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教育频道 > 引雅入俗张恨水 > 首页 > 正文

张恨水轶事

央视国际 2004年10月20日 16:53

  陈嘉祥 张天授

  张恨水是20世纪30年代颇负盛名的通俗小说家。他是安徽潜山人,早年学农,曾经就读于蒙藏垦殖学校,从青年时代就酷爱文学,辍学后曾从事话剧活动。1919年他去北平求职,先后担任过《益世报》、《世界晚报》编辑。“五四”运动后新文学蓬勃发展起来,张恨水开 始从事文学创作。他的早期作品有《紫玉成烟》、《南国相思谱》等,代表作有《啼笑因缘》、《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八十一梦》、《魍魉世界》、《牛马走》、《傲霜花》等。因为他的许多作品(尤其是早期作品)都属言情小说,故曾被目为“鸳鸯蝴蝶派”作家。

  1924年,他的章回小说《春明外史》在《世界晚报》上开始连载,揭示社会生活的黑暗和矛盾,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许多报纸纷纷约稿。《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长篇,情节曲折动人,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 “恨水”之由来

  张恨水本名心远,“恨水”之名是他发表作品所用的笔名。不少人对其何以署名“恨水”不解,因而产生种种猜测。

  抗日战争时期,张恨水来到重庆,寓居南温泉,当时陪都一些爱好文学青年,钦慕张恨水之名,常到南温泉他的住处拜访,请教于他。张恨水都热情接待。有人曾问他何以用“恨水”这个笔名,张恨水回答说,“恨水”两字是取自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乌夜啼》中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句中之意,为的是时刻勉励、提醒自己要珍惜时间,不要让大好时光像流水一样任其白白消逝而无所作为。 《啼笑因缘》牵红线

  关于“恨水”之名,当时确实流传着一些传言,有的说张恨水暗恋某某名女士,因为始终得不到美人的青睐,失恋失意之余,忿而假借《红楼梦》贾宝玉的话:女人是水做的,引申而成“恨水”。其实这完全是子虚乌有的臆造,而张恨水的爱情和婚姻不但十分美满,而且颇有传奇、浪漫色彩。

  张恨水的妻子名叫周南,比张恨水小近20岁。她原是北平春明女子中学的学生。周南读了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啼笑因缘》后,她觉得自己的身世和书中的沈凤喜十分相似,很受感动。所以对《啼笑因缘》一书爱不释卷,成天捧着《啼笑因缘》,弄得她与书中人物感情交融,悲戚欢喜,如醉如痴,不能自己。由于读《啼笑因缘》,使周南对作者产生了爱慕之情。后来经朋友介绍撮合,双方情投意合,于1929年结秦晋之好。当时张恨水35岁,周南才16岁。两人婚后情深意笃,十分恩爱,周南还成为张恨水写作、生活的得力助手。 “待漏斋”里创新作

  “七·七”事变后平津告急,张恨水不愿做亡国奴,离开北平,辗转来到重庆。经张友鸾介绍,应陈铭德之请,在《新民报》任主笔,从事副刊编辑工作。他和张友鸾、张慧剑、赵超构,被人呼为“三张一赵”,成为《新民报》的台柱。

  1939年,日机对重庆狂轰滥炸,主城区大量房屋被炸毁,许多人为避日机空袭,纷纷迁居市郊。张恨水也为此而搬到市郊南温泉。当时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张恨水根本没有能力自己建房,便租了农民的三间茅屋居住。伴随他的是他年轻、美貌的妻子周南,真个是“恩爱夫妻苦也甜”。这三间茅屋,墙壁是竹片编的篾笆折,糊上一层黄泥巴,四周用几根木头作房柱,屋顶盖的是稻草,下起雨来,满屋皆漏,所以每当乌云密布,山雨欲来,两人就得赶紧用盆罐碗杯等一切可以盛水的东西放在漏处,书桌用油布盖起来。张恨水给这租住的茅屋起了个名字:“待漏斋”。他在重庆的大半作品,如《八十一梦》、《魍魉世界》、《牛马走》等,都是在这“待漏斋”完成的。他的年轻妻子周南,伴随他在这“待漏斋”中度过了八年岁月。 “张冠尹戴”遭贼偷

  张恨水的名气很大,可是当时他在重庆的生活却十分清贫。除了住在逢雨必漏的“茅草棚棚笆笆门”的“待漏斋”外,相伴只有“相濡以沫”的年轻妻子周南。家徒四壁,别无长物。

  他喜欢穿长衫,也没钱买高档的西装革履,外出时套上马褂,既可遮丑,又能御寒。但他也只有一单一夹两件马褂,替换着穿。他和潘梓年被称为新闻记者中的二“马褂先生”。

  在他们租的这栋破茅屋“待漏斋”的另一半,还住着另外一户人家。这家人姓尹,男主人是一位内迁的大学穷教授。两家相处倒也十分融洽,尹教授的小儿子叫尹兆琦,还常常跑到张恨水家里玩。

  在旧中国,知识分子大半都是很穷的。也许是张恨水名气颇大的缘故,小偷以为这位名动华夏的大作家一定很有钱,有一天夜里竟然来“光顾”张恨水。不想黑灯瞎火,小偷却摸错了地方,“张冠尹戴”,竟然钻到尹教授家里。谁知尹教授也是穷教授,除书以外别无长物。小偷在房里翻了许久,却找不到一点值钱的东西,一边找一边咕哝:“今晚黑硬是倒霉,名气恁个大的张恨水,啷个恁个‘干’嘛!”实在没有东西可偷,只好把尹教授的“拜客衫儿”给偷走了。张恨水却因此幸免于难,未遭劫洗。 《八十一梦》成残梦

  张恨水怀着满腔爱国热情来到陪都重庆,亟想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中去。可是到了重庆以后,看到的却是官僚政客们贪污腐化,纸醉金迷;广大民众却贫困饥饿,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前方战士浴血苦战;后方官僚却花天酒地,大吃大喝。当时重庆米价暴涨,老百姓为购平价米,半夜三更就起来排长队。国民党当局分配给公教人员一部分平价米,张恨水常常从七星岗《新民报》社扛着半袋糙米回到南温泉家中,过着仅可维持温饱的最低生活。国民党官僚利用手中职权囤积居奇,倒买倒卖,大发“国难财”,激起张恨水的愤慨;人民大众的贫困生活,使张恨水十分同情,他的作品转而为反映下层社会的生活问题,《牛马走》、《傲霜花》就是这样写出来的。在报上开始连载,就成为广大民众喜爱的作品,竟相阅读。因其作品贴近民众生活,当时凡是连载张恨水作品的报纸销量就会上升。

  1939年12月,张恨水的新作《八十一梦》在重庆《新民报》连载,受到读者的欢迎。他假托“说梦”,用嬉笑怒骂的笔调,揭发那些腐朽丑恶、丧尽天良的官僚资产阶级,给予无情的抨击、鞭挞,痛快淋漓。民众看了心头解气称快,国民党当局对之则咬牙切齿,所以在结集出版单行本时,受到图书审查委员会的刁难,被砍去大半。为此,张恨水写了一篇“楔子”说:《八十一梦》书稿完成以后,妻子没有收藏好,孩子在书稿上洒了些菜汤,结果许多“梦”都被贪吃可恶的耗子咬坏了,致使“八十一梦”竟成了“残梦”了。读者自然明白所指,对国民党当局限制言论出版自由感到愤慨。 谦拒生日庆祝茶会

  1944年5月16日,是张恨水50寿辰,又是他从事新闻工作和小说创作30周年的纪念日。全国文协、新文学会、新民报馆等团体原打算联合发起纪念茶会以示庆祝。张恨水却谦虚地加以拒绝。

  在他生日这天,重庆《新华日报》还发表短评说:“由于恨水先生的正义感与丰富的热情,他的作品无不以同情弱小、批抗强暴为主要‘题目’。也正于此,他的作品得到最广大读者的欢迎。”对张恨水的作品作了肯定。作家老舍也代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写了祝贺文章,并集张恨水作品篇名题诗,发表在《万象周刊》上:

  “上下古今牛马走,文章啼笑结因缘。

  世家金粉春明史,热血之花三十年。”

  许多朋友和不相识的人,其中大半是他热心的读者,闻讯自发前往新民报馆,要求参加庆祝会。他们送来寿礼、聚餐金。张恨水却避寿于南温泉家中,坚不受贺,并要把贺礼、贺金一一退回。事后,他在《新民报》上刊登了一篇《总答谢》声明:“我的朋友不是忙人,就是穷人。对忙朋友,不应该分散他的时间;对穷朋友,不应当分散他的法币。于是我变为恳切的婉谢。”

  张恨水先生这种谦拒生日庆祝的行为令人钦佩,所以老舍先生称赞说:“恨水先生不以有名的作家自居,他不要装饰自己的金字招牌。”

  稿件来源:《文史月刊》2002年第3期

  张恨水简介

  (1895~1967)现代作家。原名张心远,笔名愁花恨水生、恨水。祖籍安徽潜山,生于江西广信。从小喜读中外文学作品。少年时代主要在江西读私塾。16岁回潜山自学。后考入蒙藏垦殖学校,因学校解散而返乡。1918年任芜湖《皖江日报》编辑,开始写作生涯。191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南国相思谱》。同年赴北京,任《益报》校对、上海《申报》驻京办事处编辑、北京世界通讯社编辑。1924年主编《世界晚报》副刊《夜光》,此后创作了大量社会言情小说。1935年举家迁至上海,编辑《立报》副刊《花果山》。次年往南京与张友鸾创办《南京人报》,编辑副刊《南华经》。抗日战争爆发后到重庆,任《新民报》主笔,并主编副刊,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写了许多小说和诗文。1946年任北平《新民报》总经理,编辑副刊《北海》。1948年辞去《新民报》职务,结束了40年的新闻生涯。1949年初发表他的回忆自己生活和创作的《写作生涯口亿》。此后任文化部顾问、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所写长篇小说《秋江》、《孔雀东南飞》、《凤求凰》等发表于香港、上海等地的报刊上。

  张恨水的小说取材广阔,新闻性强,追求情节的曲折起伏,故事的生动有味,注重语言的平易晓畅,注意读者的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运用章回体这一艺术形式表现现代生活,茅盾说:“在近三十年来,运用‘章回体’而能善为扬弃,使‘章回体’延续了新生命的,应当首推张恨水先生。”(《关于〈吕梁英雄传〉》,《中华论丛》第2卷第1期,1946年9月1日)张恨水一生写了约3000万字的作品,中长篇小说达100余部。他是由深受鸳鸯蝴蝶派影响的旧派小说向现代小说过渡的代表性作家。20~30年代初所写的言情小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缘》,通过恋爱悲剧反映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后者更是风靡一时,它将言情内容与传奇成分读为一体,在传统章回体式中融入西洋小说技法,吸引了各个层次的广大读者。“九·一八”事变后所写的以抗战为题材的“国难小说”,如收在《弯弓集》内的短篇小说,意在“鼓励民气”(《弯弓集·序》)。中篇小说《巷战之夜》,则直接描写天津爱国军民反抗侵略、浴血奋战,艺术视野趋于开阔,格调趋于豪放。写于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后的长篇小说《八十一梦》和《五子登科》是揭露国民党腐败统治的社会讽刺小说,巧于构思,富于想象,讽喻辛辣,现实主义成分明显增强。此外,长篇小说《落霞孤鹜》、《银汉双星》、《满江红》、《夜深沉》、《蜀道难》、《水浒新传》、《大江东去》、《石头城外》、《热血之花》、《纸醉金迷》、《魍魉世界》等都是有影响的作品。还著有古典文学论集《水浒人物论赞》、散文集《山窗小品》,以及大量杂文和诗词等。

(编辑:英子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