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历史那一刻——《鸦片战争》
|
|
|
鸦片战争之后割让香港,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耻大辱,全世界的炎黄子孙,都把1997年7月1日视为雪洗国耻的盛大大节日。
谢晋说:"这样的历史机遇,对中国电影事业和我个人都太重要了。历史的责任感和时代的使命感,驱使我必须把这部电影拍成既包含历史沧桑感和民族道义感,又具有强大思想震撼力和情感震撼力的巨片。
空前的挑战拍摄《鸦片战争》,可谓是中国电影史上一场空前的挑战。谢晋一连创下数个我国电影史上的"吉尼斯"纪录。 投资之最。《鸦片战争》计划投资1亿元人民币,堪称前所未有,而且,谢晋还要开创一条民间集资拍摄巨片的新路。
《鸦片战争》影视制作责任有限公司是跨地区的股份制单片项目公司,由谢晋担任公司董事长、法人代表。同时,由于这一机制,使《鸦片战争》拍摄,成为史无前例的中国制片业的大协作的壮举。
以谢晋的话说:"我们是自己出钱来一场'大会战'"。每一笔投资的落实,都离不开企业的理解和支持,当然也离不开谢晋导演个人独具的感召力。
《鸦片战争》需搭建"十九世纪南粤广州地方街景",这是个主要的拍摄基地,得耗资几千万元。东阳横店集团董事长听了谢晋的宏伟计划后,二话没说,把再现鸦片战争时的广州城貌街景的事全包了。于是,横店集团出巨资搭建起一条充满当时南粤风土人情的民居、烟馆、楼阁的广州街,占地4000平方米,规模亦为罕见。
摄制组的人都说,自筹资金拍巨片只有谢晋才敢,也只有谢晋能拍成《鸦片战争》。此话不假。 就说要改装一艘鸦片战争中的侵略舰魁首"威里斯里"号,先得买一条旧军舰。买退役军舰不同于买二手车,须经海军司令部批准。摄制组人员四上北京国防部,终没谈下来,于是老将谢晋亲自出马。他登门拜访了贺龙元帅的夫人薛明,最后由贺龙之子、海军副司令员贺鹏飞签字同意,摄制组这才得到一条退役军舰。
旧军舰有了,但改装一下又得花200万人民币,而且时间不等人。谢晋找到了舟山市政府求助。据说,舟山市政府专门为此开会协商,改装费最后由舟山市旅游局落实。一位圈内人士赞叹地说:"谢导真厉害,换了其他人,恐怕就难了。"
《鸦片战争》动用了众多外国演员,也创下了中国电影史之最。聘用7名英国人担任主要角色,如女王、颠地、义律、劳顿教士、怀特船长等,均由英国著名的舞台演员担任,其中许多来自英国皇家剧院。在牛津大学拍摄的议会舌战这场重头戏,需要180个群众演员。这是谢晋从未碰到过的大场面。 谢晋雇有5位管理群众演员的英国助理导演,其中一位叫路易斯的始终不离谢导身边。每当谢导发话,她立即扯开嗓门传话,其他4位各司其职的助导应声而动,即刻把群众演员高度到位。群众演员大多是牛津的知识分子,其中不乏教授讲师,但他们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楚-打工就是打工,要像个打工的样。
有人说谢导这次当了回"老太爷",坐在那儿发号施令,跟西方的大导演一样。 话说回来,谢晋在英国拍片按国际惯例办事。咱不小气,该给主要演员即便是群众演员的钱也一个不少。谢晋的想法是,该省的就省自己。 几位英国主要演员需往返英国-中国三次,机票费用昂贵,且坐的都是头等舱。谢晋找到了国家民航总局,把困难一说,民航总局局长用笔一挥,就免了返往的机票钱,一下子就省了几十万元。
《鸦片战争》的顺利拍摄,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谢晋尤其感谢人民子弟兵。在舟山拍片都在海上,海军舟山基地无偿提供了3艘运输舰。扮演3000清兵的群众演员都得剃光头,在当地没有肯,又是子弟兵出演了。整个舟山海军第一招待所全让给摄制组居住,时值舟山缺水,招待所每天出高价用车去拉水,以保证供水……这类动人例子不胜枚举。
崇高的敬业精神 《鸦片战争》中的林则徐,由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成功塑造《三国演义》中曹操一角的鲍国安饰演;饰演琦善的是主演过《天下第一楼》、《鸟人》等剧的北京人艺头牌老生林连昆;戏份颇重的道光皇帝则由北京人艺资深导演苏民担纲。这几位演员都是当今我国艺坛上表演功底很深的艺术家。
早在开机前,他们就赶来上海,只字不提报酬,一头扎进谢晋别墅,查阅资料,细心揣摩角色,撰写角色体会。台湾金马影帝郎雄戏份不重,但他同样不计较报酬多少,欣然接受了谢晋的邀请,出演洋行老板何敬容一角。在他看来,"作为中国人"来演这部反映中国重大历史题材的电影比钱更重要。 陈冲原来也要出演该片,她召之即来。谢晋透露,在与陈冲谈片酬时曾对她说:"你现在是华裔国际影星,片酬我可付不起。"陈冲当即道:"您谢导的片子,我根本不考虑片酬的多少。"后来陈冲试了镜头,无奈年过30,找不回角色豆蔻年华的感觉,她只好离去。 剧组还流传着谢导向群众演员鞠躬一事。一旦拍摄"林则徐视察威远炮台",突然下起倾盆大雨。扮演清兵的300多位解放军官兵纹丝不动,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任凭整整齐齐叠放在一边的军装被雨水打湿。谢晋非常感动,向"清兵"三鞠躬致谢。
再现历史真实 当然,《鸦片战争》摄制组最令人心服的敬业者,显然还是谢晋本人。谢晋工作起来如同玩命。他一旦进入拍片,便全身心投入,天大的事搁在一旁,上海的家更是一年难得回去几次。剧组的人都称谢晋"老伯伯",这是位可敬可畏的老伯伯。大小事情,只要人说"老伯伯点头了",就没人再吭声了。
鸦片战争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电影《鸦片战争》将在全世界公映,谢晋力图把握影片中每一个情节、乃至每一个细节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然而,毕竟是拍摄发生在150多年前的事,当年的许多场景早已不复存在,而谢导要求场景真实又近乎苛刻。难怪英国演员见了说,这种布景比好莱坞还漂亮。 海上起风了,惊涛拍岸,卷起千层雪。谢晋伫立在"威里斯里"舰船头,极目远望,神色凝重,他仿佛听到当年定海激战的隆隆炮声。
他喃喃地说:"《鸦片战争》要让人们再次感受一个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文:佚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