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莱默夫妇》
|
|
|
1979年第五十二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改编五项大奖。
泰德·克莱默是一位广告职员,他整天忙碌而无暇照顾妻子乔安娜和6岁的儿子比利。然而有一天,厌倦了整日忙碌家务事的乔安娜终于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抛下丈夫和儿子离家出走。
泰德的生活骤然间陷入了混乱之中。他无法兼顾繁忙的工作和照顾孩子两件事,经常遭至上司和儿子两方面的不满。幸而有邻居泰尔玛帮忙,总算还能对付过去。泰德父子俩相依为命地生活着。渐渐地父子俩已是亲密无间,难以分离了。在一次游玩中比利不慎弄伤了眼睛,泰德抱着儿子疯狂地跑到医院。手术时,泰德紧紧地守在儿子身边寸步不离。
转眼间一年多过去了,泰德忽然接到乔安娜的电话,两人在一家餐馆见了面。如今乔安娜已是收入丰厚的设计师,她前来纽约是想获得比利的抚养权,两人不欢而散。一场官司不可避免。然而就在此时,泰德却不幸失业。他几经努力,终于在二十四小时内又找到了一份工作。
在法庭上,双方的律师全都咄咄逼人。虽然有泰尔玛出庭作证说泰德是位好父亲,法官还是把监护权判给了乔安娜。为了避免给比利带来影响,泰德放弃了上诉,但泰德在法庭上的陈词也已经打动了乔安娜。父子俩分离在即,俩人在一起做最后一顿早餐。就在等待中,乔安娜打来了电话,她见到了泰德,告诉他自己改变了主意,不再要求获得比利的监护权了。泰德父子终于不必分离了。
影片《克莱默夫妇》是一部社会伦理剧。它改编自艾弗里·科尔曼的一部同名小说。影片上映后,立即就在欧美各国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并获得了1979年第5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等五项大奖。影片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题材和主题深刻地触及了社会现实,从而具有了发人深思的艺术效果。
影片反映了美国社会中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家庭婚姻问题。个人的理想、事业与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夫妇冲突和家庭离异的悲剧。这在当时的美国具有深厚的现实基础。同时影片还涉及到了西方社会中的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妇女解放问题。在影片的深层含义上,导演对男女两性的关系如何调整、如何实现以及妇女应如何保卫自己的独立个性和追求生活意义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这也是影片的意义之所在。
同时,《克莱默夫妇》一片在艺术性上也有着很高的成就。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表现真情、以情动人。影片紧紧扣住人物的情感关系、情感线索,以人物间的亲情来打动观众。影片几乎完全由演员的脸庞,强烈的感情和冬日的风景所组成,使观众深深地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气氛之中。
影片有几组对比性的镜头,生动地体现了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变化。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就是乔安娜脸部的大特写:克制住眼泪的楚楚动人的脸庞。最后一个镜头也是乔安娜的大特写:临上楼时伤感而又美丽的容貌和脸上的泪痕。同样,影片一开始是乔安娜不顾丈夫的劝阻坚决出走,流着眼泪进电梯下楼;结尾则是乔安娜回来,放弃了领走比利的要求,在丈夫的目送下拭去眼泪进电梯上楼。这些对比呼应,不仅体现了了不可逆转的变化,也唤起了观众无限的思索。此外,影片中先后出现的两次泰德和比利父子准备早餐的场面,也正同样象征着父子间的关系和泰德性格的变化,使人不由得联想到了泰德在这十八个月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达斯汀·霍夫曼和梅丽尔·斯特里普这两位天才巨星在片中的杰出表现也是影片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在这部影片中,没有什么激烈的动作表现吸引观众的注意,全靠演员质朴无华和亲切自然的表演来塑造和表现人物。在霍夫曼的拍片期间,他正面对着与片中主角泰德同样的婚姻问题和家庭问题,切身的感受和出色的演艺天赋使他把人物演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而导演也鼓励演员大胆地自由发挥。影片中乔安娜在法庭上的自白就是梅丽尔·斯特里普放弃剧中原有台词,根据故事情节和自己的感受而即兴创作的。导演的大胆放手和演员的积极配合,使影片达到了真实动人的艺术效果,也为他们各自带来了好莱坞的最高荣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