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正文

上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实”字上做文章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19日 09:33)

  新华网上海1月17日电 (记者刘丹、刘军)2004年中秋节,从湖北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生胡勇军,在导师的邀请下,和班级中外省市的同学一起在导师家共度佳节,交流生活学习中的思想困惑。“任何学生在这样温暖的环境里都会自然而然地敞开心扉互动交流,感觉比上一大堆空洞的思想政治课来得有效。”胡勇军说

  。

  近年来,上海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力求在针对性和有效性上取得突破,在工作方式上进行了一系列新的尝试和探索。

  学生党支部“落户”生活园区

  “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不应仅停在说教上,还应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突出实效性。”上海市科教党委副书记翁铁慧说,

  随着全国高校学分制改革的整体推进,大学生选课自由度进一步加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出现“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班”的现象。

  在班级概念日趋弱化、学生流动性日趋增强的情况下,2001年,上海交通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将学生党建工作主动覆盖到学生生活园区——以楼栋为单位,在77幢学生宿舍楼建立学生工作党支部——按照“寝室就近、关系就熟”原则,一个党员联系五个入党积极分子、一个入党积极分子联系五个普通学生,以楼层为小单位将学生紧密凝聚起来,统一受楼栋党支部管理,形成“树干”“树枝”相互依托的“发散型党建工作模式”,实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学校园空间的全覆盖。

  上海交大新生石建才从四川考入交大仅一个半月突发急性阑尾炎,楼栋党支部负责人带领楼层学生及时将其送至医院,并有组织地进行24小时不间断陪护,石建才在病房中感受到了集体的关爱。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上海交通大学每幢宿舍楼都实行“学生党员挂牌”制——所有楼栋内的学生党员的照片、寝室号码、电话及邮箱,都公布在宿舍底楼的公告栏上。有些楼层党支部还专设“党员接待日”接受学生的日常咨询,为学生解疑释惑。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交通大学一幢宿舍楼一般配有3台洗衣机,但要供楼内四五百位同学使用,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加上学生学习时间紧迫,洗好的衣服不能及时取出白白占用机器,洗衣服着实成了头疼事。但在楼栋党支部成立后,洗衣难题得以缓解:每层楼的党支部成员负责收集楼层管辖区的废报纸,每个月用卖废纸换来的钱增添小面盆,及时将洗好的衣服转移,增加洗衣机的使用频率。

  “有问题找党员,已在交大校园内形成气候。”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学生工作处处长徐国权说。通过学生党员的带头作用,让学生在无形中接受党的先进性教育,让更多学生坚定跟党走的信念。截至2004年6月,交大学生党员总数已占学生总数的24.1%,入党积极分子比例高达65%。

  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与学生自身需求“捆绑”推进

  随着大学生对就业问题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上海各高校及时创新德育教育模式——将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从大学生切身利益出发,对大学生群体中进行职业发展教育的同时,开展思想教育、诚信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相关思政教育。

  上海复旦大学主动与上海市就业指导中心、上海市杨浦区就业指导中心及上海市杨浦区科委等政府部门合作,建立大学生职业指导和就业实习基地,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和“创业训练营”活动,积极引导有创业热情的毕业生组成团队、尝试创业。

  在此基础上,复旦不失时机地引导毕业生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积极组织发动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工作,投身到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去。

  上海交通大学在加强学生就业指导的同时,建立学生诚信系统,以诚信数据为载体,整合信用资源,建立学生个人信用信息库和奖优罚劣的信用机制,引导学生走上社会后“诚信工作、诚信做人”。

  为了让大学生能自由发出“声音”,加强归属感、树立“主人翁”意识,上海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德育与校园民主化管理相结合的新途径——复旦大学举办的“校长书记午茶会”已坚持了4年,近年来又增设了“部处长沙龙”,成为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渠道;华东师范大学的“校领导与学生恳谈会”针对校园舆论焦点、热点问题,着眼于解决学生实际需求,展开讨论。此外,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等上海多所高校,还实行了由学生自我推荐、校长聘请的“校长助理制度”,学生课余时间到校长办公室“上班”,参加校长办公会议了解学校重大事件及其决策过程,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荣誉感,培养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学校主动为我们搭建参与学校事务的平台,不仅锻炼了我们应对各种事务的实践能力,更培养了一种民主参与的主人翁意识,为我们找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即将毕业的华东师范大学大四学生蒋礼说。

  上海交通大学学工会(学生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学工处(学生工作处)处长徐国权说,学生在“感受关爱”“品尝甜果”的同时,必将极大地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及回报社会的使命感。换而言之,只有当学生个体发展受到学校充分重视和支持时,学校的思政教育才能可亲、可信,有感染力、影响力,真正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

  高雅艺术进校园,提升大学生人文艺术修养

  高雅艺术是大学生陶冶情操、提升修养的重要载体。由上海市科教党委、上海市教委主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上海各高校已进行了整整10年。

  据上海市科教党委副书记翁铁慧介绍,10年来,上海近百万名大学生观看了中外专业艺术团体表演的1200多场京剧、昆剧、话剧、歌剧、交响乐、芭蕾舞等多种形式的文艺演出。上海民族乐团、上海芭蕾舞乐团、上海歌剧院、上海歌舞团等13家上海艺术院团成为了上海各高校巡回演出的“常客”。廖昌勇、孔祥东、杨学进、黄豆豆等数以百计的艺术家亲临现场为大学生演出,对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艺术的感召力下,上海大学生从台下走到台上,发挥大学生社团优势,自编、自导、自演话剧、小品、器乐、舞蹈等节目。

  复旦大学各社团根据学校研究生支教团赴国家重点贫困县——宁夏西吉县支教服务的亲身经历,经过两年精心创作、编排了一台大型话剧——《托起明天的太阳》,其中感人的一个个支教故事,让大学生们为之感动和震撼。

  上海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陈立民说,高雅艺术是在高校思政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抓手,通过高校一系列感人至深的“红色演出”,有利于在大学生群体中奏响爱国主义主旋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此外,上海外贸学院积极推进学生社区精神文明和社区文化建设,组织“文艺进社区”“大学生公寓文艺展演”等活动,并在每年4月和11月集中学校各个社团和文艺演出队伍的力量在学生社区“开展文化主题月”活动,使学生社区文化真正走近每一位大学生。(完)

责编:英子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