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舒伯特——安德鲁·劳埃德·韦伯



  1948年生于伦敦的索斯堪辛顿的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父亲是皇家音乐学院钢琴教授,母亲是小提琴家,祖父是男高音歌唱家,弟弟是当今颇有声望的大提琴家。他的姨妈则是话剧演员。11岁时这位姨妈带他第一次走进剧场,他回家后自己做了一个剧场小模型,这也许是他日后投身戏剧的预兆吧。

  据说,韦伯七岁便能作曲,但他小时的志向却是当历史学家。他在16岁时获得牛津大学奖学金。翌年入该校莫德莲学院。但只读了一年即辍学。他在学校时结识了蒂姆·莱斯,两人开始合作。离开牛津后,他们取材《圣经》创作了音乐剧《约瑟夫和神奇梦幻彩衣》,1968年先在伦敦一所学校作为业余演出推出,后来竟然登上了英国商业戏剧的大本营“西区”的舞台,一炮走红,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两人的合作堪称珠联璧合,一个作曲,一个填词编剧,他们趁着胜利东风,再一次借用圣经题材,合写了《巨星基督》,1971年在纽约上演,获多项托尼奖。1973年,该剧被拍成电影。1974年他同英语世界最受欢迎的喜剧家艾伦·埃克伯恩合作创作了《向吉维斯起誓》。1976年又与蒂姆·莱斯创作了以阿根廷皮隆夫人生平为题材的《艾微塔》,这出音乐剧被一些严肃戏剧专家认为是韦伯最有可能永久流传的作品。此次将同韦伯伊一同来华演示韦伯音乐剧的埃琳·佩姬,正是以饰演该剧主角皮隆夫人而扬名英美的。《艾微塔》是韦伯和杰出的编剧和词作者莱斯的最后合作。

  《猫》是两人分道扬镳后韦伯单枪匹马打造的。缺少了剧作和填词,韦伯采用了改编的路径。他选择幼时爱读的英国现代派大诗人艾略特的儿歌集。据韦伯说,他是为了试验一种新的创作方法。以往合作通常是词作者将词填入写就的音乐。而这次是为现成的诗行配上音乐。韦伯认为艾略特的诗富有音乐感,很大程度上规定了作曲家的思路,但它的韵律常常突兀奇特,又能刺激音乐家的想象。韦伯先是写了一些场面音乐,但没有继续。后来,他创作了《挑个星期天告诉我》,由BBC电视台播放。他由此想到可以采用音乐会形式并通过电视转播。1980年这个音乐会公开演出了。无巧不成书,艾略特的遗孀来听了这场音乐会后,给韦伯带来了诗人的一些未发表手稿,其中一首“美女猫格瑞泽贝拉”的诗包含的音乐感和戏剧性想象启迪了韦伯。他意识到这个项目应当有更宏大的前景。他邀请皇家莎士比亚总导演屈弗南帮助他从艾略特诗稿和其他作品中搜集更多的素材,连缀成一个戏剧结构。

  韦伯音乐剧中,《猫》的舞蹈成分最重。这出音乐剧的魅力不仅出自演员歌喉,同样也出自他们肢体。难怪编舞洁莲·琳要称《猫》为“英国第一出舞蹈音乐剧”。洁莲琳编造众猫的舞蹈动作没有沿袭既有风格,没有套用现成的方法。她希望每个猫角色的动作都显露独特的个性。关键的关键是让观众从猫的举手投足窥见人的俯仰行止。舞台上姹紫嫣红,纷然杂陈:有群猫厮打的写生画面,有三十年代好来坞风格的谐谑模仿,有哀怨的社交舞的流风遗韵。或通俗或古典,或旧或新,或嬉皮或优雅,令人目不暇接、但同时又交相辉映。这全是因为编舞对创作目标把握准确。这个目标就是刻画猫的性格。而猫的性格,据导演和编舞说,又很象看《猫》的人类的性格。

  韦伯几出重要音乐剧都是由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国际著名舞台美术师约翰·奈皮亚设计的。奈皮亚为这出剧设想的基本视觉形象是一个“猫的游乐场”。他说:这个场子里摆设的都是日常生活的真物件,但这些真东西能够变出一个幻想世界。这个世界,人初进来会感到如入迷宫,不知所措,心里嘀咕不知下面会发生什么事。同时,他还希望开演前就有浓厚的气氛。这在带有镜框式舞台的剧场里肯定不可能做到。所以,最终选定的是“新伦敦剧院”,它的舞台在剧场的中心,观众席可以灵活安排。奈皮亚不满足仅仅缩小观演距离,毕竟在传统剧场这也并不难办到。他还想要加强幽默成分和异想天开的游戏感。为次,他在观众席秘密安置了一些进出口,让那些猫儿蹿进蹿出,给他们一份惊奇。最后的地点设置在大城市的垃圾筒旁边的空地,这不仅符合生活的真实,而且为这出舞蹈成分很重的演出留出了充裕空间。垃圾堆游乐场的尺寸按照猫的比例制作,比实际大三倍。用猫眼看过去:楼房一样高的垃圾筒、街心花园大小的废旧轮胎、手杖长短的牙膏皮。这时,观众发现自己竟然是与猫为伍了。

  韦伯有极好的古典音乐修养,大学时代衷情象兴德密斯、利盖蒂这样的现代严肃作曲家。但没有走艰涩高深一路。虽然熟悉现代作曲方法流派,选择的却是通俗的、大众的形式,但他的音乐并不因此庸俗。他的旋律动听上口,歌词明白晓畅。 这大概是他的作品广受欢迎的原因。

  《猫》1981年在英国伦敦的“新伦敦剧院”首演。现在已经成为音乐剧历史上最卖座的作品。截至1996年1月《猫》成为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连续演出场次最多的音乐剧。它在美国巡演达16年零两个月,时间之长创造了美国演剧史上的记录。它的伦敦原版演出获得1982年格莱美最佳演出录音奖状,百老汇演出录音带销量逾200万,获得了1983年格莱美最佳演出录音奖。它远涉重洋,在许多国家上演,为韦伯获赢得了巨大的利润。截至1995年9月,《猫》在全世界的总收入超过20亿美元。

  1982年韦伯创作了新剧《载歌载舞》。同年,他创造了英美戏剧界的奇迹:在伦敦和纽约两地同时各有三部他的音乐剧上演,1988年他重复了这一奇迹。1994年他再次重复了这个奇迹。1984年他与理查德·斯蒂尔格合作创作了《星光快车》。1986年他又创造了一个票房奇迹,这就是根据法国嘎斯东的小说改编的《歌剧院的幽灵》。此后不久他又创作了自己最钟爱然而风评不佳的《爱情百味》。1992年他改编好来坞电影,创作了《日落大道》,1993年在伦敦上演。1996年他为巴塞罗那奥运会创作会歌“生命之友”。1996年他又有一部新音乐剧《临风长啸》问世。

  1994年韦伯高踞《戏剧周刊》排列的“对美国戏剧界影响最大的100人”之首。在英国以及全世界,任何一个时候,都有韦伯的十几个巡回演出团在各大城市演出他的音乐剧。

  他共赢得五项英国劳伦斯奥立佛奖,六项美国托尼奖和三项葛莱美奖,其中一项葛莱美是颁给他的拉丁文《安魂曲》的“当代最佳古典作曲奖”。近年的两项托尼是颁发给《落日大道》的“最佳作曲”和“最佳音乐剧”奖。

  韦伯于1988年荣膺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院士头衔,1992年被英国女皇册封为骑士,1996年岁末再次被授予终生勋爵,成为贵族院成员。在欧洲这样一种说法:韦伯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舒伯特。

  韦伯音乐剧中的曲调,无论是在咖啡馆、车站、机场、音乐厅、列车、飞机、轮船随时可能飘进你的耳朵。他无疑是西方的通俗歌曲大王,也许人们正是根据这一点,才称他作当代舒伯特。但,一贫如洗的年轻舒伯特不但没有享受过任何皇室的恩泽,更是在饥寒交迫中死去,离开人世前最后的歌中哀叹冬天降临,恋人远去,但又心有不甘,愿春天早日归来好上路追寻所爱足迹。韦伯的这位上上个世纪的同行终于没有等到春天。可韦伯却是如沐春风:在英国以及全世界的大都会,每个晚上总有他的巡回演出团在演出他的音乐剧。截至1995年9月,仅《猫》一出音乐剧在世界的总收入就超过了20亿美元。是什么造就了这位与比尔盖茨同样著名的当代英雄呢?

  英国国家剧院前顾问、原英国伯明翰大学、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约翰·罗素·布朗认为,韦伯的成功得益于他聪明地利用了当代舞台美术、宣传推广、营销管理三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

  韦伯为首的英国艺术家和演出商摸索出了与传统美国音乐剧不同的生产方式。以往美国音乐剧主要依靠:一、明星演员 二、套路化舞蹈 三、原场演出结束后可易地演唱的音乐。韦伯为代表的音乐剧首先利用舞台机械和声光电方面新技术,制造以往不敢设想的复杂多变、惊心动魄的舞台效果。晶莹剔透硕大无朋的水晶吊灯在观众面前跌落舞台,直升飞机从天幕降下,整座城市火光冲天。《歌剧院的幽灵》能让观众面对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巴黎歌剧院瓦斯灯金色光晕中的观众席,一瞬间又变幻为歌剧院楼顶、陵园、甚至于地下湖泊,湖中蜿蜒游走着一只无线电遥控的木舟。台面设有96个暗门,无数道具从台侧平台移上舞台,此外还有一座宽36英尺的移动电梯悬在两座25英尺的塔楼间,同时还可以进台整个舞台进深。这一切当然离不开电脑和自动化技术。英国这“超大型音乐剧”的美学要人怀疑它是否是追怀维多利亚女皇时代的舞台品位。不管怎样说,以韦伯为首的英国音乐剧达到的专业水平是无法漠视的。这要归功于英国顶尖艺术家的加盟。以往,标榜为艺术不为金钱的专业国家剧团的艺术家对这种通俗样式是不大瞧得上的,到了七十年代态度有了转变,其中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杰出的总导演屈维南、导演凯尔德和舞台设计奈皮亚长期致力文学经典的演出,现在将多年磨砺的技艺、严肃的工作态度、充沛的想象和丰厚的修养倾注在这一商业戏剧样式,这对于传统剧的改观所能起到的作用是容易想见的。

  然而最让人称羡的是韦伯音乐剧的宣传和营销技术。而其中要害是对音乐剧版权的重新界定。传统美国百老汇音乐剧的版权主要界定在音乐范围。演出结束,其他地方的其他各种演出,或大型或小型、或专业或业余、或为盈利或为教育,要购买的只是音乐著作权。至于演出是奢侈豪华还是因陋就简,是亦步亦趋追随首演,还是另起炉灶独出机杼,那是不牵扯金钱的。一言以庇之,演出和音乐是分开的,演出无所谓版权保护,而音乐有版权保护。而韦伯同他的前演出商麦肯托士精明就精明在把版权界定在整个演出:包括音乐、导演、舞台美术、灯光设计、乃至服、化、道各个细节。演就只能一丝不苟地拷贝首演。这好象把音乐剧当电影拷贝,把电影营销方法移植到舞台演出。更加准确地说,是学了美国麦当劳卖汉堡包的方法,来推销音乐剧。推出的不单单是音乐,不是一味原料,而是一个品牌。创品牌工作在伦敦开始,优秀艺术家们就一个创意开始工作,提出方案后在伦敦西区商业性剧场推出产品,如果成功首先投放大洋彼岸的百老汇商业剧场,或同时投放多个市场。其运作方式同技术公司基本一致。这个公司的名字叫“真有用”。二十年运作下来,“真有用公司”已经是不致是一家跨国公司,而且是唯一的音乐剧跨国公司。它有欧洲,美洲,大洋洲和日本四个分公司。同所有大型跨国公司一样,“真有用”追求本土化:用本地的人才人力生产公司品牌。

  汉堡包在纽约还是伦敦吃,味道虽有些微差别,毕竟不会变味。韦伯为代表的英国“超级音乐剧”在伦敦看、还是在悉尼看、抑或是在百老汇看,总不会离谱。为了保证演出不走样,英国人还要求场地符合演出要求。日本为了《猫》的演出甚至专门建筑了符合英国人提出的标准的剧场。为了保证当地演出不走样,各个环节都要接受公司专家的监督指导,常常最后阶段的排练是由“真有用公司”委派的导演完成的。这种操作模式下,明星制就寿终正寝了,毕竟没有谁听说过明星汉堡包。标准化意味着产品零部件的可替代。这就是为什么,超大型音乐剧的获益者并非演员,而是主创人员(作曲、填词、剧作、导演、舞美等)和制作人,即知识产权的握有者。对于他们,“真有用公司”制作的音乐剧名符其实——真有用!文/沈林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