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新人送达新世纪
---《命运的承诺》,从高考出发,关注一代人的成长
08月17日 00:22
 
    8月16日下午2:30—4:30,《命运的承诺》出品人叶雄彪、电视剧研究专家曾庆瑞做客央视国际网络《电视批判》论坛,与网友共话这部正在中央电视台八套黄金时段热播的电视剧,与此同时,《中国高考报告》的作者、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何建明先生也在三峡工地同时上网与网友展开交流。

  网友们表示非常喜欢看这部电视剧,因为下午还有重播,有网友既要看电视又要上网,忙得不亦乐乎。曾庆瑞教授与何建明先生对此剧也都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曾庆瑞教授特别指出,《命运的承诺》虽然改编自《中国高考报告》,但又不仅仅是在写高考中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注一代新人的命运问题,学校、社会、家庭所共同担负着如何为国家、为民族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什么样的新人,怎样把一代又一代的新人送到新世纪,送到一个和平、发展而又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界上,让他们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世界的持久和平、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去努力。他认为这样的题材选择表现了《命运的承诺》剧的创作者具有一种可贵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还具有一种清醒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显示出了应有的艺术良知,同时也表现了创作者对“电视剧艺术的源泉是生活”这样一个艺术法则的尊重。

  任何一部作品的完成也都会包含着一些遗憾,关于本剧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本剧的出品人叶雄彪先生也就此与专家与网友展开了真诚的交流。

  开场白:

  【主持人】《电视批判》开通论坛很长时间了,以往都是邀请专家来谈电视与电视文化,但是有网友给我们提意见,希望能有电视人与专家的交流,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这样的对话,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曾庆瑞】各位网友下午好,今天我被邀请来和大家一起聊聊电视剧《命运的承诺》,就像剧中人物小于老师说的那样,最难言表的是心意,最难沟通的也是心意,但是我想只要我们彼此都真诚也都畅所欲言,我们也就不难于言表不难于沟通,我愿意和大家共勉,谢谢。

  【叶雄彪】网友们大家好,非常感谢你们关注《命运的承诺》这部电视剧,今天我们有机会在这里交流,我感到非常荣幸,眼下中央电视台央视8套黄金时段正在播出这部剧,今天的交流可以说是播出这部剧的话外音,我觉得与播出这部剧同样的重要和难得。

  《命运的承诺》关注的是一代新人的命运

  【主持人】曾老师,《命运的承诺》改编自《中国高考报告》,您认为该剧与原作相比,有一些什么样的区别?

  【曾庆瑞】我认为这部剧最成功的地方是超出了高考的范围。《中国高考报告》侧重反映高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而在《命运的承诺》这部电视剧中,高考还只是一个信息载体,一个生活平台,或者说一个艺术舞台,它所真实展示、真情叙说、用动人的艺术形象鲜活地演绎的,更是一个我们国家现实的教育改革的问题。这里涉及到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乃至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实施,以及教师的作用、学生的作用、学校管理者和校长等人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还有家庭、社会所营造的教育生态环境、家长的重要作用等等。这中间,核心的问题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问题,关键所在则是在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心灵世界中架设好沟通的桥梁。

  由此我们还可以承认,这部电视剧甚至超出了教育改革的视野而涉及到我们要为国家、为民族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什么样的新人,怎么样把一代又一代的新人送到新世纪,送到一个和平、发展而又充满机遇和挑战还时时显得动荡不安的世界上,让他们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世界的持久和平、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去努力。这不仅是千家万户、也不仅是天下父母和教师关心的大事,还是我们这个民族所关心的大事,它真的是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的。

  这样的题材选择表现了我们这部剧的创作者具有一种可贵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还具有一种清醒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显示出了应有的艺术良知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电视剧艺术的源泉是生活这样一个艺术法则的尊重,这样的创作态度值得肯定,应该提倡。

  【主持人】 曾老师,您是电视剧研究的专家,您认为衡量一部电视剧优劣的标准是什么?【曾庆瑞】这个问题说起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简单的说,题材决定不了电视剧作品的优劣,关键是你要用这个题材去对生活(包括历史上的生活)作一番审美的艺术演绎,你这个作品要创造审美价值,要实现文学艺术应该有的社会功能,观众看你这部作品的时候,要能感受到一种有艺术的思想震撼力,有思想的艺术感染力,让人从你的作品中找到一种人生的样板,当然,故事要讲得好,讲得吸引人。

  【主持人】曾老师,与以往反映中学生生活、学习的电视剧相比,您认为该剧有何突破?【曾庆瑞】我觉得突破首先表现在题材上,这部戏的题材首先就是新鲜,在当今荧屏上人们所热衷的历史题材、武侠题材、反腐题材、刑侦题材、都市言情题材、青春偶像题材等等题材中显得独特。说它新鲜,指的是,无论是在以往的中小学生生活的电视剧里,还是在教育改革故事的电视剧里,也显得新颖。这部戏的题材不仅新鲜还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可以说它表现的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所提供给我们的一个重要的题材。首先,高三学生准备高考,走近大学校门,这就是一个关联着中国的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大而又大的社会问题。这些学生怎么准备的?这长达一年的走近大学校门的路,他们是怎么走的?什么样的学生能走进这个大门?什么样的学生又走不进这个大门?还有没有走进去的学生又都怎么办?他们又各自怎么安排他们下一步的生活的?

  在这个过程里揭示出来的我们国家现行高考制度有什么样的利弊?这些年这种高考制度怎么在改革?我们还要进行什么样的改革?还有,面对所有这些问题,我们的高三学生,以及陪着这些学生备考的所有老师、校长和家长,又都有过什么样的作为?又都呈现出什么样的心态?这些作为和心态的利弊何在?为了这些孩子,所有这些作为和心态该不该调整?又该怎么样去调整?

  《命运的承诺》有别于《中国高考报告》

  【主持人】何老师,《中国高考报告》获得了鲁迅文学奖,可以谈谈您写这篇报告文学的初衷吗?

  【何建明】高考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件大事。因为他关系到全国老百姓家家户户,每个家庭都有子女。从爷爷奶奶到父母,到考生的兄弟姐妹,他们都关心高考,都认为自己与高考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作为一名作家,我认为关注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是我的责任。中国高考经历了20几年还没有一个作品反映这方面的事,这是个遗憾,我认为有必要把它做出来,做好。

  【主持人】何老师,您是否可以谈谈《中国高考报告》的创作过程?

  【何建明】这部作品采写于1999年到2000年2月份,用了近一年的时间,走访了百余个考生及考生家庭。同时走访了几十位教育专家、教育部门的同志。作品除了直面高考现状外,还对高考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剖析,特别提出了高考改革思考。当然,前面几章高考现状场景描写多一些,但整个作品35万字中将近五分之二的篇幅是对现实高考的分析和思考。

  【主持人】《命运的承诺》改编自您的报告文学《中国高考报告》,您认为这部电视剧多大程度上忠实了您的原著的思想?

  【何建明】报告文学改电视剧是比较难的,因为报告文学是全景式展示,它力求展示中国20多年高考状态。人物多,场景多,篇幅大,涉及面广,但同时又不是连贯性故事,加上有很大理性的思考。电视剧不同,它要求人物故事典型和集中,扣人心弦,有戏。所以,他们的共同方面是共同关注高考。电视剧忠实原著的主要方面是对高考的理解。原作是大镜头扫描高考,电视剧是展开讲述高考的人物故事。他们有共同点,但差异更多。电视剧改时,我就对主创人员讲:不要拘泥于我的原著。

  【主持人】您对这部电视剧有何评价?

  【何建明】我认为主创人员下了很大功夫,对高考的理解也是非常好的,特别是傅彪等演员的表演比较成功,尤其是校长的表演比较到位。

  《命运的承诺》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flyfish1808】傅彪好可爱啊!特别他一脸憨厚的笑容。即使有的时候对同学严厉一点,也可以原谅他了。

  【feion】特别在饭桌旁,他爱人把苹果等水果都拿走了,他好委屈啊,吃珊珊留下的,他演技真的很好。

  【格子布1980】这是演员对自身的挑战,我觉得他还是演的相当不错,至少打破了我以为他只能演丑角的偏见。

  【叶雄彪】傅彪是广大观众喜爱的著名演员,我们选择他来饰演唐老师是想让他能够塑造一个同以往截然不同的崭新的角色形象。过去他多饰演大款或喜剧人物,给人比较夸张的感觉,而唐老师这个角色则是一个忠于职守、严格认真、为人师表的老教师。这样的角色反差对他来说也是一个挑战,而对观众而言是一种对角色新的定位。另外,饰演老师也是傅彪的一个情结,他的这个愿望实现了,也得到了很多观众的认同。

  【NYM_0_0】确实从傅彪扮演的唐老师身上我看见了我以前中学老师的影子,他也是知青,而且对于学生十分关心和负责。这一点傅彪把握得很好。

  【NYM_0_0】请问曾老师能否对剧中几位老师的扮演者做一番评价?

  【曾庆瑞】看前两集戏我觉得选傅彪演唐老师可能演员和角色不太对位,而我们的电视剧创作又是很讲究演员和角色尽量对位的。但是越往后看就越觉得傅彪用他的表演艺术的功力弥补了他形、神方面和角色的某种距离感的缺陷,他化自我为角色,表演还是很到位的。只不过他还欠缺一点唐老师这个人应有的沧桑感。吴越扮演小于老师我觉得很成功。这个人物具有典型意义,她的角色使命就是要展示一种全新型的教师的风采,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国家需要这样的新型教师,有了这样的新型教师,我们的孩子成才就有了希望。杨青扮演的房老师,我觉得在某些地方分寸把握得有欠缺,因为这部戏不在于表现教师们中间因为人品问题而发生的冲突,而重在表现教师们因为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方法发生了分歧而影响了孩子们不同的成才道路,现在这样表现房老师过多的播弄是非,过多的工于心计,过多的挟私报复都有损于这样一个角色。当然,这有演员表演的问题也有剧本设计的问题。

  【受伤的人028】叶老师,问你一个问题:在小于老师的教学中,你认为什么最好?是她的重视素质的教育方法还是她的乐于亲近学生的和蔼还是什么?

  【叶雄彪】小于老师是一个勇于探讨新路的年轻教师,之所以受到学生的喜爱,是因为她热爱学生,也理解学生。

  【帅东hui】曾老师你好,我很喜欢里面的那个小于老师,我觉得她很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您是怎么看的呢?

  【曾庆瑞】我觉得小于老师这个人她代表了我们国家新一代的教师,她特别理解应该怎么样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英才,在学校教育这个阶段,给他们什么样的知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使他们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的历史重任,诚实劳动、建功立业,度过自己有意义的人生。这里面有很重要的一个新的观念,那就是要对孩子们的情商着重加以培养。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智商一般的是发展到6岁以后就有限了,而情商是终身可以培养、可以长进的。情商在人的成才、成就一番事业中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的教授多年跟踪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有成就的人们中间差不多只有20%左右主要是依靠他们高智商的,更多的人特别倚重于他们的高情商。我觉得,这部戏里边的小于老师特别理解这一点,而唐老师、房老师乃至于王校长似乎还欠缺一点这种新的观念,所以他们很难从应试教育的旧模式里走出来。

  【flyfish1808】有没有人喜欢石康?

  【曾庆瑞】我就最喜欢石康,别看他小鼻子小眼睛,但演员把戏里边这个学生演得活灵活现,非常有个性,特别招人喜欢。

  【冬虫夏草9】我觉得剧中的每一个人我强调的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魅力,好象只有这个戏是这样。

  【西门吹学4】我很喜欢这部电视剧,它演的很真实,很容易引起广大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的共鸣!可以说是大学生们对自己生命的一次回眸,同时也是未来大学生们的预演,这样的片子观众群多,接受面广,很值得发扬。(我很喜欢里面杨若榴的扮演者,并且希望不久的将来在荧屏上还能见到她可爱、青春的身影!)

  网友、专家就《命运的承诺》的争论

  【homoboo】你们注意了嘛,小于老师家里好有钱的,那么大的房子。

  【圆圆231】是挺大的,她在另一面还用什么隔离出一块,是什么意思?

  【NYM_0_0】是呀,这好像不太真实。几乎除了张玲以外所有的学生家里都很大,装修的很豪华哦。

  【游乐园女孩】虽说是重点高中,但好像并不应该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吧!

  【曾庆瑞】我同意你们的意见,我觉得这五个学生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小于老师也很有钱,显得我们这部剧还不够平民化,这受到了电视剧中刮了很长时间的豪华风的影响。也许,创作者是为了让画面更好看,其实,这反而拉开了这部戏和平民百姓的距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飞﹌云ξ】但是我觉得我们现在中学生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中小城市的学生,他们和大城市的学生有区别,和农村学生也有很大区别,我希望看到属于他们的篇章。

  【叶雄彪】《命》剧的一个不足就是集中反映了城市的学生,对农村学生的生活表现得不多,也比较单薄。

  【轩阳19】我觉得没有那个必要,这部电视剧反映的是思想,而不是什么样的生活!!!

  【邵庭在线】真实是此剧的灵魂。很好!我打85分。

  【冬虫夏草9】曾老师,对这部作品你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是哪里?

  【曾庆瑞】最满意的地方我刚刚说到了题材的新意。其实,光有题材还是拍不出好戏来。这部剧的创作还对这样的题材所显示的生活内蕴有他们新的独特的发现。这种发现,就是我刚刚说到的他们对教育制度、人才培养的更多的理性的思考。另外,这部剧还成功地塑造好了一些人物。其中,小于老师是一个新的典型,她的存在告诉了我们我们这个国家有了一种新型的人民教师,随着他们的日渐成熟,我们的教育就能够培养出来全新的人才,她还告诉我们很多教师和家庭应该怎么样去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另外,那五个孩子,显示了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类型的学生所走的道路,给我们成千上万的孩子们也应该有很重要的启迪。遗憾的是,我倒觉得唐老师这个形象还缺乏一点“这一个”的味道。傅彪这个演员表演倒是很到位,遗憾可能就出在剧本对这个形象的设计上。还有,这个戏在画面上也是很讲究的,它选景、布光、景物造型、色彩、影调都比较注意追求美。至于不满意的地方,一个就是我刚刚已经说过的不够平民化,还有就是对唐老师知青时期那一段感情旧债的设计让人看了别扭,为什么要搞一个血型的对比、DNA的鉴定呢?

  为什么一定要用这个故事表现唐老师的妻子那种狭隘让唐老师后院着火呢?真要写感情戏,你完全可以就把张玲设计成唐老师的女儿,反过来,再写唐老师的妻子的理解、宽容、对唐老师和张玲的真爱,那样又对历史造成的灾难作了一个更人性化的阐释和艺术的演绎,那样不是更感人吗?现在这样写还是受到某些不良文艺思想的干扰,多少表现得有点“媚俗”。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这个戏碰了一下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可是又太简单化地做了演绎。中学生的早恋,哪像这部戏那样容易解决的?还有,画面上过于追求美,就容易留下“文胜质”的毛病,也显得不够真实。

  【帅东hui】曾老师,我觉得现在的高考和电视剧里面的有些不一样,而且对于我们比较边偏远的地方有些不太公平,您对这件事情是怎么看的,可以说说吗?

  【曾庆瑞】我觉得这个情况很复杂。我做了15年的系主任,在招生工作中,由于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表现的地区上的很不平衡,各地人口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不平衡,而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的需要又使得我们学校在招生的时候不能不考虑各地区名额的分配,实际上也造成了不平衡,这样,我们就很难做到某种意义上的绝对公平。

  实际上,我们这些年在招生的时候对国家列名的老、少、边、穷地区的考生还是有很多的照顾的。我想要想有更多的升学机会,还是要靠我们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当然也有考生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的提高的。

  【月光心绣】电视播出后,我和我的同学门反映特强烈,虽然故事中的人物的确有些偏离现实,但从马林的有主见,若榴的天真,石康的爱心上,我们中学生也能学到不少,至少是有一种舒服的精神感受!

  【芊芊317】叶老师,我是一个高中生,在我们这里,高三是一个极其忙碌的阶段,但在您的作品中表现的却是学生在一起玩乐,我不知道这是事实还是您的愿望?

  【叶雄彪】两者兼而有之,一部分是我的愿望,更是学生们的愿望。

  【圆圆231】我发现这部剧里有几处写人写事的地方没有前后贯穿一线,而是一件一件地展现又及时收场,然后就再不涉及。如石康家的小保姆。

  【NYM_0_0】是的,要交待的东西太多,剧本长度有限。而且有些地方也有点混乱。

  【feion】我觉得这样才真实呀,不然事事俱备,成了生活流水帐记录了,影响小的事可以稍带过就行了,不过如果拍成40集可能会都讲到:)

  【冬虫夏草9】叶老师,小于老师的男朋友每次出场,都是在小于老师受伤后去给他安慰的人,是不是人物太简单了。

  【格子布1980】一个片子中总要有所侧重,把所有的人都刻划的太精细,我相信那就不会是一部好片子。

  【叶雄彪】你说得对,这个人处理地简单、单簿了点,显得可有可无。

  【天使爱小丫】轻松愉快的高三生活,善解人意的老师,美丽的校园,一切的完美化青春剧留给观众的除了对那段岁月的回忆、渴望外,是否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何建明】据我所知,本剧的编创人员确实在拍摄时有一种唯美的追求,想尽力把画面拍得漂亮一些,但实际上现在看来,与现实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也是创作人员今后需要注意的。

  【格子布1980】的确,也许是观众对你们太苛求了。很容易把现实生活拿来与电视剧对照,本来其实艺术与生活是不一样的,艺术是生活的提炼,它更多时候也可以代表一种理想,我想我们应该学会理解。

  【天使爱小丫】完美的东西很令人难忘、接受、喜欢。但我真的希望小于老师的形象可以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感觉到师生之间真正意义上心灵的沟通!

  我们关注着电视剧的社会效益

  【暗恋桃花园】自从《命运的承诺》开播以来,我一直想问出品人一个问题:现在很多电视人什么赚钱拍什么电视剧,或者能吸引更多观众群的剧,您为什么选这样一部高考题材的电视剧,您认为您的预测观众群是哪些人?

  【叶雄彪】现在许多人在拍摄电视剧时选择了涉案剧、古装剧或者言情剧,可以说是一段时期内形成的热潮,其中也有不少很优秀的剧作,也给拍摄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我感觉社会生活是多方面的,因此也决定了电视剧的题材也是多样化的,我们不应该只集中在某一类题材,互相“跟风”,互相“克隆”。我还感到目前在电视剧创作中教育题材和农村题材相对比较少,而这些题材也同样有广泛的观众。因此,当我们看到报告文学《中国高考报告》之后,很快就确定把它改篇成电视剧。因为,我们感到高考是个诉说不尽的话题,它涉及到社会、家庭和学校,几乎每个人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都有过校园生活经验,不少人或不少家庭都亲身经历过高考,所以我认为它的社会效益一定是相当好的,由此,很可能会带来好的经济效益。

  【格子布1980】叶老师,我想知道您是借这个题材来反映当下学生的生活呢,还是就想借此提出您的关于高考改革的观点,您的初衷是更侧重于那一方面?

  【叶雄彪】我们只是想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生活,同时,也对高考改革和教育改革做一些有益的思考。我们无意侧重哪一面,淡化哪一面,因为,总体来说我们的教育还是相当成功的,否则就难以解释新中国的教育何以培养出如此众多的人才。

  【wanqiuzi】各位老师:你们好,我很欣赏这部作品,但是我想知道你们认为它的内容接近现实吗?这里有没有艺术加工的成分?

  【叶雄彪】我们的创作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尤其是《命》剧是根据报告文学改篇的,很多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故事。

  【主持人】叶台长,有网友说《命运的承诺》所反映的问题还是太浅,不知您对此有何看法?

  【沙丁鱼是我】对啊,有点隔鞋挠痒的感觉!

  【叶雄彪】要通过一部教育题材的电视剧探讨或者揭示深刻的问题、涉及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这确实有着不小的难度。我们只是想通过这部剧能够比较真实地再现高考前夕考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尽量做到平实、贴近生活,当然也希望,通过这些片段力求能够触及高考乃至教育这样重大的话题,这其中我们更多的展现了生活,把答案留给了观众,由观众来思考,由观众来回答。另外,教育问题仍然在探讨之中,许多教育学家和教育机构都在研究教育改革之路,我们的任务就是用电视直观、生动的手段予以及时反映。

  【邵庭在线】反映应试教育的弊端的电视剧是否会推进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呢?

  【叶雄彪】教育制度改革不仅仅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问题,它涉及的是多方面的问题。

  【flyfish1808】我觉得应试考试这个话题挺沉重的,不是我们讨论一下就会有结果的。但不讨论就更没有结果,学生不呼吁,国家不会关注,学生呼吁力度不够,国家关注目光也就不足,这是一个很需要深思的问题。

  【曾庆瑞】不能指望一部电视剧就让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来用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想靠这部戏解决高考制度的改革的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一旦实现了它的全部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它就能够感染人、教育人、触动人,让人们去思考这个问题,尽自己的努力去参与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假以时日,高考制度的改革一定还是能够实现的,何况现在国家和所有的学校、教师正在加紧实施这种改革。我劝大家要乐观一些,当然也要耐心一点。

  【格子布1980】我觉得在该片中,好像把高考的弊端归结为某些老师的不理解学生,好像只要老师开始理解学生,一切问题就解决了。实际上,老师也是活得无奈,而且他们更多的是活在另外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中。

  【天使爱小丫】看见小于老师的最后一课,眼泪落了出来。因为我不想看见“全剧终”的字样!!而且我觉得半个月的关注,仿佛已经置身于剧中的情景,很留恋那种感觉!

  【曾庆瑞】其实让人心动的还有好几场戏,比如,元旦晚会上唐老师的一段说词,最后一堂课的时候于老师和唐老师对学生告别的言辞,都是很精彩的很感人的。

  【受伤的人028】看了这部片子,我又想起了我的高三时代。唉,岁月不等人啊!

  【无心快语7】三个嘉宾也是经过高考的吧,也是穷人家的孩子吧?怎样认为高考呢?

  【曾庆瑞】我是1956年参加高考的,从武汉一中考到了北大中文系。那一年全国的高中毕业生的数量还不够完成大学的招生任务,所以动员了一大批在职人员报考,那也算是我们这一代人人生道路上的一种幸运。那个时候我家也挺穷,家里没有电灯,我是在武汉滨江公园的路灯下面冒着酷暑准备高考的,结果那一年我在北大中文系的考生中成绩名列前茅。我就觉得,走进大学校门这条路,有机遇,也有自己的奋斗。

  【叶雄彪】我参加过高考,是1979年考入大学。至今对高考记忆犹新,有奋斗的艰辛,也有成功的喜悦,虽然这一切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但是,我仍然难以忘怀。今天,创作高考题材的电视剧可以说是象我这样许许多多的大学生对社会的一个回报。前面我已经说过高考是关键的一战,但并不是唯一的一战。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芊芊317】叶老师,在创作《命运的承诺》的过程中,您有没有感触特别深的时候,可不可以给我们谈谈?

  【叶雄彪】《命》剧所展现的高考生活涉及社会、学校、家庭,如何能准确地表现,让老师、学生、家长都喜欢看,能够赢得更多的观众,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因为,教育题材电视剧难以做到象侦破剧、武打剧那样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所以,最关键的还是看这部剧拍出来以后,是否准确地表现我们生活,让学生、老师、家长感到亲切,从而产生认同感。【邵庭在线】其实教育一直是很受人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在中国!其实只要拍得真实,能够使学生产生共鸣,能够勾起人的思考就是比较优秀的作品了!《命》我给他打85分!

  【唐朝农民】建议拍部大学生活的电视,你能想象现在的大学生有多么矛盾。

  【曾庆瑞】我也很希望拍一部反映研究生生活的电视剧。这些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生活的世界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世界,他们的生存状态和文化心态外边的人了解得真不多,而这些研究生又都是我们国家的动梁,他们的作为对我们国家的未来会发生很大的影响,我们真的应该用电视剧艺术把他们现在的生活世界生动地展示在观众面前。我希望,叶台长他们来拍这样的电视剧。

  结束语:

  【游乐园女孩】叶老师,请问从今天的谈话中您看到了什么?

  【叶雄彪】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热心的网友和电视观众对我们的厚爱和厚望。这部剧和今天的话题能引起这么多的关注和共鸣,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大家肯定我们的劳动,原谅我们的过失,让我十分感动。今天的谈话中我看到,任何电视创作只有得到观众的认同,才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完整的作品。

  【主持人】谢谢嘉宾来到我们的演播室与网友真诚交流,也希望请你们为《电视批判》提些建议与意见。

  【曾庆瑞】很希望电视批判能办成一个做电视的人、看电视的人、研究电视的人真诚沟通的一个平台,为我们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叶雄彪】《电视批判》是我的挚友,它是沟通电视与观众的一座桥梁,期待着与观众朋友们在桥上相会。

  【曾庆瑞】感谢广大网友和我的交流与沟通,你们的问题帮助我进一步对这部戏以及整个的电视剧艺术作理性的思考,这大有益于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谢谢!

  【叶雄彪】非常感谢网友们,我们一起渡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你们的话已深深地留在我心底。谢谢大家。

 
 
  责编:小心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