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在孩子选择专业的时候更多的是考虑未来的就业问题。为此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田玲副教授对北京和香港的人才市场做了一份调查。可以看到,招聘单位对本科生的人际交往等非智力因素要求较高。“我们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就是社会是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人。那么从我们院校对学生的评判来考虑,我觉得我们高等学校更应该培养这种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大学的人才培养是否能够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呢?这是田教授对北京工业大学及首都师范大学专业分布情况做的分类比较图:“从这个学校的名称上我们家长可能都会以为是有针对性的就是可能只是工科人才或者只是师范人才,但是它们都在发生变化。师范院校现在培养的非师范类的人才已经是超过了师范类人才,还有就是工科院校它非工科的这种专业的话呢,已经是大幅度上升。”
由此可见大学发展的一个趋势是它的综合性。教育发展的规律也是它的综合性。对此田教授对考生选择专业提出了她的看法:“每一个学生的话呢,每一个孩子,他们报专业以后的话呢,其实这个不一定是他们一生所从事的专业。也就是说,学校里的专业和社会上的行业它不是完全对应的。”调查资料显示20年以后还在做原来专业的人只有20%,所以专业不等于职业。过去一个专业定终身的观念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学生在学校阶段主要是打好基础,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选上满意的你可以高兴,但是选上不满意的,你也不一定特别的焦虑,有压力,后边有很多机会可以从新调整。专家建议:考生选择专业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特点,个性爱好,以及未来的职业取向。同时最好和国家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其次考生上大学后,如果没有学到自己理想的专业,还可以通过辅修,考研深造等方法,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责编: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