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音乐

  如果说盲人最渴望的是光明的话,那麽,还有什麽期慕能比得上音乐之于聋人呢?在大学学习时,我和一位聋哑同学在谈及海伦﹒凯勒著名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时,我曾问他:“假如你有三天耳聪时间,你将会怎样使用它呢?”他不假思索地答道:“去音乐厅,呆上它三天三夜!”他说:“我不到一岁就双耳全聋,对外界声音没有任何印象。我是多麽想知道,人们常常如痴如迷的音乐究竟是怎样的美妙呵!”

  我也是一位聋人,只是14岁才患病致聋,前后经历了两种不同的生活。从有声世界到万籁俱寂,对失去音乐的感受也就尤为深刻。

  我不知道自己小时侯是否具有音乐天赋,当时所能接受的音乐教育不外是在学校一周一节音乐课,学唱一些当时的歌曲,很多歌我至今还有着深刻的印象。后来上初中时,学校成立小乐队,不知怎麽把我也挑了进去,而且分在最中间的位置——弹奏扬琴。

  小乐队的老师要求极严,每天必须6 :30到校。我们先绕操场跑步,然后活动身体,掰压伸拉手指,再听音练琴。下午第二节课后则上乐理课。记得老师在黑板上讲解的速度极快,一不小心就会跟不上。这样,我们半懂不懂地被灌输了一大堆乐理知识。就在此后的第二年,我患突发性耳聋,顿然间双耳失聪。从此,也就永别了我心中神圣的音乐。

  寂静的世界是怎样的?这真叫人难以描述。它似乎象久旱焦裂的田野得不到雨露的滋润;它又象一潭凝固的死水再也奏不出涓涓流动的欢快。世界好象永远停止了喧哗,大地好象永远伫留在黎明前两三点钟那压抑人心的时刻。身外的一切,仿佛与自己毫无关联,使人感到时光的漫长难熬。而有时,又感到世界的变化出乎自己的意想,仿佛时空在身边飞旋,周围的事物难以捉摸。在自己想象的领空,时而宇宙灿烂无比,时而大地荒寂不堪。世上流行什麽歌曲,好象是与自己永远无关的话题。每每在电视上或其他场合看到歌星如醉如痴的神情,以及观众如海如潮的欢腾时,才分外地感到自己的与众不同,感到自己的孤寂无援。才分外地有一种想撕开自己的鼓膜、抑或扑向乐器抚琴痛哭的心情。

  就在这样的体味中,我度过了一年,又一年......

  后来有一次我去书店,无意瞥见书架上有本封面新颖漂亮的《外国名歌201首》。我随便翻了翻,心中默识了一下上面的上面的谱子,自感还能唱出个所以然。于是心头一热,就把它买了下来。

  好象久别的知己突然回到自己身边,我天天有空就琢磨上面的曲子。看着谱子,我好象忘了自己有耳无闻,好象又回到了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少年时代。我似乎才发现天空是这样的清澈,阳光是这样的明亮,大地上的一花、一草、一树、一石是这样的可爱。就这样,我慢慢地识出了许多歌曲。我一点听力也没有,到底唱的如何自己也不知道。我不敢面对人唱,于是就借早晨锻炼之时,天天跑到渭河滩上唱。渐渐地,我的书架上关于音乐的书籍多了起来,除了《外国名歌201首》外,还有《外国名歌201首续编》等等。

  上了大学之后,功课繁重,时间有限,基本上没有再去识唱新谱。但是由于学校有许多同学在音乐专业学习,我还是接触到了不少音乐生活。我从他们那里借阅了《西洋百首名曲详解》等书籍,使我对乐曲、音乐家及音乐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我心中,拉斐尔和托尔瓦德森倒是很平常的,我心中更景仰的是帕格尼尼、舒伯特、卡拉扬和梅纽因。

  越是失去的东西越是珍贵;越是不可得到的东西人们越想得到。我常常这样莫名其妙地想:假如我双耳复聪,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歌唱家的。因为在我心中郁积了这麽多年对无声世界的感受,郁积了这麽多年残疾生活的磨难,郁积了这麽多年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我想,我一定能唱出与众不同的风格。我从画报上看到西班牙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的报道,一下子就为他的风采所倾倒,真想听听他的歌声。我在电视上看到美国著名摇滚乐歌星杰克逊为非洲饥民义演,成万歌迷随着他的歌声欢呼激动,我的心潮也随之翻卷。这使我再一次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感受到生活的确不能没有音乐。我觉得人生在世,最幸福莫过于做一个为观众所倾倒、所热爱的音乐家了。

  我们上工艺美术专业书籍装祯课时,我选择的是设计《贝多芬传》。为了设计好作品,我向音乐专业同学借了许多贝多芬的作品。最后,我选中其中《命运》一首。当我用它进行设计时,那上下跳动的音符,又把我带到了往昔生活的回忆中,心中似乎流淌着一首无声的歌,使我沉默了很久很久......

  我耳聋至今已10多年了,这10多年的聋人生活告诉了我,失去了一种感官并不绝对意味着割断了对这种生活的感受。聋人同样有着自己体验万籁、感受音乐的方式。因为人是一种有思想、有感情的动物。正是因为失去一种感官而锻炼出的其他感官的敏锐,正是是因为失去一种生活而对这种生活更加真挚、更加深沉的渴望和迷恋,他对周围世界的体验往往会更加细腻、更加真诚、更加深刻。所以他往往也会有着不同于健全人的感受;往往会有着不同于健全人的收获。

                          (网友:陈少毅(聋人)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