国家主要的经济领域,要起作用,比如说在高科技领域怎么利用高技术来改造许多企业;怎么能够帮助我们国家建立许多高科技产业,北京大学已经走出来了一条路,现在已经是全国高校最大的产业。”

  成果转化带给学校最直接的利益就是每年数千万的资金回报。然而一所大学不能游离于社会之外,要积极地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目前北京大学的校办产业已有7家上市,它们不但成为高科技领域的著名企业,同时也在为中国经济的改革与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北京大学是一所国际性、开放性的大学,随着北京大学的国际威望不断提高,每年都有外国元首、政府首脑访问北大。而北大也抓住机遇,为进入世界一流大学不断努力着。

  每年的12月31日是北大的狂欢夜。敲钟守岁,辞旧迎新是北大百年的传统。每年的这一天,北大学生都会聚集在百年大讲堂的广场前,尽情欢歌、尽情舞蹈,狂欢一整夜。当12点就要来临的时候,北大的所有校领导和学生们一起敲响百年大钟,在悠扬的钟声中共同迎接春天的到来。

  北大书记说:“虽然大雪后的严冬仍然是寒气逼人,但是我们还是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我们还是听见了春天的脚步,这是北京大学走向世界一流大学的脚步声。”

  (《世界著名大学》节目组供稿)

  北京大学网址 www.pku.edu.cn

  北京大学迈向一流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为了实现现化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5年来,北大瞄准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实现着新的跨越。

  建设一流学科

  2001年3月,北京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组建成新的北京大学,学科格局重组,国内国际竞争能力大大提高。北大先后成立了“北大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北大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启动了“计算生命科学”、“北京大气细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等研究项目并取得初步成果。

  “211工程”和“985工程”是北大改革发展的推进器。北大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进一步加大院系结构调整的力度,近5年来,新成立了外语学院、物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环境学院、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政府管理学院等新型学院,通过合并、调整和新建,基本形成了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富有时代性和竞争力的学科布局。教学、科研、管理和各项改革为学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002年,北大“九五”“211工程”建设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十五”“211工程”建设计划获得国家立项。“985工程”完成了第一期建设任务,2003年至2005年的第二期发展规划制定完毕。

  5年来,北大学科建设硕果累累。2002年度,北大6项成果分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重点学科评审,北大81个学科入选,在全国遥遥领先;2002年,北大24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数学科学院的“数学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获国家级特等奖;2002年北大9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再次名列全国第一。

  北大校长许智宏说:“一流大学一定要有一流学科。作为全国人民寄予厚望的北大,我们要把视野再放宽一些,观念再更新一些,思想再解放一些,改革力度再加大一些,努力构建新世纪学科发展平台,建立并完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学科体系和能够站在国际前沿的学科,这是北大立校之本。”

  广揽一流人才

  5年来,北大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成果卓著,教授、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数量均居全国高校之首。

  据不完全统计,北大校友中400多人当选两院院士。在“两弹一星”23位元勋中,北大校友达12人。2001年,两院院士、北大计算机所教授王选获全国最高科学技术奖,另一位获奖者黄昆也是北大校友。国家设立最高科学技术奖以来,4位获奖者中有3位是北大学人或北大校友。北大中文系林庚教授在90华诞时,送给来宾的礼物是新著《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和《空间的驰想》。他说:“我这两本书的出版,只想说明:我还在工作。”

  2003年2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5批学者名单公布后,北大以总数58名列全国高校榜首,比第二位的学校多出近1/3。2002年底,北大共有70位青年学者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人数也是全国高校最多的。北大13位教授出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37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是国内首席科学家人数最多和承担子项目最多的单位。年轻的学科带头人中,既有在国外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的优秀人才田刚、佘振苏,也有龚旗煌等北大自己培养的博士,还有刘忠范、欧阳颀等学成回国、颇有建树的“洋博士”。

  北大党委书记闵维方说,延揽一流的人才要靠一流的凝聚力,凝聚力的核心是理想、追求和信念。为中华民族振兴、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而贡献智慧力量的共同目标让八方人才走进了北大。北大要为他们施展才华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科学的信息导向、高效的管理机制。北大采取灵活的用人机制,按照“着眼一流,立足改革;淡化身份,强化岗位;突出人才,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存量不动,增量拉开”的原则,形成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激励竞争机制,营造出一个有利于优秀人才迅速成长的制度环境。

  实施一流教育

  5年来,北大教育和教学改革突飞猛进,进一步提高了本科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北大本着“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方针,大力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发动各系从1980门本科生课程中确立了372门主干基础课,采取重点支持、择优上岗机制,由校长直接聘任主干基础课程主持人和主讲教师,对加强学生专业基础、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大作用。同时,为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北大借鉴国际一流大学成功经验,打破专业和学科壁垒,把单科化的专才教育转变为整体化的通识教育,从2002年9月开始,在全校本科生中开设通选课,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取向的跨学科通选课体系。通选课按大的学科分类,共设置5大领域,每个领域开设若干门课程,学生毕业时至少修满16个学分,其中语言学、文学、艺术领域分别至少修满4学分。通选课由各系精选,大部分授课教师是教授或博士生导师。在低年级学生跨系选课和高年级学生跨专业选课的基础上,北大逐步实现了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的自由选课学分制。

  2001年,北大实行按院系和学科大类招生,同年实行的“元培计划”试验班的学生在一年级按文、理大类培养,学生主要上通选课、各专业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从二年级始在导师的指导下,按个人兴趣和特长逐步选择专业。

  2002年,北大本科生必须修满的学分从原来的200多学分降低到140学分之内,为学生自由发展进一步拓展了空间。同年4月,北大拨款30万元设立校长基金,专门用于推进本科生的科研活动。同年,北大在全国首创本科导师制,推行个性化教育。

  5年来,北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也保持着旺盛势头,校园面貌和环境不断完善。北大已同辽宁、河南、山东、新疆、江西、云南、宁夏、甘肃等8个省市自治区全面协作,创办了深圳研究生院和新疆、江西2个北大科技园分区,与北京市共同建立了“首都发展研究院”。

  目前,北大已成为接待各国元首和政要访问的重要窗口。北大与哈佛、斯坦福、剑桥、牛津、东京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交流合作别开生面,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北大党委书记闵维方说:“我们一定要从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出发,认真解决当前师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形成全校上下团结一致、朝气蓬勃、充满生机的发展局面,为迈向‘一流’建设良好的软件环境。” (本文作者蔡闯 光明日报)

(编辑:英子来源:)

相关文章:

  • 创一流大学:许智宏校长谈北大发展的规划与前景 (2003/04/10/ 09:26)
  • 北京大学:向着世界一流大学迅跑 (2003/04/25/ 11:11)
  • 北大“一塔湖图”背后的故事 (2003/04/29/ 13:21)
  • 北京大学概况 (2003/04/29/ 13:24)
  • 热烈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5周年 (2003/05/07/ 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