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教育频道 >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 教师风采 > 正文

毕生职业一教鞭——数学大师苏步青

央视国际 2004年09月01日 20:12

  

 

  为学应竭毕生力

  2003年3月17日,101岁的数学大师苏步青平静地离开人世。苏老去世当天,上海复旦大学的师生们进行自发的悼念活动,在复旦数学系楼前,同学们用千纸鹤寄托着对苏老的思念。

  复旦校长王生洪:苏老逝世我们当然非常沉痛,一种怀念的心情油然而生。

  苏步青学生胡和生:一听到这个消息我觉得很悲痛,好像发呆了。

  复旦大学书记秦绍德:对于他的去世,我们仿佛还是在心里上有点受不了,因为苏老是我们全校师生员工的一面旗帜。

  苏步青,1902年生于浙江平阳,17岁时,东渡日本求学,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1931年苏步青放弃了日本的优厚待遇,回到处于灾难之中的祖国,尽管回国后历经坎坷,但他一直把“科学保过”作为毕生追求。新中国成立后,苏步青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带出了8位院士,一千多弟子。他为普及数学基础教育的贡献已超出数学研究本身。他“为学应竭毕生力”的精神更影响了几代学子。

  苏步清学生谷超豪:1977年,当时他已经75岁了,有一天下大雨,我们讨论班在数学系的房子里举行。那一带地势很低,大雨下来以后水都要到膝盖了。那天我们讨论班是两点开始,快到两点的时候我们都在教室着急,许多青年学生去参加了,他们觉得苏先生恐怕不会来了,下这么大的雨,又是这么深的水。但是我说苏先生会来的,苏先生对讨论班非常重视,风雨无阻的。正在我讲的时候,过了一会,苏先生就准时到了,他手里提了个胶鞋,雨伞在滴水,他就进来了,大家都非常感动。

  苏步青学生李大潜:毕业留校以后,我第一次到他家里去,我跟我讲了一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他说做学问就是要坚持。我觉得这句话实际上也是影响了我的一生,他当时讲他自己,怎么样子做学问。他说我每天要看书,这个任务不完成的话,我是不睡觉的,假如实在完不成,我第二天要把这个任务一定要补上去,不管是出差,不管是开会。我想他做学问,这种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这个精神,是一个科学家最重要的一个素质,因为科学是靠积累的。

  在这幢小楼里,苏老生活了近四十年,1996年因劳累过度住进医院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苏步青小儿子苏德新:这是我父亲的书房,这是他以前用过的,墨盘、毛笔,积满了灰尘,自从他病重以后不大有人来写了,这是他坐过的椅子,坐了几十个春秋。以前他经常每天早上进行锻炼,早上6点就到院子里种花,以前那里种了很多月季,那里是他种的葡萄、紫藤,春天的时候开满了紫色的花。在1961年困难时期,他还种了好多冬瓜,这个冬瓜非常大,我们从来也没有看到过,这么大的冬瓜一般是冬天,我们从来没有吃过冬瓜,他种的冬瓜,可以秋天收下来,到春节还放在家里面,这是我父亲以前他的另外一技之长吧。

  苏步青大儿子苏德明:我一共前后给他理了30年头发,这个是最长一个。我为他个人做的一个事情,当然这种自学成才的技术,最后还是得到一定的评价。那个时候我父亲告诉我,有一个人大代表和他一起参加全国的人大会,是个劳动模范,是理发师。他问我父亲,在路上他们见面,他说你的头谁理的他说我儿子给我理的,他说你理的很好。所以后来我除了给我父亲理以外,我还给我儿子理,我一直理到我父亲进医院,他插了很多管子,躺在床上,我才停止。

  这是苏老生前的影像,拍摄时,他已90岁高龄,每天仍然坚持锻炼。

  苏德新:他平时所用的信封他分两种,一种就是自己到商店里去买的,这个信封信纸是作为自己私人用的,私人朋友、亲属使用的信笺。然后他有些公事的,他是用公家的,那公家的一定不用于私人的,这个就是他公私分明。

  苏德昌:我父亲不但是信封、信纸,公家的和私人的分开,连寄信也分开,他说公家的信他都交给校长办公室,秘书寄。私人的信自己跑到大学门口,有一个小的邮局,到那儿寄,他年纪不小了,到最后已经是90多岁还这么干。

  在这间书屋里,苏老在世时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几年前,父亲住进医院后,子女们就一直保持着原来的摆设。

  如今苏老走了,他留给后人的将是精神人格的永恒追忆。1995年,苏老接受《东方之子》采访,那是他生前最后一次接受采访。

  记者:都说科学家在年轻的时候比较容易出成果,说您最辉煌的时候。

  苏步青:当然是,原来国际上面的说法,要发挥作用是四十岁以前,我是学数学的,二十几岁,当时因为国内人很少,矮子里的一个长子吧。

  毕生职业一教鞭

  1952年,苏步青来到复旦大学组建数学系,2003年,苏步青离开了我们。

  苏步青学生李大潜:离这里面有一个苏老的塑像,是为了庆贺他九十岁生日的时候专门给他造的,现在可以看到他还是微笑地对着我们,我们的图书馆实际上是国内数学图书馆最好的一个,这个和苏老多年的经营是分不开的。因为很多老的杂志你现在要弄都弄不到,当时在解放前的时候,很困难的年代,他有时候到国外去整本整本的抄回来。这个杂志是非常有名的,叫Crelle杂志,这个Crelle杂志的第一卷是1826年就有了,苏先生从1826年这第一卷收集起,他费了很大的劲把它全部收集起来,而且这一系列的都是从1826年开始收藏的,非常珍贵的一个数学档案。1978年年底的时候,我第一次出国,到法国去进修,他专门带着我到北京的北海公园,我们一起登的白塔。那时候我马上就要出发了,他还专门写了首诗给我,作为赠别的,其中有四句话,他诗里面说,“今日登临嗟我老”,就是他感到自己老了,“来年驰骋待君还”,就是到将来等你回来好好的干了,“银机顷刻飞千里”,因为我马上要乘飞机走了,“咫尺天涯意未阑”。所以这个四句诗我是一直记在脑子里面,就是说他把我送到国外去进修,比较长时间的进修,目的是很清楚的,就是要希望我将来回来,为复旦大学服务报效祖国。

  苏老之所以对自己的学生寄予这样的希望,与他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少年时由于饱受饥荒战乱又苦于无法救国,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他才感到教育救国强国的梦想不再遥远。对于教育,他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对名师出高徒的说法,提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而高徒多了才能出名师。一旦高徒出师了,他就鼓励学生超越老师。

  1995年9月接受《东方之子》栏目专访

  记者:我的第一个学生,他是地下党员,原来在杭州,浙江大学的叫郭超豪,他现在什么都超过我了,当学生超过您的时候,您心里是什么心情呢?

  苏步青:我觉得我学生超过我自己,我得到很大的安慰,没别的感觉,他们的成就,当然由我给他打个基础,但是主要的是要靠他们自己。各个都超过我了,所以我感觉不是谦虚的问题,实际上不可能一辈子老子天下第一,何况我还是一个党员,我这点初步地觉悟还是有的。

  苏步青学生谷超豪:你在这个老师的基础,在做一个工作,这个工作从内容结果来讲,你应该把你的老师的工作有所发展,这是个正常现象。作为某一项事情来讲,整体来讲,你要达到老师的水平,这是极不容易的事情。苏先生这样讲我觉得有两个用意,一个是他自己谦虚,对学生的鼓励,另外一个也对我们施加压力,他认为我们应该,培养出很好地学生,如果我们自己还没培养出很好学生的话,就有辜负他的教导了。

  1983年,苏老从复旦大学校长的位置退下后,他把大量的精力放在数学的基础教育上。在80岁时多次为全国的中学教师讲课,为中学生做报告,编写中学数学教材。他说,中华民族的振兴关键是基础教育。

  复旦大学书记秦绍德:我可以说是在五十年前,我就亲耳听到过他的教诲,那时候我还在中学,他在给中学生的一次报告会上,谈他在年轻的时候如何学好数学,谈到他学平面几何,曾经做过一万道题,这个在我们当时中学生来讲,觉得是非常震惊的。他说正因为他中学时期有这样的功底,后来才会在数学上有这样的发展,这样的话直到现在为止,五十年过去了,苏老的音容笑貌仍然历历在目。这对于一个当时青年学生来讲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像这样的报告,苏老一年要到很多地方,去为很多青年、大学生、中学生及一些青年教师,来做这个报告,所以他这个教育家,已经走出了校门,走向了社会。

  1998年,苏老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他把所得的100万元港币的奖金,捐给了教育事业。用于复旦数学系奖励基金和面向全国中学教师的“苏步青数学教育基金”。

  苏步青秘书王增藩:当初有人问苏老,说像你这样的名望,应该设一些比较高级的奖,比如说更高的一些奖项。但是苏老认为,他说我设立这个奖学金,就是要重视基础数学的教育,如果没有中学老师培养出比较好的学生,怎么样培养出更加高级的优秀的拔尖人才呢。所以我的主意就决定,放在奖励中学的数学教师和优秀的研究人员,这是我一贯的思想。

  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他对教师满腔热情,当时很多从事基础教育的数学教师,他们在基层工作,得到了他的奖励都非常激动。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还有西藏的名额,当时苏老说西藏地区,它的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他的数学教师能够做到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一定要坚持把西藏的数学教师,纳入到能够得到苏步青的数学奖里面,这个精神对我现在来说印象还是非常深刻。

  苏老一生与诗结缘,从事诗歌创作60多年,可谓“人生旅程,步步诗花”。如今在复旦大学的校园里,苏老的诗句已成为一道独特风景。作为数学家,苏步青在微分几何等研究领域取得过世界级的成就,但是他自己却喜爱用这样的诗句来总结一生“毕生职业一教鞭”。

   附:苏步青简历(1902-2003)

  苏步青,著名数学家。1902年生于浙江。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国际公认的几何学权威,我国微分几何学派的创始人。

  早在20年代,他的仿设不变的四次(三阶)的代数锥面,被命名为苏锥面。他的仿设微分几何的高水平工作,至今在国际数学界仍享有很高的评价。在射影曲面论研究中,对周期为4的拉普拉斯(Laplace)序列作了深入而富有成就的工作,这种序列被称为苏链。他在射影曲线论、高维空间共轭网理论、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中,作出许多贡献。70年代初期,他把数学曲线论中的仿射不变量方法,引入计算机几何学科,在全国造船工业中的船体放样、航空工业中的涡轮叶片空间造型,以及它们的外形设计等方面获得成功的应用。苏步青教授对我国数学学科的建设建立了功勋。


(编辑:英子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