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凯特·布兰切特



  看过影片《伊丽莎白》对剧中的人物久久难以忘记。著名影星贝蒂戴维丝和格兰达杰克逊都扮演过这一角色,但布兰切特的全新演绎让不少观众为她的精彩演技折服。她令人眩目的表演加上性感、脆弱和力量的结合,为她赢得第56届戏剧类金球奖最佳女演员奖和第71届奥斯卡最佳女演员提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多变的表演才华更被许多电影界人士称为“变色龙”,甚至把她的演技与梅丽尔斯特里普相比。

  1969年,凯特·布兰切特出生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到悉尼国立戏剧学院念书前,她在墨尔本大学读经济学和艺术,但当戏剧科成了主修科目时,布兰切特办理了休学开始环游世界。她认为:“演戏对女孩子来说是个不切实际的职业。”在开罗一家小旅店里,一个同乡邀她一起做临时演员,她鬼使神差地参加了。那是一大群人的场景,她跟他们一起欢呼一个美国拳击手输给了一个埃及人。对于那次不光彩的第一次“触电”经历,布兰切特至今耿耿于怀:“那些埃及人起码在欢呼中得到了满足,他们的心情要好得多,而我就此结束了旅行。”

  回到澳大利亚,布兰切特进入了悉尼戏剧艺术学院,在那里,她很快就赢得了荣誉。1992年毕业后,她在剧院演出,先后获得了许多奖项。1997年,一部反映二战时期日本集中营的电影《天堂之路》在澳洲开拍,于是凯特·布兰切特获得了她生平的第一个电影角色。对于能和著名演员葛伦·克洛斯和弗兰西斯·麦克道尔曼合作,布兰切特兴奋了好几天。

  《天堂之路》和之后的影片《奥斯卡和露辛达》让凯特·布兰切特的表演才能逐渐显现出来,她总是一丝不苟的去看待每一个镜头,从未让导演失望过。《奥斯卡和露辛达》的导演吉利安·阿姆斯特朗曾经说过:“在露辛达的身上不仅仅是漂亮,还应有别的东西超越了美与丑的界限,而当我看到布兰切特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已经找到了答案。” 布兰切特不喜欢由导演来告诉她该如何演戏,她认为凭自己对角色的认识去演戏感觉才是对的,这种率真地性格令很多导演都很欣赏。

  在演出影片《伊丽莎白》时,为了能够充分理解角色,布兰切特曾经阅读了大量的传记和书信集,并到艺术馆去参观。她说国家人像美术馆里的两幅伊丽莎白肖像给了她不少灵感,“一幅画里她是天真的,像有一对大翅膀的天使,另一幅画是她加冕的时候,脸上显得平静、沉着。”这让她意识到伊丽莎白真的存在过。在拍摄这部影片时,凯特·布兰切特曾因受不了和新婚的丈夫分居两地而有过辞演的念头,对她而言,生活要比成名重要的多。拍完《伊丽莎白》,片约接踵而来,但她希望能有一些突破,因为总做主角没意思。在影片《推罐子》中,她饰演了一个穿紧身裤、烫着大花的家庭主妇;《理想丈夫》中,她饰演了一个三角恋爱中的已婚女人;《天才的瑞普利先生》中,她与马特·达蒙和奥斯卡影后格温妮斯·帕尔特洛共同出演。

  布兰切特是个直率坦诚的人,对外人从不掩饰自己的内心,在影视圈呆了这么多年,布兰切特逐渐发现了名气背后的权势和她以前追逐的幻影一样不真实,所以在她看来,演电影纯粹只是个兴趣,也许这才是真实的布兰切特。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