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高级”的戏剧
|
|
|
英国“共享阅历”剧团昨晚结束了《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三场演出,尽管是英语对白,我仍然觉得,许久没有看到过如此醇厚的戏剧,如此高级肃穆而又轻松妥帖。
忙碌地晃动脑袋左看舞台右看字幕,大概忽略了许多细微的细节,可这已经足够,她所要表达的和她已经表达的,我全部心领神会,甚至内心微微地随着她的某种悲苦而颤栗。
真正打动人的,不该是那种当场落泪的玩意儿,而应该是当你走出剧场依然在牵挂在怀念在感慨的无论什么柔软的东西。
先说文本,改编自乔治艾略特的同名小说,那样流水一般叙述的文学作品,如何就成为了另外一种文学样式的戏剧,中间挖了怎样的通道,能够使得整个戏剧的叙述这样的完整,丝毫找不到一点接缝,浑然天成到你会认为这原本就是个戏剧的剧本。
这是一种高级。
我一直以为,戏剧,小说,电影,电视剧,虽然都以文字作为出发,可什么样的选材适合什么样的文学形式,之间的区分是非常严格的,比如,有些故事只适合于戏剧的表达,而有些却只能拍成电视剧,没有高低之别,可其中牵扯到了许多肉眼看不清楚的玄机。
不像我们的某些戏剧,根本没有构成戏剧因素的可能,居然就被当成戏剧的核心而搬上了舞台。
而此戏貌似平凡的叙述,却讲尽了人的悲凉。它不是个大悲剧,它发出的哀鸣,却足以触动我们冷漠的心了。
女主人公玛吉身处男性中心的英国,想要摆脱和掌握自己的命运都是不能,她想要哥哥爱她,哥哥不爱;她想要学习拉丁文,却被送进了学缝纫的学校;她想要帮助家里,却因为是女性而没有工作的机会;她想要爱仇人的儿子,可她父亲生病,哥哥也不赞成;表姐的新郎爱上了她,她又不得不放弃,连放弃,都让人不原谅,最后只能来到洪水之中。
这是一个女孩的成长,更是不论男人女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剧本没什么激烈的戏剧冲突,但也没有淡到抽干了一切跟戏剧有关的元素,人与人之间意志力的对抗无时无刻不在绷紧着,这才是戏剧的张力。
这是高级的一种。
除了中场休息,靠人,靠景,靠调度,来完成衔接,它中间没有停顿,却还感觉那么松弛。
再说舞台。舞台简单,清净,几条横七竖八的线,支撑了满台的角角落落。她形式不那么张扬,使我们这些看够了目前舞台上的一些说不清道不明先锋的人的眼睛,柔软了许多,心情也在舒缓中被她牵引着慢慢地悲伤、绝望。
演员的整齐和舒服,完全是我们声嘶力竭和口号式表演的反面,她台词念白的日常,连呼吸都听得真切,还有对一些中性道具的运用,就像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它长在演员的身上,是舞台的整体。
也许她还有其他的毛病,或许有许多,但是作为对戏剧的理解还没那么宽厚的我们,这应该是功课的一种吧?
闭上双眼,心中被无限的酣畅充满,掌声还在耳畔回响,走在夏日的北京街道,我真的觉得高兴。(北京青年报 张人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