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单》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是个国社党(即纳粹党)党员。他好女色, 会享受, 是地方上有名的纳粹中坚分子。他善于利用与关系攫取最大的利润。在被占领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厂只使用犹太人。然而这些人得到这份工作也就得到了暂时的安全,作为战争产品的生产者而免受屠杀。辛德勒的工厂成了犹太人的避难所。

  然而纳粹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使辛德勒越来越不满。1943年,纳粹对克拉科夫犹太人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也破灭了,他清楚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和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可怖。从那时起,辛德勒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多的保护犹太人,使其免受奥斯威辛的死亡。他制定了一份声称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须”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纳粹官员,使他们得以幸存下来。他越来越受到违反种族法的怀疑,但他每次都很机智地躲过了迫害,一如既往地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营救犹太人。当运输他的女工的一列火车错开到奥斯威辛时,他还破费了一大笔财产把这些女工又追回了他的工厂。

  不久,苏联红军来到了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厂里干活的幸存的犹太人宣布:战争结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们告别,获救的1000多名犹太人为他送行。他们把一份自动发起签名的证词交给了辛德勒,以证明他并非战犯。同时,他们还敲下自己的金牙,打制了一枚金戒子,赠送给辛德勒,在戒子上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就等于救全人类。辛德勒泪流满面,他为未能救出更多的犹太人而感到痛苦。辛德勒为他的救赎行动,已竭尽所能。他的全部财产都已用于挽救犹太人的生命。大雪之中,犹太人目送辛德勒离开了城市。他的义举将永远被犹太人们铭记在心。

  斯匹尔伯格的伟大在于他像纪录片似的保留了当时人物和场影的原汁原味,像辛德勒一样,他的感情色彩也深藏不露。试想,在一个天分不足的导演手里,哪场戏都可能处理得爱憎分明,感情饱满,如泣如诉,因为学院派的教条要求我们对素材进行“提炼”和“艺术处理”。这种“处理”的结果就是“艺术高于生活”,辛德勒即便有这样那样的缺陷,至少也会被粉饰一番。当然,斯匹尔伯格不是不懂这些技巧,而是在使用时非常慎重,他宁愿将细雨节安置在琐碎和无序状态,也不愿将之加工成精巧的戏剧概括。而且,拍摄这些貌似杂乱无章的小细节需要更繁复的考证和精心的布置:一堆牙齿拿去抠出中的黄金、一片雪片纷飞的天空原来下的是焚尸炉的灰……这一切,没有用一个特写、一个近景去强调,仿佛都是习以为常的事情。的确,这样的暴行在那个环境里无时地刻不在发生,目击者一定早已失去了震惊和悲伤的知觉。影片对这些现象越是采取见怪不怪的非倾向姿态,就越是触动观众的灵魂深处,这种欲哭无泪的效果要比嚎啕大哭不仅真实得多,也高明得多。

  经典台词:(背景:德国无条投降后辛德勒面对工人们的自白)“我应该再多救出一些人如果我的生活不那么奢侈,我可以再多救些人,如果我再多赚点钱,可我太荒唐挥霍了。我做得太少了,这辆车戈特曾向我要过,真应该用它再换10个人,10个人啊!这个别针是金子做的他会用两个人和我交换,至少一个,多一条人命啊!斯泰恩,我真后悔本可以多救一个人却没有,啊……”。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