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家庭教育

洗一次脚就是孝顺--作秀文化导致家庭教育误区

央视国际 2004年12月02日 13:48

  “目前盛行一时的赏识教育宣传过头了!”北师大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赵忠心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与大众传媒的使命”研讨会上这样评价。

  赵忠心列举了近年来媒体有关家庭教育报道的一些实例,提出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防止陷入误区,不能把家庭教育过于简单化、模式化、功利化。

  “赏识教育”不是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是一种文学的语言而非学术的语言。所谓的“赏识教育”就是“哄小孩”,这种教育只适用于那些弱势群体、缺乏自我评价能力的人群。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的赵教授的看法是,对孩子行为的评价应该实事求是,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因为,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关键在于提高孩子的实力。“赏识教育”是要有条件的,那种不分年龄段、不讲实际情况、一味夸大“赏识”的作用,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做法,容易给孩子造成错觉,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同时,诚实,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一种美德,可现在有些家长在孩子的成长时期不对孩子进行诚实教育,反倒进行谁诚实、谁吃亏的教育,甚至还要进行谋略教育。谋略是什么?说得不好听一点,有那么点欺诈的意思,这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而且错过了幼年这段成长期,将来都无法再教育。

  “谦让教育还需不需要?”赵教授继续问,在市场经济的时代,谦让和竞争是不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是不是要灌输“如果他打你,你也要打他”的意识,我们是不是要教育孩子对生活周围的老弱病残者应该抱有同情心、怜悯心,在公共场合是否要知道礼让?

  针对前一段某些媒体关于天津某父子共同签订双向自立协议的报道(即父亲不承担儿子现时的上学费用;儿子将来也不承担为父亲养老送终的职责),赵教授给予了严厉的批评。他觉得:“家长与孩子的关系,首先是一种亲情关系,而不是契约关系。不让父亲慈,不让儿子孝,以颠覆父子关系的代价换取孩子的自立是不可取的,应该让孩子懂得自立,同时要告诉他一个人在人生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责任。”

  对一度出现的“教育创新之举”———“洗脚作业”,赵教授不以为然,认为这是教育简单化、模式化的典型做法。孝敬父母完全可以选择多种方式,但像布置作业一样,让每个学生按照统一的“洗脚”模式来“孝敬父母”,而且只洗一次,一洗即孝,这就不可取了。赵教授说:“我也曾给我80多岁的老母亲洗过脚,老人身体不太行了,后辈帮忙做这些事情是完全应该的。但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幅‘洗脚’的照片就觉得很别扭、很刺眼,母亲的模样还很年轻、漂亮,给她端洗脚水的是她上中学的儿子———一个身材魁梧的大小伙子,整个画面显得很不协调、很不自然。”

  在列举了家庭教育的种种误区后,赵忠心教授直言道,“教育是个严肃的事情,是有其基本内在规律可循的科学,而不是任何人随随便便就可以搞花样翻新的玩意儿。我觉得,有些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不是在教孩子做人,而是在教孩子作秀,这种倾向值得注意。” (中国青年报)

(编辑:英子 来源:)
关于CCTV | CCTV.com介绍 | 央视人力资源储备库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35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网页设计:中视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