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作“前卫”、“先锋”的实验戏剧



  在人们还没有观看实验戏剧前,就被人先入为主地将实验戏剧冠以“前卫、先锋”之名。事实上,这样的冠名,在我们与戏剧之间,已构成了一种障碍。

  因为实验戏剧,所谓的前卫性,探索性表现在它的“反戏剧上”。传统的戏剧所对应的是与故事和情节相关的“表演”上(人们习惯表演)而实验戏剧所对应的是与故事词汇相关的“动作”上(人们害怕动作)。

  在戏剧里,故事情节可以是虚构的,而当故事情节的“表演”走向升华的时候,难免会变成越来越接近的虚假化,意识形态化。而“动作”对于实验戏剧来说是惟一的。实验戏剧就是对动词的呈现。

  在汉语字典里,我们对名词的常识性理解是名词是于事物相对应。但它常常在命名的过程中成了占有欲,权力欲的工具,而形容词则通过修饰和限制强化它。这是一个汉语常识。

  奇怪的是人们迷恋的是名词和形象词。而忽略了那种纯粹的,赤裸裸的动词。比如说:“赚钱”我敢肯定,人们关心的是“钱”这个名词,而忽略“赚”这个动词的含义。而这种理解,好像也在向日常生活的常识中转变。

  当我们平生第一次走上舞台时,是不敢乱的,更不敢象平常一样说话。因为一动,身份风度就要受损,没有准备是不也乱说话的。因为在舞台上,乱说话,尊严、体面、权威等一切文化面具全部宣布作废。弱点就要暴露出来了。可见在舞台上,我们对“动作”失去了最真实的状态——“把握”。

  在实验戏剧里,“动”是“表演”的一种自我批判。所以“动作”最具颠覆性,最具创造性。“动作”是真正的自然交流,是身体语言最基本的常态。也就是说,在观看实验戏剧时,由于人们遗忘了常识,接近常识的东西才被称作“前卫、先锋”,才成了“障碍”。实验戏剧使那些迷恋“表演”而遗忘“动作”的人一时还难以适应。所以有“前卫、先锋”这些十分不到位的说法。

  戏剧是对生存状态和语言常识性知识的辅导读物。所以戏剧具有教育性,使人有动作的能力。实验戏剧通过“动作”的呈现,及亲自参与这一“教育”过程的方式,通过动作和能力的展现,让人“回到常识”。消除心与心的敌视和戒备,开始真正的自然交流,这就是戏剧的目的。

  在一个人人都很有文化,很有知识的今天,要将一个常识问题讲清楚,已是很不容易了。然实验戏剧还是那些遗忘常识的人称作“前卫先锋”。这个意思是说:“生活常识其实于日常生活无关。这真是戏剧的最大尴尬。(文/二水)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