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蓝天下共同成长:代表委员谈基础教育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14日 09:33)
“从今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
温家宝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讲的这短短的几句话,赢得代表委员们两次热烈的掌声,折射出民情民意,反映出人们对促进教育公平的高度认同。
连日来,代表、委员们围绕教育公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用“跨越式”、“了不起”来形容我国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希望进一步加快教育公平的步伐,努力实现让每一个孩子“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的目标。
“两免一补” 情系农村
代表、委员们认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代表、委员们认为政府为促进教育公平所做的工作卓有成效:重点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实施了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各类专项资金就达到100亿元。“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一费制”、“两免一补”等都取得重大进展;新机制下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成效显著,多数高校都将学费收入的10%用于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资助……
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说,教育发展的巨大成就非常了不起,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为中国教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还认为,中央实行的“两免一补”政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好办法。教育免费,有利于改善农民素质,比免征农业税意义更大。
加大投入 注重效益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周洪宇代表认为,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周洪宇代表建议政府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要合理分配有限的教育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改变以往教育资源,过于集中投向少数重点中小学和大学的局面,在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等等,都应有个合理的比例,不宜畸轻畸重。
徐州市副市长段雄委员说:“对教育的投入,关键是效益。同时,把教育投入的领域放开。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责任,但高中可以债转股,用社会力量办学。”
优化教育资源,是提高办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盟委书记刘卓志代表介绍说,锡林郭勒盟把牧区学校布局调整作为“百年大计”,规划从2004年开始,用三年时间把现有的60所乡镇学校和5个教学点全部集中到旗县市所在地或大的建制镇办学。
制度保障 城乡统筹
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代表认为: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对贫困地区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等等,就是通过二次分配来促进教育投入上的公平,但这些重大措施必须从制度上加以保障,用法律条文的方式固定下来,不要因为领导的更替而造成政策的不连续性。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来自民办教育领域的只有两人,黄晓浪是其中之一。他说,我国民办教育历时短,但取得了很大发展。现在有个实际问题,教师一进入民办学校,就失去很多权益。这对民办学校教师不公平。他认为解决办法是:建立对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教师统一的人事制度和社会保障系统;打破两大教师阵营的壁垒,确保两种学校的教师能够正常合理、无障碍地流动。
代表、委员们认为,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将教育与统筹城乡发展、与统筹区域发展、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不能孤立看待教育公平,不能孤立解决教育问题。
《人民日报》 (2005年03月14日 第六版)( 本报记者 温红彦 宋学春 杨明方 曹玲娟)
责编:英子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