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 > 正文

我看批评和表扬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24日 14:27)

  在基地几乎每个老师都知道,应该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愉悦的学习环境,这与近年来,教育界大力提倡的激励教育,赏识教育是相吻合的。但如何去构建这个环境呢?学生是上帝,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这无可厚非。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下面两种情况呢?一是对教学中学生的违规问题,抱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别说批评,就是大声说说都有些顾虑;二是对学生表扬很多,真是做到了“赞不绝口”,有的干脆成为让表扬充满课堂。这些都是惟恐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孩子们的身心成长,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众所周知,我们基地的教育对象是中小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自控力不强,辨别是非能力较弱。教学过程中,他们难免会犯错误,我们怎么办,听之任之?另外,对学生的一味表扬究竟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我想就这两个方面谈谈个人的一孔之见。

  一,要不要批评

  我想先讲一件我经历的事情:

  在49中44班,趣味化学实践活动即将结束时,学生们忙着整理实验台,一位男同学明知道做洗发香波实验用的十二醇硫酸钠粉末呛人,还故意扬起一些这种粉末。这时半个实验室的学生呛得直咳,整理活动无法进行。当时,我打开通风厨,作了一些紧急处理后,当众严厉批评了这位男生。课后,那位男生又找到我承认自己不该如此恶作剧,认识到在实验室打闹后果的严重性。

  现在回过头想,如果我当时不批评他,而是课后在办公室循循善诱,也许他也会认识这个严重性。但是对当时其他做实验的学生来说,引起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老师虽然强调了,但是犯下错误也没事,反正老师也不会批评。另一方面,我们想想如果对每一个学生的任何行为,都“宽松、民主”一味迁就,那么这个真正的民主、宽松、愉悦的环境也就不存在了。

  在当前教育界有不少人将批评和体罚混为一谈。我认为体罚是必须禁止的,批评却必不可少。其实,激励也好,批评也罢,最终都是为了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健康成长,它们并不矛盾,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对少数错误行为的批评,也就没有宽松的环境,如果保障了宽松愉悦的环境就很大程度上的减少了错误行为的发生,也就减少了批评。况且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犯错误后能接受老师善意的批评。适当的批评不仅于身心健康无害,而且有利于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发展。故在基地的教育中,不应将批评从民主、宽松的环境中排斥出去,这并不是指用批评的手段去建立民主、宽松的环境,而是在构建这个环境过程中该批评时就批评。

  批评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应正确运用,使其起到应有的效果。虽然说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言”的初衷是固然是好,但逆耳的“忠言”对于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的学生,有时难以让他们接受,一些偏激的言语,反而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比如,对于一个劣迹调皮,班风不太好的班级,与其一番苦口婆心地教导,不如上课开始,你真诚的对学生说:我不管你们过去如何,但现在老师心目中你们都是平等的、优秀的、崭新的。希望每个人都珍惜自己在老师心中的美好印象。”这样学生就容易接受你的暗示,做得比以前更好。当然,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犯错误,这时,你的批评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严禁使用带有威胁性、讽刺挖苦的语句。二是针对学生所犯错误,对事不对人。三是“速战速决”不宜秋后算账,更不宜抓住不放反复提及。

  当然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以上这个原则对大多数同学适用,但对极少数同学却也未必。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在课堂上他特爱哗众取宠,做各种搞笑动作,置你的各种暗示于不顾,我行我素。你怎么办?停止讲课,走到他面前批评他?可结果可能是你和他在课堂上展开了一场拉锯战,这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还招来不少学生的反感,降低了你的威信,更给事情带来不利的影响,尤其助长了那些所谓“后进生”的逆反心理,于事无补。

  教育心理学认为,那些被公认“后进生”的学生在情感和意志方面有一种“自我中心主义”在起作用,自我控制力差,蛮横,不服从别人领导,感情冲动,并希望得到尊重,这样就要求你用心理因素对其心理控制来代替严厉的批评,(也可叫“迂回策略”)避免异常情况发生,减少冲动性。

  在一次趣味化学课上,我也曾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没上课之前,我观察到了他的与众不同,我便记住了他的名字,在他又一次“犯规”后,我叫了他的名字,他站起来无所谓的样子等着我的批评,出乎他意料的是我让他上台配合我正讲的实验操作,当然在我们相互配合下,他完成的不错,实验成功。于是我表扬了他做的几个实验操作标准到位。接下来,他听课愈发认真,活动起来也比别的同学认真卖力,当然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也给了他比较多的关注,这种关注是以激励为主。活动结束时,用别的同学的话说,“嘿!老师,他真给你面子!”,用他的话说,“老师,我觉得今天收获特大,我想要一下你的联系方式,以后与你常联系”。

  另外,批评还可以采取幽默的方式,如自我检讨式批评。比如,对于一个上课故意坐到后排搞笑的同学,你不妨自我检讨说,不好意思,我没有看出来,你可能在后面看不清黑板,不得已才看别人。请到前面来,这样你看黑板就能看清了。在不可言传的暗示中,那位同学坐到前排一块认真听讲。

  总而言之,宽松自由的氛围并不排斥批评,如何艺术的利用批评,使其为教学服务,需要教师自觉地根据学生各种特点来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做到因材施批评。进而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二,该不该表扬

  在实践活动中,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提倡鼓励性教育,多给学生表扬,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本身也无可厚非,但是不是因为表扬不需要付出力气,就可以事事表扬,处处表扬?有这样的一件事:

  一次活动课中,我组织了一次讨论,讨论后,我向一位同学提问了一个相对很简单的问题,当然他答对了,我为此对这位同学大加赞扬,甚至让别的同学为他鼓掌,可过后,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却发现这位学生,一会看别的同学,一会儿看窗外,又低下头写什么,精神老不能集中到课堂上,一直到下课,我问他为什么不认真听时,他说:“我很激动,老走神!”我哑然。是啊,我这么表扬他,才使他心情激动的难以平静,他一会想我真聪明,一会儿又想同学们以后怎么看我,想这想那,还能专心听课吗?

  可见,鼓励性教育并不等于表扬性教育,更不等于让表扬充满课堂,因为过多的外在奖励,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如果过多的、夸大其实的表扬会打乱学生的思维,分散其注意力,甚至会使被表扬的同学产生逆反心理。而对别的同学会认为你滥用表扬而不屑于表扬。更有甚者开始讥笑被表扬的同学。这样表扬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对学生课堂活动结果,我们老师给予学生的应该是全部接纳,你应表示出你在听,并且喜欢听。对正确的答案不忙着大加表扬,也许仅一个微笑的点头示意就够了,对于错误的答案,也不要急于否定,而是多问他几个为什么,了解他的答案原因,因为“错误”中包含了认知个体大量信息和已有经验,“错误”背后也许暗示另一个正确的答案,对于能认真思考的过程也要给予一个暗示的肯定。

  另外,表扬学生不能师出无名,那种没有针对性的空泛之“赞”,不仅没有新意,而且让人听了不稀罕,甚至反感。可见表扬不在多,而在有所指,要赞出别人末曾留意而又确实难能可贵的一面。这样的表扬让学生因得到认可而兴奋不已。表扬语言流注意要到位,具体到表扬的原因,是语言流利,还是动作标准,一定要点清楚,让学生感觉到表扬的实在和分量。还有,表扬时教师的态度要真诚,千万不要口里赞美之词如长江决堤,而眼里的不屑早已“春色满园关不住”这样言不由衷的表扬实在比批评更应批评。

  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这里没有对答案对错的大加表扬和批评。只有对他们能积极参与思考的过程的肯定。学生思维才会活跃,发言才会诵跃,才不再被批评和表扬所左右。

  总而言之,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并不等于排斥批评、充斥表扬。如何艺术的使用这两个教育方式,是对老师的一个挑战。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我们不要将它们割裂开来,孤立地偏重哪一方面或摒弃哪一方面,只有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下实践,才能发现让学生更优发展,让自身不断完善的最佳手段,进而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快有序的活动氛围。(作者:基地教师 刘立新)

责编:兰华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