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1月09日 09:53 来源:
新华网北京11月8日电(记者沈路涛 吕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这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对职业教育目的的概括。他提出,职业教育应该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使更多的人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从而使教育事业关注人人成为可能。
为期两天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与会代表在热烈的讨论中形成这样一个共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要做好城乡需要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做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做好在岗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
实施好职业教育这项涉及几亿人的浩大工程,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将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
两大变化呼唤职业教育
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大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
就业问题在我国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是基本国情。每年全国城镇需要就业的劳动力约2400万左右,还有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必须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
“陕西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67%,现有农村劳动力1360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900万人,他们迫切需要接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现代农业科技培训以及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培训。”陕西省副省长赵正永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急需大量技能型人才。目前在生产一线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没有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对职业教育和培训提出了紧迫的任务。
两大变化呼唤职业教育。天津市副市长黄兴国说:“企业找不到有一定技能的人才,就业人口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就说明培养人才模式上需要转变。发展职业教育,是与这两大变化对接的最佳途径。”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重要原因是教育结构不够完善,呈现出职业教育相对于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偏软”的现象:全国城乡每年有1000多万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数百万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大学。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突出,每年有上百万名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找到工作。而职业教育的就业率连年攀升,社会对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量一直供不应求。
这就需要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温家宝总理明确表示,未来5年我国将投入100亿元发展职业教育,这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和信心。”与会者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纷纷看好。
教育部部长周济透露,中等职业学校明年还要继续扩大招生规模100万人,力争经过几年努力,使中等职业学校年招生达到800万人以上,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过去总是将人口多当作一个问题、一个包袱,这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彻底将这一观念转变过来。要把这种巨大人口的压力作为优势来看待,更关键的是要通过职业教育把这种优势充分地挖掘出来,利用起来。”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黄彦蓉认为,“进一步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充分调动各行各业的积极性,共同发展职业教育,将展现出我国作为人力资源大国、强国的美好前景。”
让职业教育热起来
2004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820多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550万人,普职比为6:4,有相当一些地方普职比还达不到7:3,被称为“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现象。
可以说,发展职业教育最大的困难是社会的认同。从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发展的趋势看,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需求高峰即将到来。如果只走高中和大学这一条“独木桥”,不仅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很难缓解,而且还会造成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职业教育热起来决不会一蹴而就。”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认为,“这就要求我们切实改变重学历轻技能的陈腐落后观念。要以市场为导向,重视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和社会贡献,使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只有职业教育受到尊重,才能彻底转变末流学生上职教的思路,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
“技术工人和科学家、工程师同等重要。要以市场为导向,在就业时真正重视技能而不是学历;在企业里,要切实提高技工的工资水平,以及医疗保险、住房等福利待遇。”范伯元说。
尊重职业教育,要让“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深入人心。“不只要宣传这一理念,还要让大家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同时,尊重劳动。要营造文化氛围,尊重每一个劳动者。”河北省副省长龙庄伟认为。(完)
责编: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