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歌手的素质是什么素质?
8月3日,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比赛进入为期3天的个人单项决赛阶段,比赛进入白热化,与此同时,歌手们的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也成了全国观众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
这似乎是一个有趣的现象,电视歌手大赛,歌手们竞技的是歌喉才艺,而观众们都对他们的综合素质考核更感兴趣。
综合素质偏低,说的不如唱的好,是很多观众对本次歌手大赛一些歌手的评价。而人们对歌手综合素质水平的过分关注,似乎给很多歌手造成了一种心理压力,上场前,一些歌手对专业技能考核很自信,但对素质考核却十分担心。
8月9日,东方时空《时空连线》栏目专程请来了这次歌手大奖赛的两位评委:余秋雨和中国文联的副主席,著名的歌唱家吴雁泽。他们和主持人白岩松就大家关心的歌手素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考题实际没难度
主持人:最近一段日子,电视歌手大奖赛又成了大家非常关心的热门话题。大家关心的不仅是参加歌手大奖赛的歌手所展现的美妙歌喉,还有在过程中,尤其在文化素质的考核过程中,让大家看到了很多,甚至觉得比美妙歌喉还吸引他的地方。今天我们一起来谈论一下歌手和综合素质这方面的话题,请来两位专家,第一位是著名的作家、学者余秋雨,也是这次歌手大奖赛的评委,非常欢迎您。第二位是中国文联的副主席、党总书记,这次大奖赛的评委,吴雁泽,著名的歌手艺术家了,非常欢迎两位嘉宾。余老师,您感觉这次整个文化考核的题难不难?
余秋雨:不难,因为我们想题库要求的标准是高中毕业生的标准,90%的题在中学语文课本、历史课本和其它课本里应该能找到答案,所以不难。而且我们考的对象,基本上都有大学文凭。
主持人:吴老师,您在整个做评委的时候,我相信,因为有很多正在考试、参加大奖赛的,也是将来你们事业的接班人了,您可能也特别关注。您觉得题出得怎么样?
吴雁泽:应该说,这次的考题,我个人觉得不是很难,正像秋雨先生所说的,高中课本如果是认真读一读的话,还是能够答得出来。最近我就一直在反思这个事情,作为一个歌唱者,我听得一些笑话,也不妨在这说一说,有些大人对自己的孩子就问,你想干什么?我想唱歌。这个一听是很好的,但是它背后是什么的呢?功课不行。在班上经常是属于倒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不是正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这是个现象,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不得不看到这个问题的实质,往往他有一个爱好之后,他对其它的就荒废了,而且他觉得歌唱是一个捷径。反过头来,再看看咱本行当的,所以这次大赛当中,我作为一个评委,当然也算太老,也算一个老先生吧,60多了,的确有时候心理,怎么说呢,说不出来的那种酸楚,看看我们这些搞专业的同志,尴尬到这种地步,有时候是不是也有点脸红啊。当然我可能说得重的一点,如果说我们要想搞文艺,很重要的一点就这项,我曾经说过的,余先生也说过的,搞文艺的非常重要,头顶文艺,脚踩文化,脚底下必须有文化,没有这样一个底蕴,没有这样一个铺垫,很难啊,可千万不要因为有嗓子,就可以一举成名,可千万不要因为有嗓子,就可以走遍天下,不是这个。
评委已经给足选手面子
主持人:在这里又涉及到一个,这些天我经常听到身边的很多的观众在议论这样的事,包括我的家人,这里还涉及到一个面子问题,因为毕竟这样是一个公开传播的,而且听似也是一个很简单的一个题,但是那样答错了,甚至蒙错了,在这个时候,作为评委的时候,考不考虑对对方的面子问题?
余秋雨:考虑,所以有一次有好多观众打电话来说,余秋雨先生为什么最近讲话少了,讲评少了,我说我非常困难的一点是,对于他的错误,我似乎应该再多讲几句,但是主持人已经宣布他错了,我再讲几句,这么一个年轻人,如果是在我的研究生考察里面,我可以多讲几句,但是现在有那么多的电视观众都看着他,这个对他有一点不公平,因为我的批评就会无限被他扩大,扩大成一种在空气当中到处散布的现实,他以后怎么办?如果专业歌手的话,他以后还在这个行当里面,这个影子一定要跟着他,所以有这么一种压力,电视有的时候和课堂不一样就有这个地方。所以大概至少在电视里讲的无数次这样的话,希望观众们不要嘲笑他们,我甚至于不断的讲,如果灯光打着我,摄像机对着我,马上问我我家里的电话号码,问我朋友的电话号码,我也会答不出来,经常会有这样的一种情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今天还要继续讲,大家对于答不出来题的这样一些选手,一方面希望他们继续提高,一方面应该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因为我们都是知识有盲区的人,而且这些题目本身也还是在探索之中。
歌手的素质有没有问题
主持人:没错,那么这里再问余老师一个问题,就是说告了一个段落之后,您感觉我们歌手通过这样的综合素质考评之后,所展现出来的问题是什么?
余秋雨:展现出来的问题,就是刚才吴雁泽先生讲的很有道理,就是我们可能过多的强调专业技术的训练了,就自己和教育者往往都是这样,这可能是现在我们在社会转型时期,急功近利的需要特别迫切,所以大家都有这么的走向了。
歌手是这样,歌手一般的唱歌,我倒不认为一定要有很丰富的文化知识,因为社会的需要大量的是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但是问题是,你既然到了中央电视台全国性的大奖赛,那么你眼前就有可能出现两种选择,一个就是我继续做一般歌手,一个就是你有可能成为一个歌唱家,那么也就是说你有可能成为一种文化的传播者,当你成为文化传播者的时候,你没有文化底气这就很不合适了。如果说我不愿意成为歌唱家,我就是一般唱唱歌,那也罢了,那考不出来没问题,我不认为这是个大问题。所以大赛实际上是给所有参赛者去选择两条路,所以我在解释歌手这个词的时候,我也说到这个道理,就是这站的歌手,眼前有好多是歌唱家,虽然距离很近,其实要走过去很难,这个难的里面,其实就包括了整体文化素养,包括人格修养,整体的,让他们选择这两条路。所以我觉得我们好多歌手有这么一种毛病,其实准备是按一般歌手准备的,但他追求的目标是一般歌唱家的目标。所以我们要非常残酷的展现这一点,就是照那个目标,那你还得有另外的准备。
主持人:吴老师,就是在参加整个歌手大奖赛的时候,我相信很多的歌手他也有应试心理,那么可能参加了这批歌手大奖赛,受到综合考评之后的刺激,可能在考前也会认真临时抱佛脚,但总的这样的考试是否会使我们陆续将来很多,甚至不参加歌手大奖赛的歌手,大家开始有意识的想,或者说开始去做要综合素质的提高呢?
吴雁泽:我觉得您说得很对,这本身就是一个呼应,也是一个刺激。因为作为追求是无止境的,如果说有追求的人,我觉得素质的考核,就是一个鼓励,就是一个激励,最后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歌唱家的话,我想这个素质考核本身对他是一个进步。因为什么呢,就刚才我所谈的,必须要有文化这个底蕴,有文化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很难前进。到一定时候,说不好听的,连歌词你都解释得不对。这次我就发现我在听歌手们唱歌的时候,有个别的歌手,对歌词不理解,从头到尾一个声,轻重强弱、阴阳顿挫没有,就是亮嗓子,亮嗓子结果唱到最后,到答题的时候,嗓子都哑了,喊的,基本功也不够扎实,理解歌曲也不够深,因此就玩命的喊,他以为大赛就是给嗓子的,其实不然,他是个全面,一首歌要唱好,给人很好的印象,很深的印象,恐怕还是对歌曲的演艺,歌曲的解释上非常重要。
歌手需要文化素质吗
主持人:接着我们关注的第二个话题,这个话题其实在你们心中也是关注了很久,就是也听到的很多的声音,歌手大奖赛,干吗要考那么多的文化素质等等方方面面,那吴老师第一个问题是一个现象,现在有很多观众,咱们歌手大奖赛的收视率上升很快,他不是为了去听歌,一听歌的时候,他洗衣服,一考试的时候出来了,您对这种情况怎么看?
吴雁泽:现在我想谈谈专业业余的当前的体现的问题,我个人感觉,专业就是有点,怎么说呢,我进了这个圈子把,上进心不是非常强,业余的他就要进这个专业的,我这辈子目标就是奔舞台,奔中间,动力特别足,给人的感觉到这个专业大赛不是十分精采,原因就因为前面有一个非常精采的,后面就是比较精采,也只能说比较精采。
主持人:这个我听说您的话一意思,观众之所以在唱歌的时候洗衣服去了,考试的时候就来看了,不是说想看别人丢面子,或者哪块答错了,而是因为我们的歌没吸引住他。
余秋雨:我可以补充吴先生的,我听的很多观众的反映就是,他们可能对我们大多数歌的歌词、作曲,这个意见可能就它的单调,它的缺少艺术水准,缺少吸引力这一点,比歌手的唱可能问题更严重一点。大家其实领受单调,领受沉闷,或者没有才华,这个是他们不愿意的,这个是比较重要的问题。所以他们为什么在素质考试的时候回来,就遇到一个复杂的问题,不是说素质考试多精采,也不是说他们一定去嘲笑年轻的歌手,这牵扯到真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心理问题,文化对于一个文明古国来说,它一直是关系每一个人的荣辱,就是包括观众在内,所以他悄悄的其实是真想看看歌手能不能出来,同时也想考考我自己,有这么一个东西,越是现在觉得自己文化修养比较薄弱的文化下面,但是这个敏感带其实没有消除。
考核要一碗水端平
主持人:但是在整个考试的过程中,如果真的出现了,其实明显感觉这个歌手的声音、素质,因为观众可能不会从更专业的角度去了解,他只是,这个人唱得真好,但是少数民族歌手,或者局部他的,或者汉族歌手在答题的时候答错了,最后导致他的名词名落孙山,这是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余秋雨:我在设想,比如就像我平常造研究生考试,如果这个人来到我现场,那我想这样的局限性就可以努力的避免,因为我可以不断的追问他很多很多有关的问题,最后的结果我知道,这个人虽然一个问题答不出,他能答出九道差不多的题目。而另外一个他答出了这套题目,但附近的九道题目,他恰恰完全答不出来,我在追问过程当中就可以知道这种区别。但是现在我们没有追问的时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面,应该这么说,应该承认,这样的全国规模,收视率这么高的,既容易让你很不公平的突然成名,也容易让你很不公平的承担一些委屈。
主持人:比如吴老师要真的有一些少数民族歌手,像这回很明显,比如藏族歌手,朝鲜族歌手,他们面对这种综合文化素质考试的时候,它不是一个平台,这个时候怎么尽可能的完善它?
吴雁泽:我想是这样,也许我这个提议不准确,秋雨先生在,正好近水楼台。我感觉能不能编一本书,这本书包罗万象不可能,你就围着搞音乐,音乐这个范畴。当然了,天文地理有没有?也要有一点,那就是一个边远性的问题了。政治实事有没有?有一点,当前大事,国际国内大事把它放进去也可以。
余秋雨:有一个准备的范围。
吴雁泽:对,有这么一本书,我想有这么一个范围,一方面是督促选手,你哪管临阵磨枪呢,也比在旅馆里的10天强,起码有一年、两年时间,你看看这本书,在练歌之余,读一读,我这知识起码增加了,第一知识增加了。第二上台也不至于这么尴尬。
主持人:但是他就背这些题,然后考完之后全忘了怎么办,因为我高考我有这样的经历。
吴雁泽:但是背一背,哪怕留下1%也是好的,就怕是0.00分糟了。
主持人:可能我们更希望,将来的考试,文化,也不叫希望,听到了很多声音,这种考试是他没法背的,但是的确跟每个人综合素质是有关的,可能是一个比较小的考试。
余秋雨:这两方面,一方面就是我觉得吴先生所说的那种准备的一些知识范围,是可以有这样的一些准备教材的,另外一方面,你所说的,素质的另外一方面,就是可以不要有范围的来考试,这个就完全是牵涉到出题的机制,就是能够碰撞到他的素质的内涵,这就是牵扯到素质的大概念了。我觉得素质的概念就落到知识体制了。现在毫无疑问,帽子大,身子小,这光是一些常识题目,怎么能够说明素质呢,素质这个范围是很大的,哪怕是一个文化素质,他也应该有比如善恶是非的敏感,对某一种心理弹性的把握,具体一点,对于理性结构的敏感,对感性结构的敏感。所谓对理性结构的敏感,比如有一句句子出来,有三个按照逻辑错误,你能不能很快的发现,这个东西都属于素质。所以这样的题目,我们没有很好的在这样一种场合下,能力涉及出来,以后要涉及这样的题目。即使常识答不出来的那些选手,面对这些题目,他倒反而有一种反映敏捷的可能性,这样就说,民间智者我们过去也遇到过很多,所以我觉得这个题目还需要另外再来涉及。
主持人:说句实话,聊着聊着时候我突然觉得,这是在聊歌手吗、是在聊歌手参加的大奖赛吗?突然有的时候把我自己的行当有聊进去了,可能也聊进去其它的行业,律师或者其它。那么歌手大奖赛,正在由“全世界”的辉煌、掌声,看谁是最后的幸运者,现在日益变成问每一个人的巨大的问号,我想这可能正是我们面临的这个问号。
据统计,面对十分简单的基本常识性题目,100多位歌手的素质考核平均分0.58分,总体不及格。下面是部分歌手的幽默回答:
把“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莫名其妙地答成了“悉尼、日内瓦”。
不知京广线是从北京到广州。
不知四大名旦是男是女。
歌手一脸茫然惊问“伊妹儿是谁”?
把苏东坡的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写成“狼逃尽”。
把《红楼梦》的版权无偿送给司马迁。
大屏幕上明明唱的是“人说山西好风光”,歌手说这是“河北”的歌曲。
第一个女歌手在回答屈原生活的年代距今多少年时,抓耳挠腮,想了半天,先选了1000多年,听见有人小声在笑,连忙改成500多年,见笑声更大了,慌忙又改回1000多年,好家伙,一上台就让屈原多活了1000年,还好,差点没让屈原多活1500年,更叫人不可思议的是歌手居然还是湖北人,屈原的老乡。
黄果树瀑布、九寨沟、张家界、五台山在哪不知道。
长安街、唐宁街、华尔街、香榭丽舍大街在哪不知道,居然说长安街在美国。
我国的5个自治区也答不上来。
将管中窥豹解释为遇到危险要沉着冷静。
将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说成第25届。
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说成是李白的大作。
硬将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放在新疆(其实这个沙漠和整个中国差不多大)。
将曾担任过文化部部长的浙江籍文学大师茅盾偏要说成是老舍。
将邹韬奋说成了邹奋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