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招生考试之十二——乐舞者之梦
央视国际 (2003年05月26日 11:06)
CCTV.com消息:<点击院校>
在本期节目的<点击院校>中,我们向您介绍的是上海音乐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地处上海市中心的徐汇区,她是我国最早的音乐高等学府。1927年,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和音乐博士萧友梅创办了它。
在之后75年的历史中,这所学校创作出了《梁祝》等音乐名曲,走出了钱仁康、陈铭志、桑桐等一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知名教授。学校也赢得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家摇篮”的美誉。
上海音乐学院开设有管弦乐、民乐、作曲指挥、声乐、音乐学、音乐教育、音乐剧、钢琴8个系。
音乐剧系是上海音乐学院最年幼的系别,去年才刚刚成立。与其它院校开设的这个专业不同,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系在学校丰润的土壤上,声乐教学是它的强项。除了声乐课的学习外,同学们的专业课程还包括舞蹈和戏剧表演。这也是音乐剧专业学习的最主要课程。
2002年,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系招收了第一批学生,一共27名。我们从系里了解到,同学们在校期间将排演剧目,整个班级就是将来的一个剧组。戏里边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需要形形色色的人去扮演,因此音乐剧专业的学生在报考条件上,不会受到男生要在1。70米、女生要在1。65米以上的限制。
2003年,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系计划招生20名。据了解,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系原本计划隔年招生,由于报名的考生人数比预想的要多,改为现在的每年招收。
今年除上海外,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系还在北京、山东的青岛和潍坊设立了初试考点。3月下旬,从全国各地来的120名考生云集到上海考点追寻他们心中的梦想。
音乐剧的专业课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考生可以侧重报考声乐或舞蹈任何一个方向。
初试与复试重点考察部分的内容相同,包括声乐、舞蹈、表演三个方面。但这三个方面在具体要求上,只有表演的考试与复试不一样,它没有要求考生表演小品,而是让他们朗诵一段诗、词或散文,时间不能超过2分钟。
考试的评委由系领导、专业课老师和校外专家组成。初试时考官只对考生进行综合评定,不打分。
考场上,我们认识了一位考生马攀山,他来自乌鲁木齐。与别的考生毕业于艺校不同,他是一位普通高中生,放弃了高考前的复习来到了上海。
两天之后的3月24日,初试成绩张榜公布,在现场,我们没有见到马攀山的身影,榜上也没有找到他的名字。
榜上没有名字的不只是马攀山一人,在上海考点的127名初试考生中,只有29名考生进入了复试。加上在北京、山东考点通过初试的考生,一共有67名进入复试。
3月25日,复试开始。考试内容包括声乐、舞蹈、戏剧表演、才艺展示和视唱练耳5个部分。在评分上,复试要求打出每一项考试内容的具体分数。
[字幕] 复试中各项考试内容所占总分(100分)比例
声乐方向 舞蹈方向
声乐 55% 15%
舞蹈 15% 55%
表演 17% 17%
综合 8% 8%
视唱听音 5% 5%
声乐部分的考试,与初试时一样,也是由考生自选一首歌曲来演唱,曲目不限。但在这首曲子演唱完以后,如果准备有其它的曲目,考官会要求考生再唱一首不同类型的歌曲。
考生们选唱的歌曲,在唱法上大体可分为歌剧型、民歌型、通俗型、音乐剧型四种。
一位在场外备考的考生告诉我们,她选的是音乐剧里的歌曲。
舞蹈的考试也与初试时一样,由考生自选一段来表演,时间不能超过3分钟。舞蹈部分主要考察的是考生的软开度、肢体的协调性。与初试不同的是,复试要加试基本功和技巧,以考察学生是不是在临时抱佛脚。
考生们在考舞蹈时,有的选跳民间舞,有的选跳现代舞。但哪种舞蹈更适合音乐剧专业的考试呢?我们来听听考官的建议。
知道了选跳什么舞更适合考试之后,考生们怎样才能做到在考场有限的时间里展现出自己的最大优势呢?去年考进音乐剧系的学生韩国华介绍了他的经验。
韩国华同学说他这样处理舞蹈后,考官就记住他了。让考官记住后,成绩往往会高一些,而考试的时候,1、2分都会带来很大的差距。
复试表演的考试是演一段即兴命题小品,由同一组的5名考生一起来完成。这一组考生领到的题目是《大剧院门口》。
每个考生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后,便立即投入到表演当中。
考生们演完小品后,戏剧表演专业的考官当场就做了点评。
对于才艺展示的考试,许多考生选择了演奏钢琴曲目。在这些考试都进行完后,他们还参加了视唱练耳的考试。
音乐剧专业课考试进行了5天,有35名考生最终将拿到文考通知书。他们又将在再一次等待中迎来文化课的考试。
无独有偶,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专业的考试结束2天之后,音乐剧经典剧目《猫》首次登陆我国舞台,在上海大剧院进行了首场演出。这使人不得不联想到与上海大剧院相距很近的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系,它们明年的招生考试是否会因此而变得更加激烈?
<重点解读>
音乐剧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人们称它是时尚舞台剧。它把歌曲、舞蹈、表演集于一身,在舞台上刻画人物、讲述故事。上个世纪80年代,音乐剧进入我国,这两年开始活跃于我国舞台。
音乐剧进入我国后,我国一些高校应时而建,陆续开设了音乐剧专业。1995年,中央戏剧学院办起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剧专业班,并分别于1996年和97年在北京和日本的东京公演了《想变成猫的人》、《西区故事》两部音乐剧,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从1995年艺术院校正式开始培养音乐剧专业的学生以来,我国已有5所高校开设了音乐剧专业本科班,今年的招生总数接近150人。但我国现在还没有一所专门的音乐剧剧团,那些已经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他们在做些什么呢?
面对一方面科班出身的毕业生有50%的人不能如愿从事自己喜爱的音乐剧专业,另一方面音乐剧专业的报考状况又在升温,那些在校和将要进入这个专业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特别关注〉
“走过昨天”——特别关注人物 王金博
他的19岁 是一次初试锋芒的经历、他的19岁是一段异乡漂泊的生活。走过失利的昨天,他是否还会执着,本期特别关注--王金博。
王金博在山东一个农村家庭长大,他之所以报考中央戏剧学院。这缘于他从小对表演艺术的酷爱,想成为一个演员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
2002 年,19岁的王金博来到了北京,加入到了报考艺术院校大的行列中。他是在当年的3月参加中央戏剧学院表演专业考核的。
一年后,我们再次见到王金博并不是在他山东的老家,而是在黑龙江省龙江县的一个小镇上。他正在这个小镇的高中,复读高三的文化课程。
去年中戏考试落榜后,在当年作为应届生的小王,后来匆匆地回到山东省运城县中学参加了高考。考试结束后他又踏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他要为实现自己的演员梦再做一次努力。那一段在北京的日子里,他四处寻找机会,他到剧组应聘,他给别人演过小品,他当群众演员,令他失望的是,他原以为除了艺术院校之外,演艺市场能给他的演员梦带来一丝机会,但这回他又落空了。艰苦的2个月过后,王金博对未来的选择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为了考个踏踏实实的专业,王金博思前想后,他决定重新复习文化课,参加今年高考。但对于父母安排他是否回山东复读的事,小王却另有打算。
希望有所成就再回去的小王求助了在东北的舅舅。在舅舅的帮助下,他作为插班生来到东北龙江县5中高三2班。这所中学是景星镇唯一的高中。这里的应届考生大多只能达到普通专课的分数线。今年高考的时间又提前到6月,对于入学较晚的王金博来说,别无选择只有加倍地努力。
为了尽快提高成绩,王金博要每日清早5点起床,在冬日气温低达零下20多度的清晨,赶到学校早自习。一天的课程下来,只有在晚饭后,他才会给自己几分钟松弛的时间。而后又早早地回到教室,开始了晚自习。他说之所以有今天学习的动力,要感谢在北京经历的一切。
每天的晚自习结束后,小王总是在夜色中最后一个离开。如今的王金博不再选择艺术院校这条路了,他说,今天的勤奋就是在积累着明天的未来。而在他的心里,那个没有实现的梦将是他一生的喜爱。随着冬季的逝去,雪开始融化,离高考的日子也就越来越近了。不知今年王金博的运气如何?他能否达到计划?如果落空,明年的他又会在那里?又会在做什么?明年真的是很近又很远的等待。
责编: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