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票友大赛10月2日
曹 鹤
苗建林
顾莉娜
薛莉荃
张新华
张宝奎
赵 菁
扈文琮
周美慧
杨洪杰
江 汁
刘 铮
郁 露
张广发
    









网站专稿:让央视荧屏再辉煌
--访"第一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总导演许玉琢

    (央视国际网络记者 史健 9月30日 北京报道)"五·一"期间,随着中央电视台和全国各省市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的热播,着实让全国的戏迷过了一把瘾,也让央视荧屏火了一把。一时间成为全国电视观众谈论的热点话题。9台现场直播的比赛,使喜爱京剧艺术的广大戏迷观众过足了瘾。据大赛组委会的统计,每场比赛收到的观众热线电话总在400多个,点击央视国际网络的网友每场也达1000人次。

    今年的"十·一",中央电视台的领导决定再次推出一台为广大戏迷票友准备的国庆文化大餐--"第一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喜爱京剧的票友,都能够参与到这次活动里来。为了让广大戏迷能够全面了解本届大赛的概况,央视国际网络记者走访了本届大赛的总导演--许玉琢。

    做为本届大赛的总导演,也曾是中央电视台91、95、97、2000年四届春节戏曲晚会的总导演,没有想像中的那样一种威严,非常平易近人,言谈中透着一股韧劲。讲起这次大赛的组织、筹备情况,更是让人难以想象从10月2日至6日连续5场的直播比赛,将由这位女导演负责完成大赛的导演工作。在谈到自己的从业经历,许导演说:"我是五九年考入北京戏曲学校学京剧主攻青衣。一九八五年,进入中央电视台,在当时的文艺部,做戏曲导演工作,主要负责日常栏目播出,和直播和录播的大戏。期间还担任了91、95、97、2000年四届春节戏曲晚会的导演工作。1996年,组织、实施了一个全国京剧名家名段演唱系列活动,共有十场,受到好评,并得到星光奖的一等奖。另外在91年,还到前苏联参加第九届国际电视艺术节,作品《中国戏曲绝活汇粹》获得二等奖,同时还获得国际评委的证书。"

    以下是网站记者的现场采访:(许玉琢简称许)

    记者:当您得知"第一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由您担刚总导演压力大吗?

    许:担刚这次大赛的总导演也是受台领导和部领导的委任,压力肯定是有。做为大赛的总导演我是第一次,我认为比晚会难搞,而且这个还不比专业大赛,因为专业大赛是委托地方电视台初选,他们把半成品的带子送过来,请评委审核进入复赛的这些选手。我们这次是从基层从最开始的报名工作做起,而且又是第一次,将所有没有入围1600名选手,样带给选手们寄回去,而且还附有一封感谢信,以感谢他们对大赛的支持与参与,可以说历届大赛是没有过的,工作量相当大。

    记者:大赛是如何进行分组的?年龄上有限制吗?

    许:本次大赛的最后报名日期延迟到8月10日,一共有1726人报名,年龄最大的84岁,最小的4岁。在入选的72人里,分成了两个组,一个是成年组,一个是青少年组,这样等于年龄上不封顶,入围的最小年龄是4岁,最大年龄是71岁。

    决赛分五场进行,这五场不分行当,不分流派,不分年龄,不分组,彩唱青唱,和旦角、老生、花旦、老旦有机的穿插起来,这样的节目看起来色彩就比较好,比较丰富,可视性比较强。

    记者:您认为进入决赛的选手表演水平如何?

    许:这次进入决赛的业余选手水平相当高,出乎意料,真是天外有天,评委们都觉得很难割舍。比如说这两个人只能上一个,可是下去的那个又觉得特别可惜,有一些专家认为有的选手比现在某些乐团的演员水平还要高。从演唱技巧上来说,这些选手具备了相当高的功力,从嗓音和演唱方法上来说都是比较好。这次为了加强电视的可视性,让比赛尽量的活泼,让观众觉得有意思,能够继续往下看,我们采取对每个选手进行跟踪采访,每个人都有一个微型的小专题。每个选手在比赛前,将在大屏幕上播放这个小专题,让观众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到每个选手的方方面面的背景情况,这样也有利于拉近选手和观众的距离。因为他们都不是专业演员,都是平民百姓,都是从群众中产生出来的。

    记者:本届大赛设有综合素质考核这一项吗?

    许:我们这次也是吸取了专业大赛的精华,借鉴他们成功的地方。尽可能的发挥本次大赛的特点。淡化大屏幕的作用是我们这次创新的一个重点,将一些可以用实人实物来代替的东西淡化大屏幕。因为大屏幕比较呆板,不是很生动,用真正的演员,化完妆以后,扮演成各种角色,参与到整个测试题里边来,这样就会更生动;另外这次为了考核选手的全面的素质,也增设了综合素质考核,它包括预选成分,因为他自己报名参赛是一个自选成分,我们觉得作为一个票友,不能光会一段,将这一段唱得好,那不行,你还需要会别的剧目,就让他有一个必选,给他两次选择一段唱腔,然后再展现给观众;还有一个对戏曲常识的了解,有些这方面的试题来回答,就等于有三方面的成绩的总和,是他的最后得分。

    记者:这次大赛评委的评判水平怎样?

    许:评委的来源主要是两届戏曲表演的9位研究生,他们的特点是比较年轻,和选手之间的距离感不是很强,象专家和权威性人作评委,会让选手产生一种距离,这样呢不仅缩短了距离感,而且更有了亲合力;另外还有几位是做戏曲导演方面的专家、编剧方面的专家和评论方面的专家。

    记者:您认为中央电视台举办这次大赛的意义和目的在哪儿?

    许:本次大赛是继"五·一"的专业大赛后,中央电视台又一次对京剧艺术的一个强有力度的宣传。我觉得五月份的大赛,目的在于推新人,可出了新人,出了新戏,还得有市场才行,有人看才行;你光出新人,出新戏,没人看,那就谈不上。这次大赛是中央电视台特别明智的一个举措,目的就是培养演员,培养了对京剧感兴趣的票友、戏迷,让他们投身到大赛中来,全面普及我们的"国粹",另外也是送给广大戏迷观众十·一期间的一套文化大餐吧。

    记者:那么这种大赛形式会长期固定下来吗?

    许:我希望是这样的,因为现在好多票友也是这个愿望,因为有一部分没有机会参赛的选手有很多遗憾,因为没乐队、录音条件特别差,准备得不好或是感冒了;还有就是边远地区信息比较闭塞,好多都是报名已经截止了以后,才得消息以后来报名的,可是已经晚了,所以他们希望再有第二届、第三届,更希望能长久的把这个工作做下去,为弘扬民族文化作出一些成绩。

    记者:为了举办这么一次票友大赛,中央电视台在投入上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许:从台领导、中心领导及部领导都非常重视,一是从精神上很重视,二是从实际问题上比如说从经费上、人员投入上,从整个的投入上。比方说台里面1000平米的演播室的投入使用,还有从频道的战略,及播出时间,可以说以前是没有这个先例的,因为连着5天,5场决赛,一个颁奖晚会还有一个联欢晚会,七场都是在三套、十一套并机直播,而且都是在每天的20:05黄金时间开始直播,播出时间近三个小时。

    记者:您对本届大赛引入互联网这一高科技手段,是怎样看的?

    许:本届大赛有两个第一:第一次举办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第一次与网络完成大赛的网上投票、网友提问、评委点评等工作。这可以说是我们全体工作人员共同的想法,因为网络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来。而且她本身的特性也决定了在今后制作这种大型比赛,网络宣传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与这种古老的戏曲相结合,不仅能满足国内戏迷的参与,而且还能让海外的网友在我们的央视网上收听、收看这一京剧盛世。

    记者:京剧是我们的"国粹",您作为一名京剧文化的传播者,您觉得应该怎样去更好的发扬她呢?

    许:我想主要有三方面,一方面是好的演员,好的剧本,好的演出状态;另外有观众,有一大批热爱戏曲的观众;还有中央电视台新开的戏曲频道,来播戏曲,这个在社会上的反响很大,也体现了中央和台领导的一个指导思想,这是咱们民族的东西,一定要全力的去振兴它,弘扬它。在栏目的播出上,也应该再下大力气,尽职尽责的做好自己的栏目,另外从版面上,从栏目设置上应该更科学更合理。这样才能让观众从各个方面都能关注这个频道,我觉得这是中央电视台振兴民族文化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窗口。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