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剧作家——夏衍



  夏衍是我国“五四”以来最负盛名的电影剧作家、戏剧作家,中国革命文学艺术运动的活动家,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1900年,夏衍出生在浙江杭县一个没落的仕宦之家,1914年入中学,毕业后保送日本学习。1927年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进入文艺界,在电影,戏剧,散文,评论诸多领域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29年10月,夏衍与郑伯奇,阿英等人组建了上海艺术剧社,第一次担任导演,排演了《炭坑夫》。1930年3月2日左联成立,夏衍当选为执行委员,1932年,他化名黄子布进入“明星”影片公司编剧顾问,他翻译了普多夫金的《电影导演论》。首次将高尔基的《母亲》(剧作)介绍给中国人民,这是我国翻译的第一部苏联电影剧本。

  1933年3月,夏衍的第一部电影作品《狂流》问世,被称为“明星公司划时代的转变力作”。同年,夏衍又拍摄了《春蚕》、《脂粉市场》、《上海二十四小时》、《时代的儿女》等影片,《春蚕》被认为是1933年中国影坛的重大收获。此后,他又创作了《女儿经》、《压岁钱》、《自由神》等多部进步影片,他在戏剧界中创作的多部作品在革命戏剧运动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935年夏衍创作第一部多幕话剧《赛金花》,被称为“国防文学之力作”。同年创作《包身工》、《自由魂》,反响强烈,1937年创作《上海屋檐下》,他的作品散发着强烈的时代气息,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新中国成立后,夏衍被任命为文化部副部长,为推进中国电影事业,他亲自到电影学院讲课,深入摄影棚与导演一起工作,亲自改编了《祝福》、《林家铺子》,在国际上,这两部电影被誉为“中国电影的优秀代表作”。因改编《革命家庭》荣获第二届“百花奖”最佳编剧奖。

  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及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届代表大会上,夏衍分别被选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他的优秀作品被结集出版,《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夏衍选集》、《夏衍杂文随笔集》,一些文章先后先辑为《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电影论文集》。

  主要作品:《狂流》、《脂粉市场》、《上海二十四小时》、《青春之歌》、《春蚕》、《自由神》、《时代的儿女》、《林家铺子》、《祝福》、《赛金花》、《女儿经》、《法西斯细菌》、《聂耳》、《包身工》、《上海屋檐下》

  《革命家庭》(获1962年第二届百花奖最佳编剧奖)

  1995年夏衍获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