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音乐节十大难忘瞬间备忘
|
|
|
在音乐节陪伴我们的25天里,有这样一些瞬间值得珍藏。它们是记忆、是镜子……北京的夜晚因为音乐的装扮而分外精彩。
10月15日 节日般的开场
第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是在即便普通观众也格外熟悉的俄罗斯管弦乐名曲中开始了。乐队是百年历史的老牌圣彼得堡爱乐乐团。尽管人民大会堂的音响状况并不适合举行音乐会,但《节日序曲》、《天鹅湖》选曲等等让中国人觉得分外亲切的西方高雅音乐轻松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响应,开幕式成了音乐节最具节日氛围的一场演出。
纵观整个音乐节在曲目上的编排,虽然之后并不都像开幕演出如此明显,但在贴近百姓方面的意图始终很明确,这一点获得了包括谭盾在内的不少参加本届音乐节的艺术家以及业内人士的表扬,而对于观众来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更好听了”。
10月17日 《纳布科》真马上台
大型威尔第歌剧《纳布科》是本届音乐节最具视觉享受、最有噱头的一场演出。同时,这也是《纳布科》第一次在中国的舞台上演出,音乐节组委会为其动用了海陆空三路运输,货运数十吨,包专机接送演职人员,全国撒网寻找为纳布科护驾的马儿……在演出之外,音乐节井然有序、丝丝入扣的工作令人印象深刻。每年音乐节举办期间,一项不小的考验就是迎来送往数量密集的演出团体,余隆说,建立有序的工作环境本身也是音乐节的一种风格。
10月20日 老潘返场12次
左手执棒的潘德列茨基在指挥波兰华沙国家大剧院乐团演出时,别出心裁地把乐队铜管全部安排到观众包厢里,精彩的演出和戏剧性的听觉效果使他赢得了本届音乐节上最多的掌声——老潘在叫好声中返场竟然达到了12次,这对他自己恐怕也是一种难忘的经验。
老潘算是音乐节的老朋友了,他已经连续三届参加了演出,这次双方的印象要更好。能有像老潘这样一流的艺术家紧随在音乐节周围,本身就是其国际声誉的积累。通过他们将使更多的人对音乐节产生向往。音乐节正逐渐成为北京和国际社会文化交流的一扇窗口。
10月21日 历史性的首演
被称为“事件”性的一场音乐会是劳埃德·韦伯担任大提琴独奏、余隆指挥中国爱乐乐团为美国当代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的《大提琴协奏曲》进行世界首演。许多观众按国际惯例着礼服出席。菲利普·格拉斯是当代西方音乐界一种非常重要的流派——“简约派”的鼻祖。虽然很多观众在听完作品后表示了“不习惯”,但这场音乐会能出现在本届音乐节的安排之中有它不可替代的意义。它是首次由外国赞助商委约世界著名的作曲家创作、并有由中国乐团演奏的作品,这无疑将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一笔。
10月24日阿什肯纳齐表演“弹指神通”
捷克爱乐乐团和著名指挥家阿什肯纳齐的组合是本届音乐节上分量最重的。他们给中国乐迷第一次带来了《我的祖国》全曲,细腻、饱含深情的演奏乃至身为历史悠久的名团的大家风范倾倒了观众。有指挥家和钢琴家双重身份的阿什肯纳齐还展示了他“弹指神通”的功夫。
■10月26日 包容谭盾
凭借奥斯卡之威声明远播的华裔作曲家谭盾带来了他的种种奇思妙想。一部《永恒的水》多媒体协奏曲首次在国内亮相,它带来的远不止在水中敲一面锣而发出的奇怪声音——谭盾信誓旦旦的是为我们提供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挑战性体验。对于谭盾富于先锋实验色彩的作品,有人欣喜兴奋,有人嗤之以鼻。但是从音乐节的角度,能将此类音乐样式吸纳到以古典为主的音乐节中来,映衬着音乐节包容性的眼光。
10月28日 今天属于孩子
按照音乐节的惯例,今年依旧安排了一场公益性质的儿童专场普及音乐会。那天的音乐厅不再是个正襟危坐的地方,孩子们的热烈和快活几乎要冲破了屋顶,一位记者颇为鼓舞的评价是:平时不许进入的1.2米以下儿童今天成了这里真正的主人。高兴的不只是孩子。音乐节艺术总监余隆在现场开心地流下了眼泪。“孩子们的感受是最真实的,他们不会在意你是否有名,快乐就是快乐。看到一个个纯洁的不得了的灵魂在音乐的启迪下能有那样一种反应,真正说明音乐是无语言、无国界的。”
10月29日 琳琅满目的音乐
“美味拉丁之夜”,在动感、强节奏音乐的鼓动下,竟有观众忍不住跑上舞台跳了起来,一时台上台下热烈呼应,气氛分外轻松惬意。在本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我们除了能听到经典交响音乐作品外,其他的音乐样式也非常丰富,拉丁、爵士、乡村歌曲。演奏乐器也莫衷一是,谭盾用水、斯温格尔合唱组用人声、前卫音乐家大卫手中的鼓是用废弃的布轴做成的……
10月29日 聆听文格洛夫
历届音乐节,组委会都会邀请几位音乐家举行大师课,本届共有几千名音乐学院的学生得以从中受益。相信有三个小提琴琴童一定会对文格洛夫的指导终身难忘。这位年仅26岁、当今世界上最为走红的小提琴家在音乐会上简直就是拉“疯了”,只要弓和弦一碰就会有音乐流出;他对琴童的告戒就是:“不要拉,不去考虑技术,就用心灵去把握那些音符。”
11月7日 大贺的遗憾
身兼SONY公司董事会主席与东京爱乐乐团指挥的71岁老人大贺典雄倒在指挥台前,这是本届音乐节上最令人唏嘘不已的一幕。据说大贺发病是连续排练劳累所致,这位传奇人物的敬业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这一突出事件也让我们看到音乐节在应付突发事件上的能力,同时现场观众、东京爱乐乐团的音乐家以及余隆坚持共同将音乐会进行到底的行为值得赞赏。《北京青年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