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教育频道 >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 教师风采 > 正文

郑千一: 孩子与经典同行

央视国际 2004年09月01日 22:21

   


■郑千一在渭源县会川镇福和希望小学


    中华延续五千年没断代,尤其近代,虽劫难重重,但没垮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文化继承工作做得好!

    ———任继愈

    中国文化将是二十一世纪人类走向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凝聚力和融合器,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文化时代!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后,央视“关注未成年人”系列,本报“寻找身边的道德细节”系列都在为未成年人尽“养正”之责。但对少年犯而言,养正晚矣。据公安部门统计:2000年至2002年全国共判处未成年人罪犯14万人,年均递增9.5%。其中盲目性、冲动性、暴力性、模仿性、偶发性突出。固然,“养不教,父之过”,但社会在预防犯罪方面显然力有不逮。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无正即无德,无德即乱世。

    问题少年现状堪忧,更令人堪忧的是未来。专家预测:下一轮全球竞争是文化的竞争。目前有知识没文化的一代,如何竞争世界?

    华南师大附中化学教师郑千一,2001年始,自编“养正”讲义,开始了一个人的“中华古诗文经典文化诵读工程”。她欲以经典诗文营养一代缺钙的未成年人。她自称复燃古典文化这一死灰的点火者。迄今,广州、深圳、北京、湖南、甘肃等11省市中小学、幼儿园讲台上留下郑千一传播火种的身影。74岁老人缘何执著此事?她讲课的开场白解释了她之笃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国人的魂,一个没根没魂的民族怎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年多,古稀之年的郑千一拖着一条伤腿奔走各校,在未成年人心上播种根与魂。

    ■不要当教书匠,要当教育家

    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在哈佛大学讲演:“中华民族的祖先曾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后南方某媒体援引此话。遗憾的是,中华民族子孙错写祖先名言三个字,丢掉一句话———“为天地立新,为生命立命,为万事开太平。”郑千一见此,立即致信该媒体,请其更正,免误后人。

    该遗憾,无疑在郑千一多年心病上再添新痕。此前,她给众媒体纠错。如“天籁”后加“之音”属叠床架屋。“已所不欲”应为“己所不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错写成“不亦悦乎”……郑千一心病———两代中国人缺钙,缺中华传统经典文化之滋养。她焦虑,有文化传播职责之一的媒体尚错识祖先,受众怎指望他们补钙?而媒体集体缺钙源自“文革”对经典文化的腰斩,市场经济对它的弱化,应试教育对它的摧毁。相比之下,优秀古典文化遭遇的连根拔起与郑千一的受益及推崇形成强烈反差。

    郑千一出身于湖南隆回一个教育世家,四代80余人从教。外祖母创办“滕氏女塾”。郑千一两岁跟随兄姐去私塾听塾。私塾设在爱莲池畔,周边植有柳树、梧桐树等。三年耳濡目染,郑千一在没人专门教授情况下听会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幼学琼林》、《论语》、《大学》、《孟子》。“小荷才露尖尖角”、“留得残荷听雨声”则是在实景中即刻领会。儿时记忆,郑千一受益一生。尽管她“当时也不理解,但懂事后慢慢就懂了”。懂事后的她逢遇人生结绊,祖先智慧、胸怀、风骨、气节、操守、处世之道自会显魂解难。因此,她总结“经典具长效性、现实性”。长效性、现实性是她日后讲经动力,湖湘文化中兴学传统是她内驱力。

    “文革”中,郑千一回乡探亲,时被打成历史反革命的父亲无薪无职,“有书读就行。”他安慰女儿。每日,他在梧桐树下诵读经典。一日,郑千一陪他背诵王安石的《孤桐》:“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深,阳骄叶更荫,明时思解愠,愿斵五弦琴。”郑千一听出诗外之音。父亲希望郑千一“不要当教书匠,要当教育家”。

    “文革”期间,郑千一因“执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而遭酷刑。她剖腹生下女儿仅7天便被造反派揪去批斗。造反派故意往她身上浇冷水,从头到脚,肚皮伤口疼得她撞墙。造反派还扬言要摔死生命仅7天的“孽种”,其逻辑是“老子反动儿混蛋”。为防不测,郑千一丈夫连夜翻墙将女儿寄养别处。在别人家长大的女儿与郑千一至今隔膜。郑千一感慨此生“呕心沥血做教师,撕心裂肺当母亲”。

    疯狂年代,郑千一痛惜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恕、仁义、孝悌、良善、诚信等君子之风皆被人性中兽性践踏。冷水泼身的痛楚让她萌生教人读经想法。此前,她读经仅为独善其身,教人读经是为遏制兽性,修身养性,以人为镜,以史为鉴。她相信“读经能使坏人变好,好人变得更好”。1971年,郑千一教授4个有文学天分的学生读唐诗宋词、《论语》,并托人从香港买回四大古典名著。她从教经验,一个班上也就一两个有天分的人。际遇天才,既是老师幸运亦是挑战。如果平庸老师忽略了天才,她说:“误人子弟比杀人还厉害。”尽管她此时身处逆境并罪加一等“用封建文化毒害学生”。但她“不信邪”,“只要对学生成长有利,就干。”白天她被人当鬼,晚上她被人称师。如今4名天才皆在文坛耕耘。

   从教40年,一直做班主任的郑千一课内教化学,课外教文学。《名作与欣赏》、《古典文学》,她与学生共赏十几年。她至今还在阅读研究深奥的《老子》。她家书柜里,不见一本化学书,全部经史子集,还有中小学语文教材。距经典文化渐离渐远年代,语文课本是惟一正规接触圣贤途径,但她遗憾,现行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比例偏少,小学仅有古诗36首。36首,郑千一可惜“记忆的浪费”。据心理学家研究:1岁至13岁是人记忆力黄金阶段,黄金阶段中的黄金时段是2岁至7岁。该阶段孩子心性纯净,背一句记一句,她自己即是范例。她经验:“如果其他东西失而可补,童子功则是无法弥补的。”郑千一注意眼下大多数孩子的童子功用在课内背教条,课外背广告。两代人的黄金记忆一在批判孔孟中、一在漠视传统中流失殆尽。记忆空白等同道德缺养。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人生四段教养环环相扣。郑千一以不容置疑口吻评说世风日下与缺养———远离圣贤、背弃经典密不可分。

    郑千一讲课中屡屡提及中国、埃及、印度、巴比伦四大文明古国,其中三大文明遭遇断裂,唯中华文明尚存。其因,得益“文化香火没断代”。尽管上世纪经历三废。1912年1月19日,国民政府教育总长下令“小学堂读经科一律废止”。同年7月再令“各级学校不应祭孔”。1917年,“白话宣言”问世后三年,小学语文课彻底变脸,改文言为白话。“文革”中砸烂封资修。但郑千一认为“三废是废在表层,如今是断层”。

    郑千一以匹夫有责心态投入断层重整———抢救国粹,抢救记忆,抢救自己的时间,抢救未来。

    ■古典文化对我人格形成、思维方法及科学研究有如阳光和水

    四位诺贝尔奖得主皆受中华经典文化启蒙及日后受益,为郑千一实施的诵读工程找到有力支点———

    杨振宁说:“我之怀疑O.LAPORTE的奇遇不灭定律,这和我在西南联大读《易经》心得有关。《易经》中既有阴阳相似的道理,又有阴阳消长或阴盛阳衰,阳盛阴衰,剥久必复,否极泰来的道理。”杨振宁启蒙于《孟子》。杨父很早发现杨振宁在数理上“有异秉”。睿智的父亲并没强化、发展其子天分,而请清华大学国文教师教他国粹。初中两个假期,杨振宁背会《孟子》。杨振宁形容古典文化对他人格形成、思维方法及科学研究“如阳光和水”。获奖后,他理解和感激智慧的父亲对他智慧的栽培。

    李政道是从周敦颐《太极图》中萌生灵感:“中国传统文化给了我深刻的思想启迪。形象动荡的太极图,深深表达了宇宙星云至电子质子的一切形成。”

    丁肇中在传统文化教育下长大。他说:“《大学》的格物致知精神使我成就大业。”他希望中国下一代对格物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实验精神真正融为中国文化一部分。

    日本人汤川秀树母亲是中国人。他启蒙于《论语》、《孟子》、《老子》、《庄子》。他最爱《庄子》是因《庄子》使他开窍。“一天,我正在思考基本粒子时,忽然想起庄子一段话,‘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遇于混沌之地……’‘倏’与‘忽’如两个粒子相遇于混沌之地,是粒子对撞吗?‘混沌’是更基本的粒子构造吗?”由是,《庄子》确定了汤川秀树的“介子”理论。汤川秀树所著11种著作中,3本物理,8本哲学。他的哲学思想基于中国古代哲学。其中一本书开篇即引《庄子》语“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他评说《庄子》“文中有严厉的真理”。他承认:“中国传统文化给了我作为一个科学家的思维和个性。”另一感悟,“科学、哲学间存在‘高度的统一’。”

    汤川秀树回忆幼年读经“真是不懂,但在不知不觉间竟无师自通了”。

    另一诺贝尔奖得主普里高津说:“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侧重研究整体性的自发性,研究协调协和……可逆与不可逆,对称与非对称,确定论与不确定论,有序与混沌等都无法在机械论中容纳,但在《周易》中得到了自然合理的解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科学报告摘要刊登《科学的未来是什么》中有段话:“大爆炸之前是什么样子?严格地说,什么都没有,包括时间、空间。”此话与《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相似。美国物理学家F.卡普拉在《物理学之道》中预言:“西方物理学发展及思维必定要走到东方哲学道路上去。”事实上,科学实验证明:老子的“道”论已超过“原子构成论”。“道”既是哲学又是科学。国学大师文怀沙认同此说:“中国传统文化有极强的内凝聚力、外渗透力,融合力和再生力。它必将根据系统进化功能形成新的结构,并依靠自身活力发展现代化。”实例是,日本企业运用《孙子兵法》将产品推向世界,中国海尔管理得益于《老子》。

    1988年1月24日,澳大利亚《堪培拉时报》刊登197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在“面向21世纪”国际会议上的演讲“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前,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上述支点支撑郑千一推介口号“承千年经典,拓中华未来”。

    ■童蒙养正,圣功也

    1988年,郑千一和在华南师大附中教授物理的丈夫同时退休。退休后义务教孩子们读经,他俩夙愿亦是信仰“童蒙养正,圣功也”。郑千一尝试“从根救起”。

    郑千一继承父言自勉“天生我才必有用,天不用我我自用”———她教邻居、同事孩子诵读经典,同具国文根底并酷爱西方古典音乐的王念给经典配乐。如《老子》八章《水》配舒伯特小夜曲,中西古典相遇,郑千一欣喜:“效果好极了。”组织家庭配乐诗朗诵,这样规模不是郑千一理想,她计划从点到线到面到片,即从家庭课堂到幼儿园、学校再到社区。2001年,郑千一携带自编讲义走向幼儿园、学校。

    迄今,郑千一仅走进3家幼儿园。她来之前,孩子们只会背“床前明月光”、“锄禾日当午”。大多数幼儿园婉拒她理由:我们有自己的教学进度。郑千一侧面了解园长、教师古诗文根底,其浅薄是她意料中的,因浅薄而排斥经典排斥她,郑千一做好了“吃钉子的准备”。她又到中小学推介,学校有足够理由内心质疑:一、教化学的怎能教古诗文;二、无中文学历;三、经典文化与升学考试无关;四、传统文化中糟粕如何处理;五、孩子不理解,怎能背下来;六、推介目的(名、利)。有人冷嘲“一个老朽搞复古”。说出口的拒绝理由:“现在课程这么多,孩子减负都来不及……”重名分和短识使无名无位的郑千一的推介之路艰涩多舛。

    同幼儿园一样,学校教师对经典文化认知亦有限。郑千一焦虑“缺钙的一代怎么给同样缺钙的补钙?不识圣贤,谈何以人为镜,不读历史,谈何以史为鉴?”缺钙现象强化了郑千一“非冲进去不可”的韧性。她对一些学校无数次重复:“这样吧,我试讲一次,看效果如何,如果受孩子们欢迎,我再来,否则,这就是最后一次。”

    在广东省原副省长王屏山支持下,郑千一终在深圳碧波中学试讲《腹有诗书气自华———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旗开得胜”的第一讲使她赢得一年半读经实验。继而扩展天河区18所中小学,后到顺德、番禺,再后到外省。各校将读经作为德育课的有益补充,每日诵读10~20分钟。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象是,校长、教师、学生同步诵读。数讲之后,郑千一给老师留下教案,再去开辟新战场。教案上有她寄语“童蒙养正,圣功也”。

    郑千一所用教材《名言三百句》、《三字经》、《弟子规》,还有自编讲义30篇。实践中,孩子记忆力、理解力及发散思维的应用能力皆超出她想象。

    某小学一年级学生因其父打麻将影响他未完成作业。老师让他用《三字经》说父作为。该生脱口即出“养不教,父之过”。4岁半婷婷的外婆从云南来,她递给外婆拖鞋时说“既来之,则安之”。1岁10个月的李婧见家中窗帘被风吹起时有道阳光射进,遂手指阳光吟道“疑是银河落九天”。逢家有来客,她必笑问“笑问客从何处来”?两岁半的宁宁喝枸杞子汤时念念有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一次,宁宁饭粒撒满桌,阿姨生气训她。她说:“姐姐,我错了,但‘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我还是很可爱的。”宋沅聪如厕后,边洗手边说:“便溺回,辄净手。”她母亲往她碗里加菜,她捂碗制止“食适可,勿过则”。刘嘉过分淘气让单亲母亲厌世。读经一年多,“吃有吃相,站有站相”的刘嘉让他母亲也开始读“教人学好的古书”。教师叫三个学生在黑板上默写一首诗。其中两个写完,剩下一个侧头偷看,座下立即响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汪若男作文,“中午我很难过,B卷考试没得100分,回家路上忽然想起‘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心情好多了。”学生称复习功课是“温故而知新”。考试不作弊叫“君子慎独”。杨司宇在日记上一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毕健学会识别益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损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张小穗终于脱离网吧,功在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王冠国打架骂人恶习曾让教师、家长断言“孺子不可教”。读经后,老师说该生有“脱胎换骨的变化”。郑千一问他“怎么变乖了?”男生后悔从前所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愿挨别人打,我也不愿打别人。”

    一次,郑千一讲“三人行必有吾师”。有学生立即反驳“如果三人中有强盗、小偷、杀人犯,也是吾师吗?”郑千一说:“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却之”、“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就是广东方言里的“滚水落脚”。你们见到不好的人事要立即躲开,习相远嘛。她讲“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70多岁的人两臂斜伸,屈一条腿向后做出“少”字状。她说文解字:“少儿不能独立是因知识少,只有多学本领,才能立世。”

    每年芒果成熟,某校总有学生破坏学校纪律,棒打果实。2002年,1100公斤芒果安然无恙。校长欣喜地告诉郑千一“经没白读”。两年来,逢此季节,学校组织学生在芒果树下读“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某三年级学生断言:“现在的贪官肯定小时候没学过这段话。”郑千一在《芒果树下听天籁》文中抒其兴奋“精神物质双丰收”。

    一曹姓家长感激郑千一:“女儿从小跟您读经是她的福气。我们是被耽误的一代,我39岁才读《老子》,真是受益匪浅,只是太晚了。”

    甘肃是郑千一建点最多的省,5所学校,1个妇女读经班。教妇女读经,郑千一想法是“一名男子读经修炼的是自己,一名妇女读经影响的是全家人甚至几代人”。渭源县会川镇福和希望小学得郑千一赠送的1000本《弟子规》。校长杨步文经郑千一短暂的普通话训练后,2002年冬,在家义务举办中华古诗文假期学习班。用工资购买《正蒙宝典》及VCD。身居大山深处的杨步文认识“读经利在当前,功在千秋”。激励杨步文如此做法的是郑千一。今年五一长假,郑千一去福和小学路上,患有糖尿病的她因没带够胰岛素,生命处于险地。当地陪同怕出意外,请她立遗嘱“自愿来此地讲课”。杨步文感动“70多岁的人还这么实干,我有什么理由玩虚的”。

    广州市有138个城中村,其黄赌毒之猖獗令郑千一忧虑“将来小鬼当家,会比父辈更烂,怎么了得?”市领导曾言“最头痛这138个城中村”。郑千一心说“我来帮你治头疼”。今年春,郑千一带书走进石牌村。“未进石牌村,麻将声先闻”,郑千一形容。她自信有一天“未进石牌村,读经声先闻”。据石牌小学教师反映“粗言烂语现象少多了”。

    今年,113中脑瘫女孩陈楠参加高考消息见报后,郑千一送她一套《中英文儿童经典诵读》以成全她从事汉语语音学习志愿。陈楠本有半条命,但教育赋予她整个生命。郑千一讲课时总以陈楠为例诠释教育最高层次“渗透生命意识全过程”,经典文化即是。相比之下,在应试教育下长大的马加爵,一个学习生命科学的人并不知道自己及他人生命的意义,不幸成无根无魂人的典型代表。郑千一不讳言“这是应试教育、重理轻文的恶果。重教授知识和技能,轻传承文化”。同样,上世纪80年代初期,海外华人学者就批评和忧虑祖国内地培养出来的学生ABC很好,XYZ很灵,就是不了解国粹,陌生经史子集,疏远文天祥、史可法。这样的人怎能为中国服务?怎能为中华民族服务?怎能成经邦济世人才?可惜,警钟没得到足够回应。

    近期,郑千一欲带700本《弟子规》进少管所。她准备“花大力气”为这一严重缺养的群体养正、养志、养德。

    迄今,郑千一购买了2000多册《中国文化断层重整工程———儿童中国文化导读》,500多册《中华根与本》,在11省市撒下弥补断层的种子。人称郑千一是进行中国文化断层重整工程的实干家。

    ■读经能化成天下

    走过11省市的郑千一喻己如火引子,点传统之火,传现代之人。她期待燎原之势。“实事求是地讲”,她说:“下边的火已烧起来,关键是上边如何浇油。”甘肃临洮县纸房贾彩虹的读经经历让郑千一欣喜民间火种的珍贵。贾彩虹偶然接触《木兰辞》后即被迷住。遂读《四书》、《五经》,之后又教女儿读,再教邻里孩子读,继而书香传至外乡。孩子们“越来越规矩”的言行让她决心办所重在读经的幼儿园。中科院院士、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杨叔子要求博士生背《老子》、《论语》。理由是“文理本是同根生,文理分家,重理轻文易使科技领域缺乏原始创新”。郑千一点火之地,学校、家长、学生皆因“尝到甜头”由被动转主动。

    2003年,温家宝履任总理之际,引《大学》言“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说明中国农村税费改革存在问题。郑千一从总理引经中读出“有意传播经典文化”。当前,举国上下都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狠抓素质教育。郑千一理解的素质教育即人文教育。《易·贲》言:“刚柔相济,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读经—人文—德育—素质”,郑千一肯定经典文化是化成天下基础。“半部《论语》治天下嘛!”

    汤一介说:“一种文化有了深厚的根,才能吸收外来文化。”郑千一以诸多事例佐证浅根无根之害———事故瞒报、肇事逃逸、师德蒙垢、医德败坏、商德沦丧、乌纱重于百姓等,当人们从各种角度解剖其因时,郑千一统而归为“文化”。她说:“环境形成文化,文化产生能力,能力决定经济。在法制不健全社会,特别是地方,施政者施行的是仁政,暴政、庸政、懒政,基本取决于他所具文化。”如“移树进城”,这一在多座城市实施的政绩工程违反了“道法自然”之理。古人尚知“顺天之木,以致其性”,21世纪的人却置树于死地。

    现年74岁的郑千一经常一觉醒来,庆幸“还活着”,来日有限的她视培训教师、义工为第一要务。她希望更多学校开展诵读工程———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文/李彦春)



(编辑:英子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