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 救(段华)
央视国际 2004年09月01日 14:56
古人有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亦闻“人生遇一良师幸哉”。回首过去得十载,我所经历的岂止是一位良师的谆谆教诲,却恰如一个原本脆弱的生命在熊熊爱焰中动人演绎的一幕凤凰涅槃,而释放这种巨大能量的是重庆一中——我带病度过了5年的母校里老师们那一颗颗炙热的爱心。
94年9月,也就是我患病后的第一次高中校园生活,我遇到了谢蓉和王晓明两位老师。报到后,谢老师成了我的班主任,王老师作为一中主管学生工作的骨干也兼任了我所在班级的化学老师。两位老师,你们可否记得,在你们看我的眼神中也曾有过困惑和挑剔;但两个月学习生活的近距离接触,细心的你们注意到我对学习的狂热和对生活的投入,你们的目光开始显现出一中教师所特有的祥睿——发现我每一个闪光点,赞美我每一个出色的表现,即使一次小小的创新也会成为你们鼓励我的理由。
高二前的那个暑假,双眼几近失明破灭了我的踌躇满志;命运的阴霾让我的小帆船停航一年。一年之后,情况丝毫未见扭转,眼睛跟心灵的两处创口还在流脓。流言蜚语使肖康庄校长执意劝我退学,是王老师和谢老师向校长道明其间原委;深明大义的肖校长不但放弃了起初的决定,还破一中创校65年之先例,为我从市教委学籍处申请到了宝贵的第三次休学机会。
97年复学,又是您,王老师,在一中管理层为我积极斡旋,使我获得了考勤赦免权,让我能根据自己的病况调理学习计划。今天看来,那两年的身心缓冲对于如今的康复意义不菲。
99年高考前夕,当某些校领导对我的参考状态提出疑虑时,还是您,王老师的凿凿言辞和以身作保为我这只折了翅而无力高飞的小鹰赢得了宝贵的高考入场券。这让我想起一句古老的saying: The kindest heart has always the deepest insight——至善之人亦至察。
还有当年99级年级组的其他老师们,我又怎会忘记你们。是你们的包容和理解让我整个高三学习的中午时光有了栖身之所——住进了年级办公室;良好的复习和休息环境对于我高考场上的正常发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老师们对我的这种优待一直延续到了高考的最后一刻——在高考的三天里,年级组长谭朝祥老师特地在学校为我申请了一间午休室,为当时病情还一波三折的我雪中送炭。
从97年执教我化学的夏冬老师可不能不提。夏老师热情善良,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对优生、差生一视同仁,绝不偏心。记得高三的一次晚自习由于身体原因我未能参加,但老师预先提醒当晚的内容特别重要。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晚自习结束后我拨通了夏老师家里的电话。时钟已指向了深夜11点,电话那端夏老师一声热情的“你好”中仍掩饰不住疲惫的身心状态;当我问及晚自习的内容时,夏老师立刻来了精神,“段华,今晚的课很重要,你快把笔记本、书、卷子拿过来,我跟你说呀······”就这样,夏老师用电话给我上了足足半个小时的“晚自习”,将当晚最主要的内容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
夏老师的好还不止于此。记得填高考志愿的时候,由于精力和实力的限制,我对报考院校举棋不定。又是夏老师为我悉心分析,权衡利弊,最终为我选择了一所至今我都很满意的本科学院。
考虑到我健康状况的特殊性和大学与中学环境的巨大差异,夏老师两次专程到我即将就读的学院系领导办公室为我作入学后学习和生活的对接工作。刚开始,我所在系的系领导对夏老师对我的积极肯定并不以为然,不过一学期之后,系领导再看到夏老师时,竖起拇指,“一中的学生,人才!”。夏老师笑了,笑得那样开心,我也很高兴,毕竟自己没有辜负老师的付出。
在所有老师中,周启华老师是比较特殊的一位;作为政治高级教师的她从未在教室里给我上过一堂课,但课堂外,周老师却给我颇多教益。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为一些人的非议矛盾重重;成天思考着,“一中对我的帮助究竟是明智义举还是我通过自己的疾病不当得益呢?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搞特殊吗?”
周老师了解到我的苦恼后,平静地问我:“段华,你在一中有位高权重的亲人作靠山吗?”。我不解其意地摇摇头。“这就对了。大家帮你,首先是你带病坚持学习的坚毅品质让我们感动;其次校领导和老师们帮助你的方式也许在主观上会给人造成‘关心过度’的印象,但从客观上根据你当时的健康状况却是必需的;老实说,我们都在经历第一次。套用一句马列主义的话来说,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好孩子,对自己对老师都要有信心。”
是啊,没有一中上上下下的正确判断和处处为我着想的果断抉择,我有重归蓝天,自由翱翔的今天吗?
感谢重庆一中,感谢您对我多年来的悉心调教,是您让我这只被专家判过死刑的小鸟重获新生。在第2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在这一神圣的时刻,我献上自己的真心祝福和庄严承诺:“祝一中的全体老师和领导节日快乐,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愿你们每一天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同时我也会珍惜每一个发展的机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知识青年,将重庆一中‘求知求真’的精神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