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一棵什么样的树



  村上春树,或者说“村上”,这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个“形容词”。它在我们这个时代使用重复率极高的“小资”词汇中频频出现:一篇文章可能因为很“村上”获得好评,一个女孩可能因为男友很不“村上”将其抛弃,还有一种更糟糕的说法是“你村上了吗?”……于是就有了所谓“村上现象”。在这个据说文学越来越低迷的时代,一个作家,尤其是一个日本作家能受到这样的爱戴,实在是件稀罕事。

  了解作家的最佳途径是阅读作品。如今村上春树的主要作品几乎都已译成中文或正在译介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上海译文出版社陆续推出的17卷本《村上春树文集》。著名的《挪威的森林》已先期面世,刚刚又出版了《斯普特尼克恋人》、《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且听风吟》、《寻羊冒险记》、《1973年的弹子球》、《再袭面包店》、《夜半蜘蛛猴》等数种作品,译者还是专攻村上的翻译家林少华。

  -村上春树:一棵什么样的树

  村上春树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这棵相貌平凡的“树”在文坛生长了22年,至今已绿叶青葱。

  村上春树1949年出生在日本京都,少年时平平无奇。上高中后痴迷历史,开始涉猎英文著作。像那个时代的许多日本少年一样,村上听着英文歌、看着英文书进了大学。

  1968年,村上入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戏剧专业的时候,正赶上学生运动风起云涌。一代愤怒青年挑战日本战后体制,混乱的价值观和纯洁的理想交错在一起。村上本人以及他日后的写作不可能不受60年代气氛的影响。大学期间,村上还做了两件重要的事:结婚。开了一家名为Peter Cat的爵士乐酒吧。他写于1978年的处女作《且听风吟》就是在酒吧生意清淡的时候写的,获得“群像新人奖”。

  村上春树爱爵士乐是全世界闻名的。不过他对欧美现代流行乐和古典音乐也很精通。在他比较新的长篇小说《斯普特尼克恋人》中,音乐主角已从原来的爵士换成了施瓦茨科普夫演唱的莫扎特。村上热爱美国文学,译过菲茨杰拉德、雷蒙德等人的小说。

  村上春树是个美食家。他似乎把煮饭当做小说的一项重要内容来陈述,时时出现的是意大利面、三明治、啤酒、威士忌、香烟。他有篇小说叫《意大利面之年》,《舞!舞!舞!》里则详述意大利面的烹制方法,有理由相信村上是个好厨师。

  -村上森林:一片什么样的林

  村上春树最著名的小说是1987年出版的《挪威的森林》,销售700多万册,是众多村上迷的最爱。在中国,读者讨论最多的是它,影响最大的也是它。《挪威的森林》确实清新脱俗,村上春树写它时将近40岁,他说:“想把青春的记忆延长的时候,就想写青春小说。”村上的目标是“很轻松的小说,二三百页纸,漂亮的,留在记忆中那种漂亮的小说”,甚至是“一本把全国女孩的眼泪都逼出来的小说”。他确实做到了。

  《挪威的森林》被村上春树自己视为“另类小说”——“我用写实风格去写,是为了显示不是我的东西也可以做到,所以尽快完成尽快离开。我想回到自己本来的世界去。”这“本来的世界”指的是《寻羊冒险记》、《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舞!舞!舞!》、《奇鸟行状录》,以及最新出版的《斯普特尼克恋人》等作品呈现的方式,它充满了村上春树不可模仿的奇思妙想。

  村上春树的奇异想象主要来自“两个世界”的观念,几乎贯穿在他所有作品中。一个是日常生活的世界,是“冷酷仙境”,人们吃饭、睡觉、谋生、恋爱,主人公往往处在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的状态,孤独,无聊,又不无自得。同时他总是接收到来自另一个神秘黑暗世界的消息,通过主人公的历险,两个世界之间的关系逐渐展现。村上春树的神秘世界,在《寻羊冒险记》、《舞!舞!舞!》中体现为大雪弥漫的北海道山中的别墅,海豚旅馆中的黑暗房间,《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只在潜意识里存在的小镇,《奇鸟行状录》中的枯井,《斯普特尼克恋人》里的镜像世界……村上春树的确不凡,他能将现实生活写得恍惚飘荡,到处是无处可以放置的心情,同时为神秘世界增加许多现实的背景和逼真的细节,在真实和虚幻晦涩难辨之际,他已经让小说达到了“心理的真实”,所以从来没有人把村上的作品当做幻想小说,因为他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待世界的现实态度:既是无所谓的,同时又是坚定不移的;既是边缘的,又是具有行动力的。

  -村上新作:《斯普特尼克恋人》

  《斯普特尼克恋人》写于1999年,是村上春树创作的距今最近的一部长篇。

  斯普特尼克是俄文的音译,取自苏联发射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名字:伴随者、旅伴。小说中确有一对女子是“旅伴恋人”,然而这完全不是小说要探讨的问题。小说为我们的现实世界构造了一个对应关系,就像镜子里的世界,是相反的,主人公们在这互为镜像的两个世界里寻找、失落和收获,如同围绕地球旋转的人造卫星,孤独地划过天际,偶尔与其他卫星的轨道相交,又迅速地分离。

  1997年,村上春树拿出了采访东京地铁沙林事件受害者的纪实作品《地下》,很让村上迷们有些惊异。但是,变化早在酝酿,变化也在持续。《斯普特尼克恋人》也是变化的表现。比起村上从前的作品,这部小说篇幅短,节奏快,主要人物只有三个,线索非常清晰,故事也比较简单,没有从前混杂晦涩的感觉。而且,村上以前热衷描写“神秘世界”的种种景物,这次却将女主人公堇在镜像世界里的冒险一概略过不谈,直奔结尾——堇竟然要从那个世界回家了,第一件事是和倾心于她的男主人公见面。这是某种象征、暗示、预兆?是否村上也要“回家”了,越过所有华丽的可能性,将小说锻炼得更加纯粹、洗练?无论这是怎样的变化,村上春树小说的可读性是毋庸置疑的,他是讲故事的好手兼都市思想者。(文/本报记者尚晓岚 晓新)

  50岁的村上就像琼瑶一样

  从30岁发表《且听风吟》以来,村上春树便成为极受推崇的大家了。但看过他50岁时写的《斯普特尼克恋人》,给我的感觉却是:村上春树越来越像琼瑶了。

  看完《斯普特尼克恋人》后,一方面觉得村上真是晚节不保,对他日后的创作没了信心;另一方面还发现原来村上也不过是套路化创作的“匠人”,于是,以前作品中的一些破绽也似乎更明显了。

  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一部平庸的言情之作。小说讲述的是少女堇沉湎于文学创作,爱上了优雅的中年女士敏,而“我”一直暗恋着堇。最后,堇在与敏的希腊之行中神秘失踪,“我”赴希腊,看了堇留在磁盘中的文件后,明白了堇的失望。

  不喜欢的原因是理想化和套路化的写作方式。堇与村上小说中描写的许多女孩一样,都是孤独敏感、有某种神秘或不食人间烟火的魅力。这种角色看多了你会觉得村上一直在靠幻想创造女性。

  村上的魅力之一本就是描述优雅的饮食与充满怀旧气息的音乐口味。在《斯普特尼克恋人》中,村上也绝对不会放弃这种情调,比如,描述炭火烤新鲜白肉鱼、外加少许带蘑菇末的绿沙司等等。这部小说是以“伊妹儿”时代为背景讲述25岁的“我”和23岁的“堇”的故事,但两个人在音乐上的审美取向仍然停留在《挪威的森林》、《舞!舞!舞!》的时代,甚至这里连爵士乐都没有了,主人公们谈的、听的都是莫扎特、贝多芬、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村上的情调也成了某种固定不变的套路了。

  村上其实也没有什么,除了用“我”与“另一个我”这样看似有思想深度的套路去提升一部琼瑶小说外,你还能看出他有什么值得你推崇的闪光点吗?《斯普特尼克恋人》给我一种村上春树终于露出了马脚的感觉。(文/戴方)

  不读村上春树

  我相信特朗斯特罗姆的话,无需统计,就在此刻的某个城市角落,一定有人在弹奏着舒伯特,因为在他眼里,音乐居然比其他的东西更为实际。

  我更相信一位远方朋友的说法,不必怀疑,即使是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一定有人在翻检着某一册村上春树的文集,因为在他看来,文字无疑是梦境之外最真实的存在。

  许多年前,有人问我“谁是村上春树”,我说村上春树是好大的一棵树,是成森林的唯一独木,是我们只有在迷路时才能发现的林中路。

  所以我不再读村上春树。就像每个八月里的考生,不想再翻出十七岁的最后几天已告别的教科书。从那上面我们已读过太多有关青春的残酷。

  所以我不再读村上春树。就算他的每一页书都是一叶药草,妥帖敷上年轻的创处,解我们青春的毒。就算那叶药草最后枯黄零落失了踪迹,一如我们的记忆有时竟成为我们自己。

  有些书,有些人一生只会通读一次。然后这本打开的书就成了打开的门,虽然还会被无数遍地轻推,但都没有了最初面对它的犹疑、发呆以及白日梦般的想入非非。如同歌中唱到的爱情,完整的仅仅一段,其余也都是爱,但都是爱的碎片。

  村上春树,不读也罢——不读村上的九月也该换下所有鲜亮的恤衫了,刚好穿上板整的长袖褂,掩住八月滑冰时留下的伤疤。

  村上春树,不读也罢——作为一个东北人,当我终于不再把“胳膊”念成“葛膊”,不再把“还有”说成“亥有”后,只有“村上春树”四个字,险些让我失了混在北京的自信。那时候,几乎一读到这个词,就会让那个北京女孩,有机会挖苦我的外地口音……(北京青年报 邵延枫)

  附:村上作品一览:

  1969年4月:《问题至此一个,没有交流-----’68年电影观感》在《早稻田》发表。

  1979年:《且听风吟》。

  1980年:3月,发表译作《失却的三小时》(菲茨杰拉德著,载与《HAPPY END通讯》)。

  4月,发表《去中国的货船》(载于《海》)。

  6月,《1973年的弹子球》有讲谈社印行。

  7月,发表《读米歇尔.克莱顿的小说令人想入非非,从"说谎方式"想到"熵的减少">(载于《HAPPY END通讯>)

  9月,发表《街,以及不确切的壁>(载于《群像>).

  12月,发表译作《残火>,《冰宫>和《酒精中>(均系菲茨杰拉德著,载于《海>.发表《穷婶母的故事>(载于《新潮>).

  1981年:

  3月,发表《纽约煤矿的悲剧>(载于《brutus>).

  4月,发表《袋鼠晴日>(同上),由此至1983年在该刊发表系列短篇.

  5月,译作《菲茨杰拉德作品集>由讲谈社印行.

  7月,发表《疲劳中的恐怖----史蒂芬.金>(载于《海>).

  9月,发表《被夸大的情况----围绕越南战争的作品群>(同上).

  11月,发表《无政府主义----弗兰西斯同《地狱启示录》(同上).

  12月,同广告词撰稿人系井重里和写的《梦里相会>,由冬树社印行;《与朋友永久运动的终结>由《文学界>连载.

  《且听风吟>由初中下一届同学大森一树搬上银幕.

  1982年:

  2月《青心学校大学----面临危机的自治与基督教精神>于《朝日周报>连载.发表《反现代的现代性----约翰.阿宾格的小说>(载于《海>).

  5月,发表《都市小说的形成与发展----昆德拉玉昆德拉以后>(同上).

  7月,发表《事先备好的牺牲者的传说----吉姆.莫里森/德阿兹》(同上)

  8月,发表《寻羊冒险记》(载于《群像〉)和《下午最后的草坪〉)(载于《宝岛〉)。

  10月,《寻羊冒险记》由讲谈社印行,该作获“野间宏文艺新人奖”。

  11月,发表《她的土中的小狗〉(载于《昴〉)

  12月,发表《悉尼的绿色长街〉(载于《海〉临时增刊《孩子们的宇宙〉)

  1983年:

  1月,发表《萤》、《烧仓房〉(载于《中央公论〉)

  2月,发表《E.T式地看〈 E.T〉〉(载于《中央公论〉)

  4月,发表〈作为符号的美国〉(载于〈群像〉),短篇集〈去中国的货船〉有中央公论印行,发表〈我打电话的地方〉等7篇莱蒙德短篇译作(载于〈中央公论〉),发表〈通过“沙滩男孩”长大的我们〉(载于〈 PENTHOUSE〉)。

  6月,发表〈避雨〉(载于〈IN。POCKET〉)。由此至翌年10月隔月在该刊上发表小品。

  7月,莱蒙德短篇译作集〈我打电话的地方〉有中央公论社印行。

  9月,短篇集〈袋鼠晴日〉由平凡社印行。

  10月,发表〈游泳池边〉(载于〈IN。POCKET〉)。

  11月,发表〈关于穿制服的人们〉(载于〈群像〉)

  12月,发表〈盲柳和睡美人〉(载于〈文学界〉),同插图画家安西水丸合写的〈象工厂的HAPPY END〉,由CBS索尼出版社印行。

  1984年:

  1月:发表〈跳舞的小人〉(载于〈新潮〉)

  2月,发表〈乘出租车的男人〉(载于〈IN。POCKET〉),在〈翻译世界〉连载〈村上春树的简装书生活〉(至6月号)。

  3月,同摄影师稻越功一合写的〈波画波语〉有文艺春秋社印行。

  4月,发表〈三个德国幻想〉(载于〈BRUTUS〉)和〈现在为了死去的女王〉(载于〈IN。POCKET〉)

  6月,发表〈猎刀〉(载于〈IN。POCKET〉)。

  7月,〈萤。烧仓房及其他〉短篇集由新潮社印行,〈村上朝日堂〉有若林出版企画社印行,发表〈迪斯尼。威尔逊与加利福尼亚神话的缓慢的死〉(载于〈小说新潮〉临时增刊“大专栏”)。

  10月,发表〈呕吐1979〉(载于〈IN。POCKET〉) 。

  1985年:

  4月,在〈MARI CLAIR〉连载译作〈牧熊〉〈JOHN IRVING 著),在〈周刊朝日〉连载〈村上朝日堂〉(至翌年`4月)

  6月,〈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有由新潮社印行,10月获“谷崎润一郎奖”;莱蒙德短篇译作集〈夜幕下的马哈鱼〉由中央公论社印行;发表托尔曼短篇译作〈无头鹰〉(载于〈小说新潮〉增刊);发表〈小说中的制度〉(载于〈波〉)

  8月,发表〈再袭面包店〉(载于〈MARI CLAIR〉)和〈象的失踪〉(载于〈文学界〉)。

  10月,短篇集〈旋转木马鏖战记〉由讲谈社印行。

  11月,译作连环画〈西风号遇难〉〈C。V。奥尔兹巴格著)及连环画〈羊男的圣诞节〉(与插图画家佐佐木合著)印行。

  12月,发表〈家庭事件〉(载于〈LEE〉)和〈双胞胎与沉陷的大陆〉(载于〈小说现代〉附册)

  1986年:发表《罗马帝国的崩溃。1881年印第安人起义》希特勒入侵波兰以及狂风世界》(载于《月刊角川》)和《拧发条鸟与星期二的女郎们》(载于《新潮》)

  4月,短篇集《再袭面包店》由文艺春秋社印行。

  6月,《村上朝日堂的反击》由朝日新闻社印行,发表波尔短篇译作《滴翠岛》、《世界尽头》、《志愿讲演者》、《弥天大谎》、《方便屋》、〈一个小姐的肖像〉、马戏团与战争〉(均载于〈东京人〉创刊号至秋季号)以及〈科西嘉岛冒险记〉(载于〈MARI CLAIR〉12月号)。

  11月,〈朗格尔汉斯氏的午后〉由光文社印行。

  1987年:

  1月,发表波尔短篇译作〈文坛游泳术〉(载于〈文学界〉),〈“THE SCRAP”怀念80年代〉有文艺春秋印行。

  6月,纪实性小说〈日出国的工厂〉由平凡社印行,发表〈反正去过希腊〉(载于〈WINPS〉)。

  7月,波尔短篇译作集〈世界尽头〉由文艺春秋社印行。

  9月,〈挪威的森林〉由讲谈社印行,上下册畅销430万部;发表〈“OCTOBER LIGHT ”所放之光〉(载于〈青春与读书〉)。

  11月,翻译C。D。B。布莱恩的〈伟大的德斯里夫〉,由新潮社印行。

  12月,译作连环画〈特快列车“北极号”〉(C。V。奥尔兹巴格著)印行。

  1988年:

  2月,发表〈罗马呦罗马,我们必须准备越冬〉(载于〈新潮〉)

  3月,翻译托尔曼的〈忆伯父〉,由文艺春秋社印行。

  4月,〈司各特。菲茨杰拉德BOOK〉有TBS BRITANNICA社印行。

  8月,游记首先刊载于〈03〉(1990年`1~2月),大幅修订后以〈雨天炎天〉为书名由新潮社于1990年8月印行。

  9月,译作〈AND OTHER STORIES----珍本美国小说12篇〉由文艺春秋社印行。

  10月,〈舞!舞!舞!〉由讲谈社印行。

  1989年:

  4月:发表〈莱蒙德的早逝〉(载于〈新潮〉)。

  6月,发表〈电视人的反击〉(载于〈PAR AVION〉)和〈飞机〉(载于〈EUREKA〉)。

  7月,〈村上朝日堂呦!〉由文化出版局印行,〈小而有用的事〉由中央公论社印行。

  9月,译作连环画〈无名的人〉(C。V。奥尔兹巴著)有河出书房新社印行;翻译托尔曼的〈一个圣诞节〉,由文艺春秋社印行。

  10月,译作〈原子时代〉(T。O‘BRIEN著)有文艺春秋社印行,发表〈我们时代的民间传说〉(载于〈SWITCH〉)和〈上等瑕玉----P。奥斯塔的〈幽灵们〉〉(载于〈新潮〉)。

  11月,发表〈眠〉(载于〈文学界〉)。

  1990年:

  1月,〈电视人〉由文艺春秋社印行。以〈神园漫步〉等为题发表,希腊、土耳其游记(载于〈03〉)。

  5月至翌年7月,八卷本〈村上春树作品集1979~1989〉由讲谈社印行,发表〈杰克。伦敦的假牙,突如其来的个人教训〉(载于〈朝日新闻〉)。

  6月,叙写作为希腊、意大利“常驻旅行者”的体验并收有同阳子夫人的照片的〈远方的鼓〉有讲谈社印行,发表〈托尼。瀑谷〉(载于〈文艺春秋〉)。

  8月,〈雨天炎天〉由新潮社印行。

  10月,译作〈谈一下真正的战争〉(T。O’BRIEN著)由文艺春秋社印行。

  11月,译作连环画〈哈里斯。巴蒂克之谜〉(C。T。奥尔兹巴格著)由河出书房新社印行。

  1991年:

  4月:发表〈绿兽〉、〈冰男〉(载于〈文学界〉临时增刊〈村上春树BOOK〉)。

  12月,译作连环画〈天鹅湖〉(C。V。奥尔兹巴格著)由河出书房新社印行。

  1992年:

  10月:〈奇鸟行状记〉(或译〈拧发条鸟编年史〉)第一部开始在〈新潮〉连载(至翌年8月),〈国境南。太阳西〉由讲谈社印行。

  1993年:

  1月,发表〈非故弄玄虚的小说的诞生----同莱蒙德交往的10年〉(载于〈朝日新闻〉)。

  6月,译作连环画〈神奇的扫帚〉(C。V。奥尔兹巴格著)由河出书房新社印行。

  11月,翻译〈归来的翻空猫〉(格温著),由讲谈社印行。

  1994年:

  2月,〈继而悲哀的外国语〉由讲谈社印行。

  4月,〈奇鸟行状记〉第一部〈贼喜鹊〉和第二部〈预言鸟〉由新潮社印行。

  12月,发表〈袭击动物园〉(载于〈新潮〉)。

  1995年:

  8月,〈奇鸟行状记〉第三部〈刺鸟人〉由新潮社印行。

  11月,发表〈盲柳与睡美人〉(载于〈文艺界〉)。

  1996年:

  2月,发表〈第七个男人〉(载于〈文艺春秋〉)。〈奇鸟行状录〉获第47届“读卖文学奖”。

  5月,〈村上朝日堂周报。旋涡猫寻觅法〉由新潮社印行。

  6月,翻译〈利穿心脏〉(米歇尔。吉曼著,作者系主人公----因连续杀人而自求一死的犯人之胞弟),由文艺春秋社印行。发表〈列克星敦的幽灵〉(载于〈群像〉)

  11月,短篇系〈列克星敦的幽灵〉由文艺春秋社印行。

  12月,〈去见村上春树。河谷隼雄〉由岩波书店印行。

  1997年:

  3月,经采访东京地铁毒气事件受害着写成的〈地下〉由讲谈社印行。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