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 > 正文

经验谈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24日 14:07)

  合作学习越来越被教育界所推崇。学者认为,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不仅是认知的需要,而且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意义重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许多活动是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的,这与教育理念中的合作探究是相吻合的。但在实践过程中,一些合作小组在许多细节问题上仍难以脱去“单干”的痕迹,一些现象有穿新鞋走老路之嫌,有一些问题难免让老师头痛不已。下面列举几种现象:

  现象一:老师分成小组讨论时,有些同学积极思索,热烈讨论,也有些同学好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现象二:小组活动讨论后,有的同学回答问题或出示成果张口就说:“我认为…..我的成果….”而不是:我们认为…..我们的成果…….

  现象三:小组活动中有的人活动很积极,对各活动整个过程大包大揽,其他人员只是旁观,或只是递个东西,打个下手。甚至有的小组干脆就弄不到一起, 各自为营、搞成了单干………

  这些现象值得去思考。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并不只是要研究出几个方案、几个成品,更重要的是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各种体验。但是以上现象中的合作体验会不会使学生产生对自我合作能力的疑惑?是不是会造成两极分化?是不是会加大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但在以上的教学策略中则不能体现真正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应该有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所有学生能进行沟通,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以及对活动成效进行评估等等,合作学习虽然强调学生是主体,但真正合作意识没有形成之前,教师的作用也是很大的。我在实践中有几点体会:

  首先,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创设这种便于合作的氛围。选择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实践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广泛交换意见,形成更为科学的解决问题途径。教师给学生设置的内容应能提供合作的契机,是个人单独难以完成、小组合作起来便很轻松的实践课题,教师可以在效率和完成质量上提出相应要求,促使小组更好的合作。

  其次,老师要给予积极的暗示。 例如:小组实践完毕提问时要以小组为单位比如:“哪个小组想展示一下实践成果”;“你们小组讨论的细致到位,尤其是某某方面合作很好”。 在老师的观念中应认为小组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个人代表,让学生从老师的语气中体会到集体荣誉感。

  最后,老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如采取自愿结组、组长民主选举的原则。帮助制定小组活动规则,如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观点。在指导中,也要侧重小组之间评比是小组之间的横比,而不是个人之间的横比。

  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积极参与进来,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在此基础上,随时对活动过程进行调整指导,使小组更好的进行合作学习。

责编:兰华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